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大党课宣讲稿(盛会,党校培训班)

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在市委党校春季主体培训班上的党课提纲范文
同志们: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借本次培训机会,我以《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题,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党的二十大概况
    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有五项:一是听取和审查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是审查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是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四是选举二十届中央委员会;五是选举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个主题其实是明确了党将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
    在阐明主题之后,***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发展,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十五部分内容是全方位的,从历史到理论再到实践,可以大体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从历史上讲述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经验;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引出党的理论创新,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指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是报告的第四至十五部分,用十二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解答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总结为:高举一面旗,也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绷一根弦,也就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守住一个魂,也就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一程路,也就是走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突发情况,即“四个面对”:一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二是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三是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四是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这五年提出:“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再把时间向前推五年,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辉煌伟大的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
    对于这十年的一系列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四个一系列”“两个历史性”来总结:“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十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了这十年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这十六个方面的阐述,一方面展示了我们在这十年当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党领导人民继续奋斗的力量和决心。我们可以从以下一系列数据上体会到十六个方面成就的表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人实现易地搬迁;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约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约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4.7%;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在科研上,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我国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长到35100元;我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加率稳定在95%,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10.3亿人。
    十年来十六个方面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一个“行”扩展为两个“行”,并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主要是“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是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以及新时代十年成就的取得,证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由“两个结合”发展而来的,也将在“两个结合”中继续向前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提出了我们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贯彻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个中心任务”“两个阶段”。“一个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阶段”是指为实现“一个中心任务”的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对于“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论断。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样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来之不易;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我们践行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的是与富起来的物质条件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的是我们的发展不能不考虑自然环境;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的是我们的道路不同于西方,绝不会对其他国家和民族造成伤害。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是复杂多变的,一方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另一方面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的压舱石、定盘星、主心骨,确保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2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