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简爱》在小说中如雷贯耳,其电影也赫赫有名传遍全球。《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读透它,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鲁迅善写短文,文学造诣很高,在我看来,他是近代作家中的一面旗帜。
《红楼梦》中我仔仔细细读过有关林黛玉的描述。读罢,秀外慧中,不遮不掩,美到让人冷,让人牵挂,美一直在脑海延伸的她,频频跃然眼前。没能系统地读这部让华人引以为豪的大作,是我的语文底子薄,读起来吃力。《红与黑》《简爱》,一接触,就身不由己深深地喜欢上它们,书中的细枝末节也能熟记于心。《红与黑》我把它比作“天仙妹妹”林黛玉,一点一滴,都释放着优美的旋律,一页一页改变着我的心境——很想快速读完,完整装于心中,又担心穷尽其美茫茫然。它是一部应有尽有的活脱脱的词典,一部语言精美、层次叠叠有序的教科书。
《红与黑》独具匠心,把一心向上、前程无限美好的于连,瞬间变成杀人的猛兽,引人深思。斯当达、曹雪芹笔力登峰造极,信手拈来的小厮,都让人过目不忘、令人回想。斯当达先生,是不是写着写着,而真的看到于连改天换地马上飞黄腾达,突生妒意,除之而后快?几经思考,我认为,斯当达是告诫读者:英俊、散发着学者气息、高挑挺拔的于连,风流倜傥是优势,投身豪门如鱼得水是机缘,“太岁头上动土”祸害他人,自取灭亡,死有余辜。于连错在:借桥过河,恩将仇报,胆大妄为,无底线。文章确实有意思,于连去市长家做家教,为了多讨点工资,于连的父亲,撒泼、黏黏胶似的与市长周旋,其如愿以偿、喜形于色,让我对其爱恨有加,明知与大局无关紧要,却不敢“怠慢”书中这环节。于连的父亲玩得巧妙,句句绵里藏针,又不失对市长的敬奉,抓住市长担心于连被别人叫走,给自己的孩子找不到最好的老师,丢失市长“面子”的软肋,将市长强压怒火不得不让步的场面,惟妙惟肖刻画到极致;写为市长做女佣的女孩追于连,斯当达将女佣写得十分俏丽、喜从天降获得一大笔遗产,敢当面暗喻讥讽市长夫人“夺其所爱”——以于连虚伪自私急功近利的心态,他是不可能看上在他看来无利可图的女佣。女孩借抓住市长夫人与于连的暧昧夺其所爱,逼市长夫人给其减除劳动,让人为她失去于连惋惜,为智斗市长夫人解气叫好……文中花絮片段,同样精彩纷呈,令人不忘。
《红与黑》把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处处写得生动传情,逻辑层层,奥妙无穷。剧情需要于连有突出的个性——怀才不遇,僭越犯上,冒天下之大不韪挑逗市长夫人、图目不轨冒犯侯爵清纯的女儿,随意显露傲气,既说明其涉世未深、不谙世事,又为他的杀人、被杀埋下伏笔。于连很聪明,善于察言观色,能从人物的神态里,猜出他们的分量,他能通过不漏声色的伪装,诱使侯爵的女儿不顾一切下嫁男仆的他——这也正应验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歌词“你爱了不该爱的人,你的心中满是伤痕,你犯了不该犯的错,心中满是悔恨”。斯当达,笔笔有神,句句玄机,无缝连接,让我频频疾呼“过瘾!”。于连临行前,不愿见卑微的木匠父亲,却又担心父亲瞧不起他、挖苦他,而父亲真的来了,于连心生一计拿分割自己的遗产诱惑父亲以他为荣,求得苟安片刻——文章妙趣横生。
《红楼梦》这部巨作的深度和影响力之大,浩瀚无边。贾政位高权重,家财万贯、暴殄天物,他怎可能糊涂到让自己的“独苗”,娶一个八面玲珑、真假难辨 ,与贾宝玉并不投缘的女子,这么大的家族,有必要为了薛宝钗更老道些,这牵强的理由,毁了贾宝玉的爱吗?在我看来,林黛玉处处体现着知性的美。说到此处,我的思绪却彷徨于林黛玉是理想中的爱人,而薛宝钗是理想的妻子。爱,是纯粹的为爱而爱,理想的妻子是美好生活的伴侣。
《简爱》妙笔生辉,我敢说读懂它,写写小文章就不在话下了。它的故事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遗憾之处,是男主人最后双目失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众多人物,皆处在是社会的底层,大部分都悲剧收场,抑或《故乡》里的水生凄凄惨惨,怒其不争,然而,就是这些笔墨不多没有大作为的小人物,却如同雕刻在我们心里一样的存在,鲁迅将普通的人的普通经历、普通的花花草草,描绘得眉目清晰,感同身受。单看结局,《简爱》和鲁迅笔下的故事较《红与黑》和《红楼梦》更好让我接受些。
小说,就是小说,大可不必像我这样钻牛角尖。其实,我是想借“瞎掰掰”打发时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