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专业课讲稿(15019字)

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专业课讲稿(15019字)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工作的主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志愿服务工作者亲切关怀
    社区是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结构的最基本单位,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面大量广、多元复杂的实际需求。就目前而言,社区层面的服务资源、社会资源、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相对比较薄弱,亟需创造创新能链接资源、吸引资源进入社区服务体系的形式,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动员力,“社工+志愿”就是社区吸引资源、聚集资源、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志愿者谈话和给志愿服务组织回信中多次围绕志愿服务的根本问题,强调志愿服务在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们的社区工作来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多次提到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
    一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定位。首先,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一文中提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2015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到“城乡社区属于党同群众链接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7月20日在宁夏视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提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把基层夯实。我国的治理,基本单元在县(市、区),基层基础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2018年4月在湖北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巩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2019年7月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提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到“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1年春节前夕在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讲话中提到“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
    二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20日在《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一书中提到,“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在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2017年3月5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提到“创新社会治理,最终是为了让群众得实惠,要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18年在山东考察时讲到“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转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讲到“要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2020年9月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文中提到“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厢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到“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化的基本单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的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5月21日,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回信时,总书记勉励到“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三是指出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提到“完善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作用,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在2014年9月发布的《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一文中提到“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讲到“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2018年11月在《切实尊崇宪法,严格实施宪法》一文中提到“推动在城乡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讲到“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在2019年1月15日发布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一文中提到,“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材质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2020年5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讲到,“要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2021年8月24日,在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考察时强调“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2022年3月在《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一文中提到“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聚集了大量新就业群体,包括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等。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我们的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明确了定位,点名了任务,同时也明确了解决办法,对于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做好基层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
    从历次会议和相关文件,我们也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脉络,明确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先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志愿服务归党管的基本的原则,提出学雷锋活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当时最早的时候只是成立了一个志愿服务工作的小组。2016年的时候,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提出加强志愿服务孵化培育,引导志愿服务组织规范运行管理,明确提出党对志愿服务的完全领导;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志愿服务制度化,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活动开展做出了系统规范,这标志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正式进入法治化管理阶段;随后,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到了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的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由此可见,加强党对志愿服务领域的全面领导是十八大以来志愿服务工作方面最重要最显著的变化。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2月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社会工作部,全面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由此也开始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重点提出健全志愿服务动员、供给、队伍组织、阵地、文化、支持保障六大体系,这是两办系统部署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第一份重要文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我们整体的志愿服务发展将有比较长的指导意义。
    (三)志愿服务工作的历史地位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根本目标与不懈追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化、法治化建设,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重要讲话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为了谁、依靠谁、匹配谁的时代命题,不仅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明确了根本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从根本上对于志愿服务在新时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的基本定位和功能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我国开启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转型的新历程,对社会治理主体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化,为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参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服务具有动员和促进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等重要功能,与社会治理中的“共治”思想高度契合,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日渐凸显,志愿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空间得以拓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呈现出深层次、个性化、多样化等特点,志愿服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要途径的同时,也是建设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
