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讲义文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摘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素养的首要内容和师德提升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价值准则,也是个人道德理想确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重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生活道德修养的提高和道德理想的确立引导。
  〔关键词〕
  道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师德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所谓教师道德,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为核心的,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具备相应的思想品质。教师道德的修养是从事教师职业的规范、职责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的主要内容。合格的教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道德高尚的先行者。
  近来教师涉及对学生的性骚扰等师德败坏的报道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教师师德的质疑,甚至有人声称教师队伍出现了“师德危机”。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教师崇德修身的基本遵循,促进高校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生活道德修养,培育道德理想,对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活动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价值准则,做到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师表,并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在促进教师多样、专业和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科研,以及人际交往的功利化、权力化的影响,出现了教学敷衍、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的消极现象。同时,整个社会、学生对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关注和敏感。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基本价值准则为职业“道德底线”。2001年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一准则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基本职业规范的集中要求,因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遵循、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底线”准则,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生活道德修养和确立道德理想,以提升道德生活的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内容在于尽忠、热爱教书育人的本职。冯友兰认为,立德是人生的一种成功。道德上的成功,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就是道德的成功。所以,教师在道德修养上的成功,不一定要在社会上占多高的位置,只要在其岗位上做到尽善尽美,尽到教书育人的本职。正如A总书记说的:“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1〕
  教书育人主要是教学育人。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主要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其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遵循的行为准则。教师教学道德修养,首先在于遵循钻研业务,不断丰富和发展专业知识结构,认真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鼓励追求更高的教学道德标准与要求。
  科研是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也包含科研道德的修养,主要指用科研道德规范科研人员科研行为的规则体系,其核心问题是严谨治学与服务社会。为此,进行科研道德修养要求教师在科研(学术)活动中,必须坚守遵守学术规范,克服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遵循相应的规则要求,并鼓励追求真理、捍卫真理,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弘扬科学精神,造福人类。
  教书是基础,育人是目的。育人不仅在于传授专门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在于这些知识、技能使用的价值取向的引导,有着育德的责任。任何一门教学当中都蕴含着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认知、情感和道德践行等德性发展的素材与内容,因而也有着育德的可能。正如曾任美国联邦教育署长的欧内斯特·L·博耶曾指出的:“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主修专业将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本学科所要考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本学科所包含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什么?本学科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是什么?……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学会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专业。”〔2〕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既有道德,又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的不是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危害社会、危害人类的道德“危险品”。可往往不少教师只传授知识、技能,标榜价值中立与价值自由,不表明自身的道德态度与价值立场,由此忽视了自身的道德责任,甚至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呲必中国”。“如何把光明的心态跟专业的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 〔3〕成为当今十分沉重和让人深思的问题。承担学生育德责任,践行学生育德义务,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确认、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因为教师在对学生传递价值观的过程中,不断反复确认着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解答学生的道德疑惑和剖析现代社会的道德难题当中不断反思与澄清自己的道德追求,这是一个不断确认自己的道德价值选择和不断深化道德修养的过程。
  人际关系道德的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内容。它主要是指在学校工作当中,处理教书、科研等职业活动人际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人际交往上道德修养更能体现教师的人生态度与处世修养。教师在与同事交往当中,应该诚信友善,尊重同事,取长补短,互助共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当中, 教师关心学生、爱戴学生、体谅学生,注重与学生平等相待,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观等与学生交往也是其职业道德的体现。这些行为当中体现出来的公正、平等、关心、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丰富教师的道德生活验,培养道德品质的积极内容。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道德的价值体验与提升是与学生一起互动、相长的过程。“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形式是得到尊受,英国伦理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说得很好:‘孩子们从接受的关爱和温暖中得到快乐,他们幸福的源泉来于此,而且当他们受到这种尊爱的同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动物甚至无生命的东西。”〔4〕正如学生能在教师的尊重、热爱当中潜移默化的形成道德品质一样,教师也能在学生的信任、热爱和崇尚的情感当中丰富道德生活,提升道德修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生活道德修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局限于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在于生活与思想的交往、交流,以及引导。教师的生活作风、言行举止会不知不觉当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论语·子路》中说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服,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倡导得、宣传者、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5〕“较之于书本上、课堂中、制度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校这个教育场所中的所有教育者、工作者身上所践行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