专题党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按照局党组工作安排,今天,我围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一主题,给大家讲一趟党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并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大命题,充分彰显了党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彰显了党勇于自我革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立场和坚强决心,我们要深刻理解自我革命的深厚意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不是凭空产生的,具有深层次的生成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生成根本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历史和与之相适应的党建话语体系是自我革命话语生成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是自我革命话语生成的现实逻辑。
一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是一种政治行动,但引起革命的真正原因,是社会的经济运动,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社会陷入全面危机时,革命阶级必然为自身的解放采取革命行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性政党,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先进性和人民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最鲜明的政治属性。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革命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政党所要进行的革命首先是政治革命,但不局限于政治革命。“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社会革命是革命的高级形式,社会革命以政治革命为自己开辟道路,无产阶级政党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社会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对无产阶级自身来说具有双重的意义:通过革命,无产阶级使自身成为统治阶级;通过革命,无产阶级使自身成为未来新社会的基础。
二是孕育于中国共产党推动自我革命实践和与之相适应的党建话语体系。推动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大党纲就明确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革命党就要有革命党建设要求。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要求自己,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探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探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思想、组织和作风“三位一体”的党建格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旨在强化全党的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自觉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为防范资产阶级的腐蚀敲响警钟。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整风整党“三反”“五反”运动等措施,有效防止党内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同时党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1952年)、《中共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1955年)等制度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对此,邓小平明确作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论断。改革开放之后,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走“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的建设布局方面,这一时期党形成了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布局。在党的建设话语方面,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党建话语体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从思想上建设党”“思想斗争”“整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两个务必”等党的建设话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三反”“五反”“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增强党的团结”“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等党建话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从严治党”“三个代表”“党的建设科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等党建话语。
三是发展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要保证自身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对国际环境、国内环境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情况保持清醒的认知。新时代党所面临历史方位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同时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之争暗流涌动,西方国家不断调整意识形态渗透战略战术,更新渗透路径。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面前,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所有这些都对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建设带来一系列考验和挑战。从国内情况来看,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处于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从党内情况来看,党的建设不仅面临外部环境考验,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如一些基层党组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1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