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环节,为掌握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县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全县*个乡镇区(街道、场)约*个村(社区)开展了农村基层治理专题调研。
    一、总体情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农村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常住人口*万人,户籍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全县*个镇街共有*个村,*个村民小组,行政村党组织*个(其中:村级党委*个、村级党总支*个、村级党支部*个,村民小组党支部*个)。
    全县党员总数为*名,其中农村党员*名(*岁以上的有*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综合城镇化进程、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根据调研情况,*县的农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城中村,*个,占*%;城郊村,*个,占*%;农业村,*个,占*%。
    二、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都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实施大抓基层战略,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尤其是开展基层治理*+*+*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由于*县农村地区地域广、差别较大,目前,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两差”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差。当前,村(社区)“两委”干部为民服务能力弱,任期*年没有给群众留下很好的业绩,群众的生活、公共设施都无明显改进,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统揽能力、影响力不强,村民有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党组织,而是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等,群众对党组织和村干部的认可度不高。二是村民自治组织力量差。村委会在农村地位比村委会高,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没有独立的班子、账户和办公场所,法人代表一般都由村委会主任兼任,村委会决定集体“三资”的处置和集体经济运作。
    (二)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两缺”问题。一是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薄弱,部分群众对村务工作不知晓、不理解、不支持,干群感情生疏。目前,村民代表党员比例不高,村小组长党员比例也较低,党员与群众联系少,群众认可度低。二是村务工作监督的缺位。民主监督不完善,一些事关全村发展、村民利益的重大决策,以村主要干部碰头决定或“两委”班子讨论研究居多,少数任职时间较长、资格较老的村支部书记不管大事小事都是个人说了算。村务公开不规范,公开的范围不广,公布的形式单一,公开的内容不齐全。
    (三)农村基层治理的“两落后”问题。一是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全县*个村,。全县年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村有*?个,占*%,年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村有*个,占*%;收入为*的村有*个(龙田镇下洞村),占*%。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道路交通建设不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普遍缺乏,环卫设施差等等。
    (四)农村基层治理的“两多”问题。一是空心化村多。*处于珠三角边缘,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对农村年轻人吸引力非常大,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数是“*”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欠债多。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兴起,这些企业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企业,环保措施不到位。同时,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时,科学种养知识和技术薄弱,过度依赖和过量滥用农药化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五)农村基层治理的“两涣”问题。一是民心涣散。主要体现为村民凝聚力、团结力弱,没有主心骨,村里缺乏共同的“道德约束”、民心散乱,基层“一盘散沙”。二是民俗涣失。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不少村的传统习俗工艺、民俗风情得不到有效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危机。
    三、农村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县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五方面:
    (一)乡镇龙头作用未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失责”。大部分乡镇都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一些乡镇根本没有精力管理、服务和监督、考核行政村,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果。二是资源“失调”。大部分乡镇由于财力所迫,往往会把市、县部门每年安排用于农村基层治理的资金、资源,扣留一部分作为乡镇日常开支。三是选人“失效”。部分乡镇党委不够重视农村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没有注重后备村干部的培养,村干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低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
(二)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欠缺。一方面,村组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模糊”。有的乡镇认为村组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资源和条件,发展视野不开阔,大多数村的集体收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2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