    二、社工+志愿在本地的实践和探索
    (一)xx市志愿服务情况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文件出台,我们来看xx的情况。全市现有实名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xx万人,约占总人口比例的xx%、现有志愿服务团队xx个,志愿服务项目xx个,全市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xx万小时,主要集中在扶贫助弱、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孝善敬老、未成年人关爱、应急救援等领域。全市性志愿服务项目有公益大联合互助项目、悦享童年志愿服务项目、爱心敬老公益项目等。从行政审批局了解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市现有民办非企业单位xx家,社会团体xx个。志愿服务平台广阔,资源丰富。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服务情况
    在志愿服务整体划转到社会工作部之后,中央社会工作部在广州召开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结合这要求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看一下我们xx的社区志愿服务情况。目前我是志愿服务尚处于兴起状态,“社工+志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和探索:
    一是社区党组织领办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社区书记带头链接各方资源,利用社区党群和小区配套公共资源,以空间兑换资源,用资源反哺居民,实现自我造血、自我服务。例如:我们的xx社区打造的暖心微服务,就是利用x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对接群红需求,通过召集像是磨剪刀的、修裤脚的社区能人在固定时间为社区群众提供实用贴心的服务。再比如说我们xx社区就经常利用xx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这里面就有像春雨志愿服务党支部、青年联盟等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队伍,经常联合志愿服务队伍举办各类活动,这些都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范畴。另一方面,这些我们的社区党组织自发链接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引入外面的志愿队伍进社区去开展志愿服务。比方说今年夏天我们xx街道中心社联“幸福游园乐享盛夏”幸福游园会,无论是我们活动中提到的健康义诊、便民服务、文艺演出,我们的社区与青年联盟、家乡星等多家志愿服务队伍合作奉上了精彩的演出。
    二是社区工作者或者网格员领头创办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很多网格员和社会工作者,会自己自发地组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xx社区网格员创办的聚爱义工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就是利用闲暇时间召集志愿者,一起到社区去参加活动,比如说xx社区网格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居民有学习传统文化想法,于是社区与和太极书院合办了社区传统文化培训基地,聘请专业老师进行课程指导,一方召集,一方服务,一方参与,共同致力促进社商居融合发展,效果显著。这其实就是“社工+志愿”的有力尝试。
    三是通过项目形式开展志愿服务。现在我们很多社区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了便捷场所,我们的志愿队伍也是在了解居民需求基础上设计了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居民参与。例如:众城志愿服务中心就位于x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暑假期间,社区联合志愿服务队举办的教育实践项目,以儿童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动员孩子们团队协作,辅助完成各项工程任务,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个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
    四是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服务双报到”,通过机关党委党组织到所联系社区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在网格化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难题,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下移、治理下移,释放服务群众力量。例如:中医医院医生志愿服务队到xx社区开展中西医知识、医保报销等方面的知识宣讲;再比如说我们的在职党员xx,业余时间自学萨克斯同时发挥个人特长,利用每周周末时间在xx社区为居民讲授萨克斯演奏技巧,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五是动员群众自主领办志愿服务活动。也就是我们发动社区群众力量,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比如说xx社区提出的“幸福百家宴”,借助3支社区团队,挖掘社区能人参与“幸福百家宴”筹备、组织、举办等各个环节,期间有爱心商户提供饮料、奖品等物资,社区居民各家自备宴席,既提升“百家宴”举办质量,也提高商户知名度,实现合作共赢。在一方面是鼓励社区居民骨干领办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我们xx社区相聚爱心志愿服务队伍的xx,这位大姐开始的时候就是被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来多年一直坚持志愿服务,后来得到社区大力支持,为他提供活动场所、链接资源。多年一直坚持扶贫济困类志愿活动,带动和影响了身边很多人一起加入活动。
    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太多太多例子了,这些都属于志愿服务的有力实践,这些实践下一步需要我们更好的去整合、提炼,把这些规范成为志愿服务活动。甚至说我们可以在原有活动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各社区志愿服务的典型案例,树典型。
    (三)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社区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能够忽视的问题:
    一是项目化形式少。与志愿服务活动相比,志愿服务项目从理念、参与主体、管理方式、实施过程等方面都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率。我市志愿服务现在仅是1.0版本,多数仍停留在“活动”层面,形式单调,社区志愿服务往往就是捡垃圾、看望老人、文艺演出这种单一的项目,针对特定人群、专业事项、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项目不多。
    二是服务不经常。我们很多活动缺少常规性、长效性、品牌性,往往举行一次就结束了,其实这样的活动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贫困户、困难户捐一次款、慰问一次孤寡老人、残疾人、为社区拔一次草、打扫一次清洁,活动缺少连贯性。这个问题在我们这次第xx届xx市“双百计划”优秀社会工作人才评估工作中就格外突出,我们的很多社区工作者明明很优秀,也干了很多工作,但是材料报到xx统一评审的时候,在与其他县市区的优秀材料进行对比的时候就能明显的感觉到,缺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课题研究等等,干的活不成体系,这就大大削弱了材料在市级层面的竞争力。如果大家对下一届“双百计划”或者其他评优有参与的想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开始规划项目了。
    三是群众参与度低。自发自愿的氛围不浓,服务热情不高。我们现在社区志愿者大多数是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为主,其次是在离退休人员、学生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其中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其实日常组织了很多活动,很多都是志愿服务活动,但是群众参与少。此外志愿服务队伍缺少中青力量,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一部分原因是项目不够吸引人,很少有针对年轻人设计的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志愿服务法人中坚力量没有发展起来。
    四是活动范围较窄。往往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当前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集中在卫生清洁、文体活动、助老助残、贫困帮扶、交通劝导、服务大型活动等方面,对居民多样化、差异化的志愿服务需求掌握不精准。比如,社区频繁开展的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居民需求度并不高,而居民大量需要的家电维修、幼儿托管、老人陪伴等志愿服务没有开展或开展频次太低,此外,我们社区组织的扶危济困活动有时候也会引起群众反感。其实我们的志愿活动可以非常多元化,比如说:“xx义警”“红蚂蚁”关爱集卡车司机志愿服务,“百姓茬话会”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其实社区志愿服务不是单纯的活动而活动,只是为建设社区而自发性或者安排的活动与工作。
    三、新形势下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
    6月6日,中央社会工作部部长吴汉圣出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议时多次提到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扩大群众参与、提升治理效率中的作用以及志愿服务扎根社区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志愿服务的主阵地在社区,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应当作为骨干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根据中央文件会议和广州会议精神,针对当前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注重志愿服务领域的拓展。社区要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培养。一方面注重“量”的扩张,壮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规模。一是依托群众身边站点,发挥窗口单位作用,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传宣讲志愿服务。二是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美丽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领域志愿服务。三是着眼培育文明风尚,深入开展科普、文化、文艺、精神文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志愿服务。四是是做好结对服务,聚焦百姓民生,积极组织济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持续开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流浪救助、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五是推广菜单式服务,以“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方式提供服务。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另一方面是注重“质”的提升,提高志愿服务队伍素质。围绕社区工作设置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44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