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福建四市(区)考察学习的调研报告

关于赴福建四市(区)考察学习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实现“两争一先”奋斗目标,经请示县委主要领导同意后,10月29日—11月6日,由县委办牵头,县委综合服务中心参与,组织考察组一行11人赴福建省长乐区、武夷山市、晋江区、湖里区考察学习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管理模式、乡村振兴等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参观、座谈,我们全面了解了当地的发展经验。此次考察加深了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为*县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增强了推动全面发展的信心,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基本情况
    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县作为*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和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历史使命。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县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福建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县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一)长乐区
    长乐区,隶属福建省福州市。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东濒台湾海峡,西与闽侯县毗邻,南与福清市相连,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东部为开阔的滨海平原,西部为营前—玉田平原;全境土地面积72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248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11个镇、2个乡。长乐区常住人口为79万人。2023年,长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0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2位、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37位、绿色发展百强区第68位、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76位、科技创新百强区第93位。
    (二)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福建省辖县级市,由南平市代管。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地区。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2802.71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24.75万人,辖3镇、4乡、3个街道、6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华十大名山、全国5A级文明风景旅游区,拥有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三)晋江市
    晋江市,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市代管,为Ⅱ型大城市,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晋江下游南岸。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5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2公里。1992年撤县设市,现辖13个镇、6个街道以及晋江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242万。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3.50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4,综合经济实力连续30年居全省县域首位,以福建省1/200的土地创造全省1/16的GDP。
    (四)湖里区
    湖里区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成立于1987年11月,地处厦门岛北部,八山横贯两水,三面海域环抱,与金门岛隔海相望,陆地面积73.9平方公里、占厦门岛46.8%,辖5个街道59个社区,总人口10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约59.8万人。近年先后获评全国创新百强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全省十优发展区、全省教育强区、全省建筑之乡、省级文明示范城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收获
    (一)产业发展聚链成群。福建省四市(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县域重点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持续提升,以县域产业链现代化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晋江市积极探索产业链发展路径,以县域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加快强链、补链、延链。比如拖鞋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涵盖设计研发、机械设备制造、原辅材料生产加工、成品生产、包装、销售、物流等全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近2000家,年产拖鞋超10亿双,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在“中国鞋都·拖鞋名镇”晋江市内坑镇,只要半小时,就可以采购到一双拖鞋所需的全部配件了,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拖鞋,远销美洲、欧洲、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甚至流传着世界上每10个人就有1人穿内坑拖鞋的说法。长乐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靠“一黑一白”。所谓“一黑”,是指冶金产业,“一白”就是指纺织产业。在钢铁行业领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共有61家钢铁企业,其中长乐有6家,占据了接近十分之一;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共有91家冶金企业,其中长乐系14家,占比15.38%;纺织是长乐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最耀眼的就是民用锦纶。长乐是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长丝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150万吨。同时,长乐还是全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共有规模以上纺纱企业33家,主要产品包括粘胶纱、涤纶纱、混纺纱等。武夷山市的茶产业现代化和品牌化战略,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大红袍等品牌的成功,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晋江市的制造业集群化和品牌建设,特别是鞋业和服装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科技赋能精准高效。福建省四市(区)抢抓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创新力度,深化数字化经营,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盼盼食品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传统食品产业,在综合面包车间里,原材料经过人工倒入搅拌机后,就开始了“自动生产之旅”。长乐区的产业智能化尤为突出,恒申合纤科技公司全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无人搬运车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控制下,准确的把一垛垛锦纶丝品运到生产流水线上,在人工智能机器直接抓取下,自动化打包装箱。八马茶业第七代智能化生产线是全球首条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武夷茶精加工生产线,将智能化融入到了产品的初制、精制、包装、流通等环节,原料精制生产加工能力日产量可达3.6吨,全包装生产线日产量可达12000盒,同时可减少人工约40%,实现24小时的不间断作业。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社会和企业云)聚焦高质量的IDC服务,建设了福建省超算平台与福建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每秒6500万亿次计算能力,在推动国家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的落地与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数字福建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三)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福建省四市(区)在乡村文旅融合、产业创新发展、党建引领等多个方面的深入探索和有效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长乐区屿北村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典范。屿北村通过企业援助和侨胞捐建,成功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村党支部发挥了关键作用,组织村民参与规划讨论,协调资源对接,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与农产品供应,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也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武夷山市的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茶产业的附加值,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武夷山市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茶文化。晋江市围头村依托独特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蓝色海湾三大资源,大力发展鲍鱼等水产养殖业,优化渔业生产,提升水产品的高效养殖,打造休闲渔业综合体;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新功能,培育特色的民宿、研学、康养、餐饮服务和闽台交流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成功打造出“看金门、探炮洞、逛古街、泡海水、抓鲍鱼、吃海鲜、住民宿、听故事”等八大旅游特色产品,线上“带货、带景、带故事”,线下“带人、带游、带美食”。湖里区注重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的结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乡贤作用充分发挥。乡贤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那些德高望重、能力突出,并致力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益事业的贤达之士。他们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政府与民众、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广泛挖掘和利用乡贤资源,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四市(区)通过分类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详细记录乡贤的个人信息、专长领域、联系方式等,为后续的联络联谊和合作提供便利。利用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乡贤返乡时机,组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等,加强与乡贤的沟通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同时向他们传递家乡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政策。成立乡贤联谊会和乡贤联络服务站,为乡贤回归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资金扶持等全方位服务。通过讲好新乡贤故事、赋予新乡贤必要权威和荣誉等方式,激发乡贤的共同体意识和公益情怀,使他们乐于持续地回馈家乡、服务家乡。探索乡贤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边界,推动乡贤和村“两委”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同时,充分考虑乡贤的现实需要,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乡贤回归创造更好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为乡贤回归项目提供便利和支持;加强对乡贤的精神激励,通过评选“最美乡贤”、举办乡贤大会等方式,提升乡贤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
(五)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7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