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飞速发展、迭代更新,社会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积极探索优化的可行路径,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全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已然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给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为切实回答好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政课建设需要敏锐地洞察和精准地研判变化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进入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着弱化的挑战。一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诉求。大学生是最活跃、最广泛的全媒体受众群体和深度用户,具有易于接收新信息、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而一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少鲜活的内容,时代感和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探索世界和社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学生接收媒体信息的实际情况,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教师话语权威变弱。二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更加旺盛的表达需求。全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激活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大学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还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无法即时、直接回应学生的问题,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展现主体性,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三是大学生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媒介抹黑、攻击我国社会制度,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在全媒体时代也沉渣泛起,极易诱导青年一代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大学生暴露在一个意识形态争夺、竞争、渗透的环境中,因此高校思政课守好意识形态“责任田”和筑牢思想政治“防火墙”的责任重大。
    (二)进入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也迎来了“延展之机”。在时间上,教师借助全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丰富的内容发送给学生,并且通过技术的即时传播、实时传播、全时传播功能,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交流,从而显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全媒体技术实现了思政课的全时教学,学生可以随时、多次进入线上课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延伸并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空间上,全媒体技术创造了思政课教学在网络空间的新阵地,打破了课堂原有的限制和界限,促使教师把讲台与网络空间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工具载体拓展学习场所,让学生可以随地、自主地开展学习,实现了课前课后服务贯通、校园内外场景融通、虚拟现实环境联通、线上线下数据流通。在内容上,全媒体中的信息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全媒体搜索引擎技术与算法推荐技术的发展使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关键词来搜索信息,也可以在平台上自动获得个性化的推荐信息。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教学举例提供了素材,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还为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深化知识理解提供了便利。在形式上,全媒体技术有着显著的超文本性,囊括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如更具创意的影视图像、更加真实的情境还原等,能够大幅度提升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延长注意力集中时间,促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利用全媒体,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制约因素
    当前,思政课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全媒体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但客观上,思政课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如教师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学生的媒体依赖有待转变和课堂媒体工具选择有待拓展等。
    (一)教师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媒体素养是指认识、评判、运用媒体的态度与能力。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媒体素养不足、媒体技术使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在信息选择方面,由于媒体内容的海量特征和难辨真伪,教师无法一一筛选、提取其中真实有效的信息,加上全媒体平台上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特点,适用的知识点和场景也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媒体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匹配、有偏差的情况。在技术运用方面,良好的技术运用水平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相比全媒体从业人员,思政课教师大多缺乏全媒体技术运用的系统训练,使用复杂的媒体工具时相对困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使用程度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媒体平台仅是工具,只需将课程内容放在全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割裂了全媒体平台与教学过程之间的有机关系;有的教师则过度使用,甚至将思政课完全依托于媒体平台,但教学效果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提升。在作用呈现方面,在一些思政课教学中,全媒体平台更多起到课后的辅助性功能,被用作教学成果的数据统计和展示空间,消解了全媒体平台与线下教学协同互补的作用。
(二)学生的媒体依赖有待转变。进入全媒体时代,移动化、碎片化、分众化的媒体传播方式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对获得信息的感受更直观、效率更快捷,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难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不加甄别地听信和盲从,缺少独立思考、深度学习、认真研究、仔细钻研,导致对媒体信息依赖性的加强。慕课、超星学习、雨课堂等教育与媒体结合的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2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