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乡贤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为乡村社会治理、人际关系建构、乡风乡约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宗族关系解体的现代社会,结合时代需要建设新乡贤文化,对于涵养文明乡风、塑造乡村文明新风貌、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新乡贤文化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首先,新乡贤文化建设可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人口离乡进城,农村劳动力急剧短缺,造成乡村振兴人才缺乏。新乡贤文化倡导乡贤群体回乡发展,反哺桑梓。从乡村走出去的社会贤达,记挂着乡村的发展,愿意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同时他们对于乡村资源禀赋、社会关系、产业状况都很了解,凭借自身学识、创业才干、经验技能等,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新乡贤回乡发展不但破解了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且带回了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资源,为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实现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新乡贤文化建设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空间,形成了乡村以农业为主,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形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既熟悉地方文化又富于时代精神的新乡贤,具有将当地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的巨大潜能。一些新乡贤返乡创办各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企业,比如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以当地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开发乡村自然风貌形成的旅游产业,极大优化了传统乡村的产业结构,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了村民经济收入,破解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断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再次,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助于更好推进乡村市场体系建设。传统的乡村是以亲情、血缘、亲属等关系构成的熟人社会,遵循自给自足、守望相助、无私帮助的交往法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乡村社会也在不断向公平交换、效率优先、人尽其才的市场经济转型。新乡贤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新乡贤回归乡村,有助于加快乡村市场经济发展,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治意识、开放意识,有助于推动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大舞台,实现乡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提高经济发展附加值,创造经济效益增长点,为乡村经济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建设新乡贤文化有助于培厚乡村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一方面,新乡贤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贤文化产生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比如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这些文化元素深深植根于村民心灵深处,进而构建起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其文化价值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着契合点。另一方面,新乡贤文化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45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