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观众为场上运动员助威常常齐声高喊“加油”,声音干脆、热烈而又振奋人心。而场上的外国人听到这个声音,却不淡定了,既好奇又十分不解。
怎么把“加油”两个字翻译出来,让外国人真正明白其中含义呢?Come on?Add oil?Fighting?感觉都不准确,这可真是件麻烦事!
这时,美国《时代》驻北京记者西蒙·爱勒根特给出了最好的,恐怕也是最贴切的英译文——“Zhongguo jiayou! Go China!”
这其实是两个翻译组合:一个是拼音“jiayou”,另外一个是“Go China”。换言之,就用两个译文共同解说一个“加油”的意思。我们既可以只喊“jiayou”,也可以用英文喊“Go China”。
为什么要用这么复杂的译文来解释简单的“加油”二字呢?这得从“加油”一词的来源说起。
据说清道光年间,有一个地方官叫张锳,他重视教育,厚爱积极向上的青年学子,要求夜里打更的更夫随身携带油篓(也有人说是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其添一勺灯油,并送上鼓励,这便是“加油”一词的由来。
夜半孤灯,寒窗苦读,加一勺灯油,道一声问候。试想一下,此刻那位读书人心中会作何感想?这加的一点油不仅点亮了黑夜里的一盏油灯,更温暖了一个读书人的心,也照亮了他今后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张锳一生为官三十余载,以清明廉洁、勤于政事、兴学育人著称。他在任兴义府知府期间,听政之余,谈学论艺,兴义府学风兴盛,培养出一批人才。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比较知名的有官到内阁学士的景其浚、诗人张国华、书院山长贵天乙等人,民间称为“旷古未有”。他的第四个儿子就是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南粤先贤”“武汉城市之父”的张之洞。
当然,关于“加油”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些其他说法,比如说出自榨油作坊里的劳动号子等。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词出自中国,带有浓厚的“中国元素”,其含义也不仅仅是一句鼓励性话语所能概括,所以西蒙·爱勒根特的翻译,看似复杂,却无疑是最为贴切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