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种业强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核心要素。按照工作计划,年初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下,农业农村委先后赴X、X、X等地开展调研,实地考察农林牧渔等各类种业企业发展情况;赴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X农商发展集团等单位召开专题座谈,广泛听取职能部门、人大代表、种业企业代表、农技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等对“种业强市”建设的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工作,2020年,把现代种业纳入“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之一;2022年,专门制定出台了《X市高水平推进种业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实施新一轮“种业强市”行动。市财政也每年安排5000万元现代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截至2023年,我市现代种业年产值、良种覆盖率、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数等均居全省前列。
(一)种质资源保护全面加强。2021年开始,我市组织实施了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系统调查行动,截至目前,共收集鉴定农作物类地方品种、野生近缘植物资源317份,其中优异地方资源31份,传统畜禽和特种畜禽共9个畜种、23个品种;各类水产养殖种质资源100种。全市共有市级种质资源库48个、国家保种场1个,4个种质资源场建设纳入中央预算项目。
(二)种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种业研究机构3家,各类种业企业141家,其中6家企业(机构)入选农业农村部种业企业及专业化平台企业(机构)阵型名单。我市支持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领军型种业企业,如微萌种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建X省种业唯一的“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列入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知名的瓜菜“育繁推一体化”民营企业。X种业“甬优1540”水稻品种覆盖全国17个省份,年种植面积超200万亩,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三)科研创新能力不断突破。我市种业研究机构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以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通过技术公关,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部、省新品种6个,占全省水蜜桃栽培面积50%以上。又如在水产种业方面,通过搭建“科研院校+育种企业+渔技部门”产学研一体化育种体系,自主创新选育大黄鱼“甬岱1号”、拟穴青蟹“东方1号”,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均取得可喜成绩。浙东白鹅通过原种选育和品种繁育,提纯复壮,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走出X,成为东西部对口支援合作致富产业。
(四)品牌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种业品牌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种业品牌,形成杂交水稻、瓜菜两大本土龙头种业,岱衢族大黄鱼、拟穴青蟹两大高科技水产种苗,浙东白鹅、象山红美人、岔路黑猪三个地方特色品牌的七大种业经济矩阵。
在调研中,还发现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奋战在“种业强市”一线,发挥了“三支队伍”建设作用,如X种业的X是上届全国人大代表,负责浙东白鹅项目的X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微萌种业X、奉化水蜜桃研究所X、X制种大户X等都是市级人大代表。
二、问题与短板
调研中,发现我市在种业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短板:
(一)种业产业规模还不大。2023年,全市种业年产值刚刚超过40亿元,“X种业”和“微萌种业”作为X种业企业的两大巨头,分别只有X亿元和X亿元。全市还没有一家上市种业企业。对比国内种业龙头企业,我市种企在资金、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力都相对较弱。政策支持适用性尚有不足,在调研中,一些企业反映我市对入围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规模难以有效扩大。另一方面,2023年市财政预算安排种业扶持资金X万元,实际支出仅有X万元。
(二)科研体制创新还不够。“X种业”股权改革是一个良好的尝试,但要激活整个种业科研体系,还受到现有体制机制束缚。在调研中,一些科研院所反映目前缺乏针对不同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的灵活调整机制,存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科研与推广脱节、激励导向不合理等问题。
(三)传统品种优势还不强。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一些优势农业发展不足,种业发展与X传统优势产业契合度不够紧密。部分市人大代表反映,宁海白枇杷种植面积有1.5万亩,加周边接近5万亩,这几年白枇杷的原种培育不够,品质下降;余慈地区荸荠种杨梅曾经声名远播,但近年来老品种有所退化,新品种推广力度不足,仙居等地东魁种杨梅有后来居上之势。
(四)优秀种业人才还不足。我市现有种业人才队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6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