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14:苏武
「苏武牧羊」真实版
苏武在皇帝的侍卫队里,跟李陵这个同僚特别谈得来– 都是将门之子,把先人的热忱承接在心里,希望为国家付出生命和全部的力量。
他父亲是苏建,曾经在卫青麾下担任副将,晚年成为代郡(河北)太守。这一代男孩通过甄选,进入皇宫侍卫队:哥哥苏嘉管理皇帝车驾(奉车都尉),弟弟苏贤管理皇家骑兵(骑都尉),苏武管理皇家马厩(栘中厩监)。
中央官员 跑腿打杂
几兄弟管理皇帝的骑兵或代步工具,都属于卑微的打杂业务。但中央官员的人生,就是用来替皇家跑腿打杂的;只不过由于围绕在皇帝身边,就涂布了一层让人羡慕嫉妒恨的闪亮,成为人生的终极梦幻目标。
﹡文官:
1. 每天有几百封奏褶,用最急件方式涌向皇宫– 中央官员和地方领导人(父母官)用漂亮的文笔和字体,报告一个个案件和建议处理方式,通通由皇帝批示。
他甚至要决定某些刑案的判决和量刑方式,例如某郡某县某平民疑似触犯了某项禁忌,能不能赦免、缓刑或易科罚金?通常不可能赦免,那应该执行哪种死刑呢?
奏褶工程极浩大。皇帝智囊团的阵容超过两百位,每天整理、摘要奏褶,提出建议,根据皇帝的态度或口头指示,用世界级的文笔和字体撰写草稿、定稿。
2. 一批中央官员管理皇帝的家产(也就是国家,包括动产、不动产和人民),并且征收税役,修筑大规模的皇家陵寝、大数量的皇帝行宫和佛寺道观、输送稻米(赋税货物)的运河、输送战争物资的道路。有时也加征山泽税之类的特别税,充实皇帝的零用钱库。
3. 某些文官对皇帝家族(几十位皇子皇孙、几千位嫔妃,以及他们的几万个奴婢),提供食衣住行、教育、娱乐旅游、祭祀和宗教活动的相关服务。
4. 这些业务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员各几百位,每人辖下各有几十、几百个副手和部属。考选跟奖惩部门负责管理他们,根据是皇帝的批示和口头指令。
﹡武官:
皇帝侍卫团几百人,京师护卫团几千人,野战部队几十万人,随时根据皇帝或慎重、或赌气、或充满创意的决定,抱着必死的决心奔赴战场。
形象和邦交毁了
苏武在40岁那年接到一项重任,挂着「中郎将」(基层将军)头衔去找匈奴。外交使节出任务,「名片」会把实际职位抬高几级。
两国的代表正在谈判桌上挂着微笑,商量交换战俘,探讨进行和谈的可能性。副使张胜却忘记职业道德,秘密跟匈奴的反动派(西汉降将)商量,想射杀匈奴的重臣卫律,发动政变。消息走漏,张胜被收押禁见,他就投降保命了。单于重视人才,并没有处分他。
外交使节团不努力谋求和平,反而制造敌意和一个毁三观的形象。苏武听见消息,痛恨自己领导失败,就拔出佩刀自杀。随员常惠眼捷手快地抢走刀子,这反应能力将来会让他升迁到右将军。
几天后卫律去劝降,苏武趁常惠走开,再一次拔出佩刀。这回自杀成功,生命迹象消失了。这自我要求的严苛,已经达到日本人等级了,卫律很佩服他,紧急传唤医生。
医生不顾「苏武已经断气」的事实,展开行气活血的急救。他要求在地面挖掘一个大坑,坑底点起小火,把苏武铺放在坑上,用中等力量踩踏背部,逼出一堆淤血。
这蒙古大夫不蒙古,而且非常敬业– 不肯下班,维持ICU戒备状态。当顽强的伤员遇见更顽强的医生,一个奇迹出现了,尸体竟然在半天之后开始呼吸。
神人等级的生存能力
单于把苏武关进空旷的大型地窖,断绝食物、饮水。那几天他用地上的积雪止渴,用毡毛充饥,竟然活下去了。这生存能力属于神人等级,单于认为背后有上帝的力量,因此不再催促他归顺,只押送到西伯利亚北海(贝加尔湖)去放牧山羊。
贝加尔湖畔,那首歌真优美啊,但当时只有酷寒没有空调系统,苏武感受不到一点优美。他连草根和野鼠洞里的果实储备都挖掘出来了,想撑下去等候回国的机会。外交团队的其它成员,也扣留在北海各地(公元前100年)。
汉匈谈判破裂,第二年刘彻再一次发动攻击,李陵弹尽援绝投降了,同样到塞外定居,现在跟苏武走上分歧的道路,没打算去探望他。但汉朝降将数量不少,了解那段交情,单于要求李陵试着去聊聊。
还要为谁坚持?
