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期,我辍学走上社会。因正值青春期的叛逆,前途未卜。时常使我感到莫名的惆怅和焦虑!
我自幼酷爱文学,家境贫寒。待业在家了,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自费订阅了《文学报》。也就足不出户 ,抄录到好多家外省市,文学方面的报刊杂志具体的通讯地址。我不仅把寄出一封封真诚的书信,最终时不时地谋求,收到一些报刊杂志,也作为练笔的需要。而且本性不甘庸碌无为一生,心想只要我长大成人。能当上一个作家,不也就是说,独辟蹊径,自学成才了吗?
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是所属山东济南市的二份报刊。一份是《文学评论家》杂志编辑:李纪钊先生、《作家报》社编辑牛绍仁先生。前者曾一度,按期无偿寄赠好多本单位出版的杂志。话不多,我至今保存了一封回信,"朱水兵同志您好!读了您的来信,我非常受感动。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落后,像您这种精神很难得。这些刊物寄给您,我们无异于收钱,算我们的一点心意吧、也算是我们对文学爱好者的支持。此致:敬礼!李纪钊,1991 年7月1日"。后者牛绍仁却很健谈,在前后回复的三封信中,推心置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水兵同志:您好!来信收悉,内情尽知。今寄去《作家报》几份,望提出宝贵意见。以前的报纸已不全,无法邮寄。从7 月份开始陆续寄去。另外已经转达李纪钊同志,您对他的问候。祝:好!《作家报》社,牛绍仁1991 年8月23 日"。
次月中旬,牛绍仁先生更以他山东大汉的真挚豪爽、热情洋溢的回信,"水兵同志您好!几次来信,都已收到。但没有能够给您回信,真是对不起,请您多多原谅!作为《作家报》的编辑和工作人员,只能寄些报纸给爱好文学的同仁看看,没有别的。但您每次来信都非常谦虚、客气。我想咱们交个朋友,很好。既然交了朋友,您家庭经济又困难,我想报纸款您就不要寄了,每期赠送学习,也就是了。望提出宝贵意见,也可为以后写点东西打个基础。就到这里,有事请来信。祝:好!《作家报》社牛绍仁1991 年9 月18 曰"。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地与他通信,那是我在《作家报》1992 年11 月28 日,总第22 0 期报纸中缝"新书架"启示中获悉: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时任青岛师专中文系副教授、写作教研室主任:陈少松著作《散文诗写作精要》于1993 年1 月19 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去信给牛绍仁,咨询图书信息以及作者的联系方式。他信中如是说,"水兵同志:您好!来信收悉。信中提到购书一事,请直接与青岛市广织路139 与陈少松联系。另外,1993 年《作家报》我可以给您邮寄,因您困难,报费可以免的。来信得知您的处女作《车站乞讨者》已编入《中国小作家丛书》,我很高兴。希望今后继续努力。最后代问您家人好!祝:新年快乐!牛绍仁1992 年12 月29 曰"。
人生海海,聚散总有时!何况天下也不无不散的宴席!一时疏忽,各自安好了!
从此我开始踏上社会,走进了生活的激流旋涡中。时到如今,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我渴求知识、成长的道路上,不亚如雪中送炭般给予我无私的爱与帮助的人。滴水之恩 ,也是值得我永远爱戴与尊敬的。想到此处,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股暖流,涌起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