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处理好若干关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关系。顶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基础,其优势在于牢牢把握前进方向、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实践探索以顶层设计为指导,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在改善民生过程中,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实效。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比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涉及深层次、多元化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非常突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稳定社会预期,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回首改革历程,鼓励自发探索,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多元化尝试,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改善民生过程中,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设目标、把方向、定规划的优势,也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多元力量的关系。就改善民生而言,政府固然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力量,同时也需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慈善组织、志愿者、居民共同参与并发挥各自重要作用。一方面,改善民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近年来各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反复跑、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这是政府积极作为的体现。另一方面,有为政府并不代表大包大揽,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引入多元力量。比如,慈善事业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健全慈善法律政策体系,理顺各方关系,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高度重视社区型慈善组织培育,引导形成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慈善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慈善是高尚事业的共识。改善民生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多元力量是重要主体和有益的补充。要创新政府主导、多元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有足够的资金资源用于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才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长到2023年的39218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这些民生成就的取得,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既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为经济增长找到持久动力,打开社会活力的闸门。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互为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45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