李陵见到老同事,非常感慨:「皇上年迈了,法令反复无常,几十个无辜的大臣被家族灭绝,中央官员惶惶然看不到将来。子卿还要为谁坚持下去呢?」
李陵并没有煽动或夸大什么。苏武在塞外几次自杀殉国,皇帝没有感动,哥哥弟弟也没有沾光,反倒为小意外判处死刑:
﹡苏嘉照顾皇帝的车驾(御用马车),车驾豪华、宽敞,因此沉甸甸的,而且乘客往往超出一个人。某一天苏嘉跟同僚抬着车驾走下台阶,某位同僚抽筋或断片几秒钟,马车失去平衡,晃荡着撞到柱子。
车辕折断了,乘客没事却很生气,苏嘉被贴上「大不敬(唯一死刑)」标签,逼得伏剑自杀。
﹡某个太监跟驸马抢船,驸马在推挤之间掉进河里淹死了,太监赶紧逃走。苏贤率领骑兵队去缉捕,在期限之内找不到逃犯,只能服毒自尽。
坚持奴化思想
伴君如伴虎,魔神文化就是这样的。母亲在一连串打击之下离开人世;妻子等候一阵子,感到绝望,由娘家安排改嫁了。两个妹妹担心被牵连,漏夜逃到远方,成为失踪人口;儿子苏元也下落不明。
苏武接受秦皇汉武的奴化思想,认为皇帝掌握绝对权力,百姓的生命由他决定、前途是他赏赐的。「皇上像父亲,我们两代凡夫俗子全靠他提拔,才能进入大臣、将军的行列,为他肝脑涂地没有遗憾。」
两个老朋友聚了几天,只喝酒没讲多少话,想法相反能怎么沟通呢?李陵最后说:「子卿,再听我讲一句话吧。」苏武不想听:「如果右校王要苏武投降,我就直接死在你面前!」
李陵长叹:「你真是义士,我跟卫律的罪过会通报到天上!」他站起来告辞,泪水把衣衿打湿了。回家后请妻子(公主)出面,送去牛羊几十头;这应该是苏武「贝加尔湖畔时期」没有垮在营养不良的原因。
苏武能体会他的苦衷,两个人继续来往。
看管放松
单于佩服苏武,把右贤王的女儿红嫒公主嫁给他,监视的力道渐渐放松,允许苏武从北海迁到河西走廊东部,定居在民勤,整个随员团队也回到身边。民勤是一块绿洲,气候温和,环境相对舒适。
苏武出使13年后,李陵去找他,通报刘彻去世的消息。苏武为皇帝难过,每天早晚对着南方嚎啕,有时甚至吐血,半年后才渐渐回到平静。
在大漠告别
昭帝弗陵登基,用和亲政策代替冲突,单于再赞成不过了,两国之间的氛围立马改善。汉朝使者来到塞外,要求释放苏武团队。单于不愿意放虎归山、归还一流的人才;于是装胡涂,宣称苏武早就死了。
常惠贿赂守卫,在半夜摸到汉朝使者那里,建议他们试试「鸿雁传书」计策。单于个性很单纯,没有怀疑什么,于是老老实实地释放了苏武团队。
苏武要回国了,留下红嫒公主和刚刚出生的儿子苏通国。李陵准备酒席为他祝贺,感慨之余填了一首词,站起来边唱边跳,两个老朋友流着泪诀别。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读「溃」、败坏)。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辛弃疾观点
一千多年之后,南宋辛弃疾仰慕李陵,认为他不是叛徒,而是荆轲等级(为国牺牲)的悲剧英雄: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冷衙门、默默无闻(59岁)
苏武出使那年40岁,正处在人生的颠峰,头上戴冠,腰间配剑,准备有一番作为。十九年之后回到长安,胡须和头发全白了。居民群站在街道两旁迎接,看见那支光秃秃的旌节,称赞他是大丈夫。
苏武回国后,为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表面上没有受到责备或惩罚,但从此默默待在典属国的岗位上,再也没有新闻或任何动静。
新职位是「典属国」(外交司长),负责联络外国人。古中国崇拜皇帝,尊敬权贵,轻视外国人;外交司是个冷衙门,只设置司长、属国都尉(副司长)和几位译者(九译令)。
当年担任都尉,每个月俸禄1400石粮食;典属国俸禄2100石,薪资涨幅落后这些年的通膨指数。赏赐聊备一格(小儿科),包括银钱两百万、田地两顷、住宅一处。
连副使常惠都比他幸运– 回国后成为光禄大夫(皇帝近臣、智囊团成员);将来会担任典属国,奉命经营乌孙(新疆、中亚交界),得到优秀的成果,册封为长罗侯兼右将军。
