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 建设网络强国 助力民族复兴

建设网络强国助力民族复兴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当前,互联网不仅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助推器,亦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和新利器,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已然成为我们党面临的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对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全面把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忧患意识和历史担当,体现了为世界谋和平发展、为人类谋文明进步的宽广视野和博大胸襟。因此,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和价值意蕴,有助于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借此激活,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厚的生成逻辑,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
    (一)理论逻辑: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他们把科学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等著述中,马克思都谈到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生产力提高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如果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生产力从手工磨生产向蒸汽磨生产的转变、社会历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方面,社会需要促进科技的发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生产力,成为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创新、发展了科技思想的重要论述。列宁认为,科学技术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大机器工业和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的巩固才可以说是有了保证。列宁还认为,在苏维埃俄国的具体情况下,没有具有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专家们指导,便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要充分发挥科学和技术专家的作用,实行全民科技教育,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作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技革命的重要思想。
    (二)历史逻辑:凝结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的重要论断,认为自由就是人们通过科学认识自然,利用掌握的规律改造现实世界,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党进行科技队伍建设,发展生产,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粉碎了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要将提高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作为一次伟大革命,放在与社会革命同等重要的地位。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向科技进军”的口号,作出了科技发展“十二年规划”和“十年规划”,开启了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新浪潮,许多重大科技突破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进一步重视科技发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明确了科学技术对于推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江泽民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强调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胡锦涛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加强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要将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党中央主动顺应信息革命时代潮流,高度重视、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紧密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治理实践,针对当前我国网信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念,作出了着眼长远的部署,成为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
    (三)现实逻辑: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当前,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加速向各领域广泛渗透,互联网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因此,“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回顾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领风骚数千年,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近代以来,在快速发展的工业革命进程中,我国一度陷入内忧外患、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西方国家成为了世界格局的建立者,世界争霸的交锋者。而此时的中国无视世界发展潮流,并没有跟随西方国家并行发展,而是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因此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信息革命时期,我们正逢其时,自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经过近30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拥有全球最多的网民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及最活跃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创新生态,网信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历史经验表明,只有牢牢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在时代变局中挺立潮头。当前,信息化已成为驱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网信领域已成为大国竞争博弈的重要领域。立足百年奋斗新起点、新征程,网络强国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必须坚持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把信息化建设贯穿国家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把信息化转化为推进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强大动能,以网络强国建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科学系统,深刻揭示了网络强国的核心要义,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地位、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国际主张和基本方法;深刻阐明了网络强国的使命任务,围绕聚民心、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图共赢五个方面,鲜明提出新时代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深刻指明了网络强国的具体路径,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揭示网络强国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五个明确”,主要包括重要地位、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国际主张和基本方法五个方面的相关论述。
    第一,明确了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要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信息革命日益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变量,已成为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力量。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信息化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更强劲的动能;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信息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并以网络强国建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而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对于人民群众福祉而言,网信工作连接党心民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信息化发展和网信工作的价值旨归和目标追求。可见,网信事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
第二,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规划网络强国的基本要素和战略目标,擘画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五个要强”的战略目标。一是技术要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因此,网络强国建设只有加快推进核心技术突破,从国家层面超前谋划布局,才能在未来技术竞争新赛场中赢得先机、占据主动。二是内容要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致使网络空间的各种思潮冲击相互叠加、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网络意识形态交锋日趋激烈。因此,建设网络强国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三是基础要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方向的关键,加快以数字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网络强国建设只有建成全球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才能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支撑和保障。四是人才要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网络强国,保障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筑牢人才根基是关键。要想在网络领域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的网信领域高端人才,建成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信人才队伍。五是国际话语权要强。互联网传播的全球性特点,为打破“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新契机。因此,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要加快推进网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选题策划和议题设置,讲好中国故事,扩大我国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2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