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读后感800字,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800字

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阅读了《文学或者音乐》,说实话,在此之前即使是名著,我也只读叙述性较强的小说,如《文学或者音乐》这般文学性质格外强烈的书是基本不读的。但果然什么事都要亲自尝试之后才能下定论。

我一度认为这类名字偏纯文学的书里面的内容也是枯燥无味的,但它不一样,这本书里我可以看到余华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评价,前半部分是余华分析对比了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经历的作者所完成的分析或是读后感,后半部分就是他和音乐的缘分了。在书中我可以看到作者在文学上的积累,作者丰富的阅读,生动的分析,纯熟的比喻都使我沉溺其中。在他的文中,我可以看出他毫不排斥将真实的自己暴露在读者眼中。他笔下的他刚毅、果断和英勇无畏,他心中的他软弱、胆小和犹豫不决,思想害羞和不敢说话,他在二十出头的样子攀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台阶患上了“恐高症”,灰溜溜地爬下到茨威格的平台上,吃下了他的速效救心丸。在他的文里,看似没有提他自己,但他的形象鲜明地留在读者心里。

要说这本书里最吸引我的,令我沉迷的一定是他的描写,在他的笔下,不同的作家活生生地站在你的面前,或者说,他们相互见面,“我们也许拥有不一样的国籍,诞生于不一样的时代,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喜爱不同的服装,爱上了不同的女人和不同的男人,而且属于各自不同的命运”,但写作可以使我们相遇。在作者的文里,加西亚·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卡夫卡博尔赫斯奥斯卡·王尔德阿尔贝·加缪威廉·福克纳波德莱尔……仿佛围坐在圆桌遍,相互打趣相互探讨自己或他人的文学。文学拥有连接灵魂的力量。

我第一次这么真正地去接触认识余华,第一次体会到文字语言的美丽,他对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形容是“无限柔软的象征”,是“肉体的迷宫”,是“盛开的罂粟花”。对卡夫卡则是“极端锋利的象征”“内心的地狱”“流进血管的海洛因”。他的文字是细腻又真实的,是经过细细咀嚼仍口齿留香的。以我幼稚地回应,他的文字就像小溪流水,娟娟细流其中有鱼苗跳动,泛起细纹,溅起水花,那水花跳进你的心里。

在《博尔赫斯的现实》中,博尔赫斯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分离,将现实中的自己与书中的“我“分离,他将现实与非现实运用到极致,这样充满幻想的风格却让我不禁与荣格的”我是一切存在过、一切业已完成的事物的总和“相对照,荣格认为我是由一切我所经历过或者做过的一切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变化着,后一秒的我又与前一秒的我有所增益或者失去。但后一秒的我又是由前一秒我所发生的事决定的,我们可能无法向博尔赫斯一样将”我“分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可以把握前一秒的”我“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