在随员当中,徐圣、赵终根成为皇帝侍卫官,每人赏赐丝绸两百匹。其余六位年纪大了,每人赏赐银钱十万,退休回家。
李陵抱不平
卖命19年得到这些酬劳,燕王公开表示应该还苏武一个公道。没人理会他,因为皇帝当成听不见。
李陵写信给苏武,认为实在太夸张了,这作为应该封侯并且划分土地!「从古到今没听过这种壮烈,连蛮族都佩服。当初为什么不肯留下来呢?单于多么重视你,希望凡事听取你的意见,托付重要的任务。」
李陵在讲公平、重感情的塞外,心情比苏武畅快多了,口气也散发出热情:「承蒙你不嫌弃,从远方回信,那些安慰和教诲比骨肉更亲近!知心的朋友多珍贵啊,我经常在风里怀念故人。」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望风怀想,能不依依!」)
经不起宦海浮沈(60岁)
苏武回国第二年(60岁),上官桀、桑弘羊想引用一些亲朋好友,被霍光抵制,因此发动政变,准备拥立燕王、废掉昭帝。政变失败了,苏武的儿子苏元据说曾经参与,判处死刑。
苏武是「臣为君死」的死忠派,政变计划肯定是对他保密的。但他跟发起人是朋友,差点被牵连。霍光特别体谅苏武,把承办官员的奏章搁置下来,让他只解除职务,不必走进逮捕、审讯这些残酷的流程。
宦海浮沈经不起,苏武只担任典属国一年就失去职位,索性回家乡做点小买卖。两百万赏赐分送给邻里朋友了,儿子苏元被杀,全家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晚境太凄凉,连宣帝都看不下去,派遣使者去匈奴,接回儿子通国。
某部小说幻想出这个「布条场景」,相当有真实感。
「秋天飘起一阵阵阴雨,有个行色匆匆的年轻胡人,悄悄走进店里递给他一张布条,又匆匆走了。苏武招呼完客人,从怀里掏出布条,用昏花的眼睛辨认出这些:『先父李陵,六月在姑居水病逝。』他沉默了一会儿,喉咙里呼噜几声,流下两行清泪。」
经过几年调查,苏武(66岁)证明是无辜的,而且整个事件的后座力已经淡化了。苏武在书面上恢复典属国职位,但他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因此称为「祭酒」(资深公务员),只需要每个月去中央政府象征性地上班两天。
人生还没开始,就宣告结束
两千年了,小说、戏剧和歌曲都颂扬苏武的坚持,但这份坚持又得到什么共鸣呢?唐朝诗人温庭筠知道「苏武牧羊完整版」,感到无限遗憾:
「苏武魂销(准备牺牲)汉使前,
古祠高庙(家族和宗教传统,也就是一代代传递下来的情操)两茫然。……
茂陵(武帝结束轰轰烈烈的一生,住进宏伟的陵墓)不见(却没发下)封侯印,
空(只能)向秋波(秋意浓厚的江水)哭(哀悼)逝川(逝去的岁月)。」
接下使者的任务,苏武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准备为同胞牺牲了。但是从刘彻到现任皇帝,始终没有颁布封侯令,甚至没有表达感情或任何方面的回馈。
苏武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要,而且坚持原则,拒绝单于的盛情,不肯在国外发光发热。但是回到祖国之后,却再也没有发光发热的机会。
家族和宗教传统,把尽忠尽孝的情操传递下来,鼓励苏武不顾自己、为国家效忠。这效忠的对象已经结束轰轰烈烈的一生,住进宏伟的陵墓;至于死忠派苏武,人生还没有正式开始,就被排除在所有计划之外、形同结束(走进墓地)了。
祠堂和庙宇(家族和宗教传统)茫茫然看不懂这个,只能对着秋天的江水,哀悼流逝中的岁月。
两种价值观(结论)
苏武是血性汉子,只问付出不会后悔。你在感谢、佩服苏武之余,会不会更赞成李陵一点呢?他认为生命是珍贵的,应该争取为同胞发光发热,不能被舆论影响、被僵硬的传统牵扯。
他承接了远古五帝和先秦的「民为贵」思想,终身不计代价不顾成败,把同胞当成重点,把他们的需要放在心上。
预告
下周同一天:
李陵后人辖戛斯 捍卫大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