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强化特色农业金融服务,助力农业强市建设
近年来,我市围绕地区特色品牌产业,探索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精准化的乡村振兴模式,更好丰富乡村经济金融形态,为我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一、强化政策支撑,保障重点领域改革导向不偏移
(一)强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撬动信贷资源流向农业特色化产业化方向。先后推出“再贷款再贴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贷款再贴现+农业特色产业”等直通模式,以贴合企业实际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提升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运用中服务乡村振兴比例。累计办理县域再贷款再贴现2亿元,结合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落地碳减排专项再贷款4.84亿元;给予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激励资金1273.71万元,通过普惠小微阶段性减息支持,降低县域3000余户企业利息成本526.02万元。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直达名录”,推动全市14家金融机构为238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14.78亿元,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达2267户、13.51亿元。
(二)提高保险覆盖实效,缓解涉农企业经营风险大、抵质押物少等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我市监管分局引导,提高茶叶种植保险额度标准从1000元/亩至1500元/亩,拓宽附加险覆盖种类。推广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充分发挥“保险+期货”作用,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保障收入稳定。拓宽农村保险领域,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长效管护创新试点保险。鼓励县(区)自主创新开发地方特色保险,探索种粮主体收入保险实现路径,在已享受中央政策性种植业完全成本保险的基础上,试点叠加开展小麦、水稻种植收益保险,切实提升种粮主体收入保障能力水平。积极引入农业保险缓释风险,人保财险我市公司上线“皖惠保”产品,在全省率先对AAA评级信用农户给予10%保费优惠;国元农险我市公司上线“小龙虾养殖险”,根据信用户登记给予优惠,开创国元农险系统先河。
(三)设立农业专项支持,政银联动激励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动力提升。推动“三区一县”政府统筹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激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同时,在特色产业推进方面,市政府牵头,设立现代农业专项资金,重点对农业产业化、菜篮子产业等四大领域发展进行奖补,最高单户奖补100万元,每1000平方米补助5万元;对地方自主创新开发的地方特色保险,按不高于30%比例给予资金奖励;下达县区2023年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3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不低于60%。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涉农电商企业及助力农产品销售流通项目等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
二、优化工作机制,保障金融活力最大限度释放
(一)巩固党建引领,推进信用村建设“全面有实效”。从选点探索到纵深推进再到全域拓面,“政府主导、机构参与、村居配合”的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有效助力乡村治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市在363个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的行政村都配有一名“金融村官”,探索以银行信贷为“抓手”促进信用村建设,创新“党建+信用+产业+治理”工作机制,围绕金融工作室建设,在确保标准方案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一村一策制订建设方案。截至2023年末,全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户存续授信12174户21.02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续授信1876户6.82亿元,村集体经济组织151户1.96亿元,用信信用主体9474户18.31亿元。
(二)优化服务模式,打通金融助农“最后一公里”。创新组织、联动机制,指导11家银行机构设立乡村振兴服务内设机构;协同市金融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我市监管分局等部门全市试点“1+3+N”助农模式,即农业保险+1个村级保险(金融)服务窗口、1名协保员、1套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一揽子金融产品,集聚保险、信贷、期货、基金等金融资源,变农村金融服务多头对接为单点对接,实现“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通办”。目前已落地生猪、大豆、鸡蛋等覆盖多个品种的“保险+期货”,指导金融机构以金额总计24.5万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赔付权为质押标的,向一户家庭农场发放了19.6万元贷款,保单赔付权质押率高达80%,这是运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系统登记的首个银保合作的信贷产品,也是全省首单保险赔付权质押贷款。
(三)拓宽合作渠道,搭建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2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