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和期待,现在初为人父母的年龄大多数是90后,这些刚刚三十而立的人们近乎疯狂的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预科班,什么三岁就能掌握三字经、弟子规,三岁就能掌握1500个常用英语单词,好让孩子们在亲戚朋友面前眼前一亮,但是有没有想过,这种学习是为了孩子比别人家孩子优秀?还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虚荣心或者心安理得?我是一个两岁八个月孩子的父亲,接下来用我的亲身经历用三方面和大家讨论。
第一,遗忘。其实,大家作为家长的都明白,孩子的学习能力都特别强,在你平时不经意间播放的古诗、音乐或者大人们的聊天内容,在某天无意之间从孩子的嘴里蹦出来,你就会为此感叹,我家孩子怎么这么聪明啊,记性真好,然后你就会以此为缘由,把大把“临时”的热情贡献到教孩子古诗、唱歌、和你仅会背还背不标准的、为数不多的单词上面,然后当你隔段时间再问孩子一遍,这个东西怎么说呀,他答上来的时候,那种瞬间的满足感占据了你的心理。但是过了很久,如果你没有陪孩子再去反复练习,孩子很快就遗忘了,孩子的瞬间记忆很强,但脑子终究不是机器。话说回来,三岁之前的孩子们上兴趣班,不外乎就那几种,英语课,艺术课,体能班,创造性思维课程,我妈说我小时候背东西比我儿子都快,之后上小学还不是忘的一干二净,所以我初为人父,我觉得三岁之前孩子就是玩,疯狂的玩,他需要的不是课程的束缚,而是一个愉快的童年,如果你非要给他报课外班,我建议体能班,或者平衡车课,一边玩一边培养孩子的平衡感、四肢协调性还能让孩子增强免疫力,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家长自我感动式投资教育。大部分家长的自我感动式教育,并不是为了孩子,只是在填补这方面上的自我焦虑。教育是贩卖焦虑的重灾区,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脑子生锈的家长,稍微忽悠一下,转账、报班。我身边太多太多家长,都在议论别家孩子三岁了上了什么什么课,学了好多东西,再一深入了解,和你在家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大同小异,就是换了个环境而已,我认为这是典型的拔苗助长。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说话可能都说不清楚,书写更是问题,这兴趣班里学到的东西有多少水分,明明到初中自然而然就能掌握的诗歌、单词,你非要通过交智商税,把一个孩子长大很容易就完成的任务强行让一个幼儿完成。这里面就很容易让你误以为,你花钱就买到了想买到的东西,你让他在不该接受这些知识的年龄段,接受了这些知识,那么你就夺走了他在这个年龄段学习其它实物的机会,诸如此类愚不可及但偏偏却被某些家长引以为傲的教育方式太多太多了,比如学画画、钢琴、编程,这些课程本没有错,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学下来毫无用处,可能以后一辈子都不会被用到,除了让你在别的家长面前吹牛的时候用到,再无他用。美其名曰陶冶情操,说实话情操不是几节课就可以陶冶的。
第三,论持久战。大家都说,养成一个坏习惯只需要一秒钟,但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三年、五年甚至一生。所以,我们作为家长,必须明白的一点就是,不管孩子们做什么、学什么,首先家长得以身作则,并去给孩子灌输坚持的原则,是孩子喜欢的做的事,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无条件支持他,让他努力做好。是不喜欢做的事,给他讲明白道理,实在不喜欢也不能过于勉强。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其价值观和性格,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好多家长的认知和水平去教育孩子,跟风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不如他自由成长,把你浪费在培训班动不动几万块那些钱,带着孩子出去旅游,长长见识,提升他的认知,提升他对于知识的渴望,提升他的学习能力,这远比一脸懵的进培训班,一脸懵的出来更重要。
人生就像长跑,起点并非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坚持的过程,以及你对终点的渴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2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