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未有的意思,旷古未有的意思是什么

乾隆孟子

据说,乾隆四十年(1775)十一月的一个下午,乾隆在圆明园看朱熹注的《孟子》,和珅在一旁恭敬地伺候,不知不觉天黑了,乾隆还没尽兴,乾隆已经六十四岁,注释又都是蝇头小字,乾隆看得越来越费力,便让和珅点灯,和珅灵机一动,将乾隆看的那一句的注解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并不假思索地接着往下背,不仅背出原文,还把朱熹的注释也完整背了下来,这让乾隆对和珅的才学大加赞赏,因此和珅也开始了飞黄腾达。

另外还有一段乾隆与纪晓岚用《孟子》原句对对子的故事。纪晓岚说凡世间书籍中的话语“无不可成偶者”,乾隆听后不服,当场出对“孟子致为臣而归”,纪晓岚略加思索,就对出了“伯夷非其君不仕”。乾隆的句子出自 《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说:你若对不出来,就辞官回家吧。纪晓岚的对句也出自《孟子?万章下》,意思是:我就像伯夷,得辅助好圣君。两人对后,相视一笑。

以上两则故事,虽然不见载于正史,但足以看出乾隆对《孟子》一书的喜爱和熟悉程度。事实上,乾隆对孟子尊崇有加,通过阅读《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下称《实录》)、孟广均《重纂三迁志》(下称《三迁志》)、《邹县历代志十种》、孟庙碑刻等资料,可知,乾隆在位期间,曾勅修孟庙,加封孟母,颁赐祭器,亲临致祭,遣官分祭,表现出对孟子的崇敬。

勅修孟庙

《实录》12卷记载,乾隆元年(1736)二月初三日,乾隆派遣大学士鄂尔泰太学祭奠孔子,初四日,即面谕总理事务王大臣:“雍正七年,皇考曾降谕旨,凡往圣先贤陵墓,有应行修葺者,令各该省动用存公银两,委员料理。闻山东周公、颜子、孟子、曾子等庙共计九处,迄今数载,尚未兴工,殊为怠缓,着山东巡抚即委员确估,报部兴修,务期工程坚固,可垂永久。”孟庙的这次整修,时间长、耗资大、修整建筑多。孟庙启圣殿院内现有孟子六十五代孙孟衍泰撰写的《勅修亚圣孟子庙感恩碑记》,此碑记载:从乾隆元年十一月开始,于四年三月告成,对亚圣殿、承圣门、棂星门等十九处全部进行了整修,“黯者新之,败者易之,阙者增之”,仅是使用颜料一项“丹碧朱绿之属,为斤一万一千三百三十四”,全部工程花费“统计白金九千三百七十两有奇”。经此一修,孟庙“规制闳丽,度越前古”。另有一通孟子六十七代孙孟毓瀚于二十六年立的《重修亚圣庙感恩碑》,也记载了这次整修后的情景:“乾隆三年,遣官发帑,与至圣先师,庙一体重修,规制闳丽,峻宇苞基,丹楹碧瓦,阙里而外,罕有媲美。”

加封孟母

《三迁志》记载,乾隆二年(1737)闰九月,户部左侍郎赵殿最奏请,加增孟母封号,以示尊崇。后经户部公议、内阁撰拟,十月,将孟母封号由“邾国宣献夫人”钦定为“端范宣献夫人”,后世一直沿用。接着,奉乾隆旨意,翰林院拟定告祭之文,户部咨文山东巡抚,要求山东“敬备祭品,委官致祭”。三年(1738)七月初四日,官为正四品的总理直省山东等处盐法道杨宏俊,受遣前来亚圣庙致祭孟母,并宣读《御祭孟母邾国端范宣献夫人》一文,祭文对孟母功德极力赞扬,“惟大贤之教施无穷,皆慈母之恩勤有素”。文见《三迁志》,乾隆十四年,孟衍泰将祭文刻于石碑,碑今存启圣殿院内。

颁赐祭器

十四年(1749)正月二十五日,乾隆就孟庙祭器一事谕示内阁:“元圣周公庙及四氏先贤祠,朕于东巡之次,特命修葺,今轮奂翼如,而器具未备……遵定式敬谨成造”。十五年五月,将祭器颁于孟庙,正位、配位、东庑、西庑所配祭器,俱按照文庙四配、十哲、先儒例。《御颁亚圣孟子庙祭器碑》今存承圣门西侧。

亲祭亚圣

乾隆共有两次亲谒孟庙,拈香致祭亚圣,行一跪三叩礼。

《实录》536卷和《三迁志》记载了乾隆第一次致祭孟子的情景。二十二年(1757)四月,乾隆第二次巡幸江南,返回途中,他从韩庄闸登陆返回京城。初六日驻跸韩庄闸附近的信义庄大营(今微山县性义村附近),初七日驻跸时家庄大营(今滕州时村附近),初八日驻跸峄山大营(今邹城峄山镇留驾庄附近),初九日上午,亲临孟庙,致祭孟子,拈香行一跪三叩礼,并颁赐御书“道阐尼山”的联额和“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的对联。孟毓瀚后来在《感恩碑记》中记载:“二十二年丁丑,天子南巡回銮,驻跸峄阳,越翼日朝,至始祖亚圣庙拈香,颁赐扁联,隆礼优加,自古莫及。”孟毓瀚奉勅将乾隆御赐扁联摹刻,悬于亚圣殿,御书墨本恭藏于赐书楼。

《实录》658、659卷记载了乾隆第二次到邹城的情景。二十七年(1762)四月,乾隆第三次巡幸江南,返回途中,又是从韩庄闸登陆返回京城。十四日阅峄山湖(此湖为韩庄闸口北之湖,当时属峄县),驻跸韩庄闸附近的信义庄大营,十五日驻跸时家庄大营,十六日驻跸峄山大营,十七日至邹城北,谒孟子庙拈香。

遣官致祭

乾隆一生共八次亲谒曲阜,致祭孔子,除以上两次乾隆亲自致祭孔子孟子外,另外有五次是遣官代为致祭。

第一次是十三年(1748)二月二十四日遣吴应枚致祭。《实录》292卷、309卷载,十二年六月初一,乾隆谕示:“朕幼诵简编,心仪先圣,一言一动,无不奉圣训为法程。御极以来……而未登阙里之堂,心甚歉焉……思以来年孟春月东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坛,瞻仰宫墙,申景行之夙志。”十三年二月初三日,乾隆派平郡王福彭在太学祭奠孔子后,即启程东巡。十五日,乾隆一行到达德州七里庄时,即谕示:“颜曾思孟四贤,作配殿庭,虽从与享,但闻其故里各有专庙,应分遣大臣恭奉香帛,前往祭献,以展诚敬。朕向在书斋,曾制四贤赞,景仰之忱,积有日矣,其勒石庙中,致朕崇重先贤之意。”二十四日,乾隆驾临曲阜,先后谒文庙、先师孔子庙孔林,同时派遣了从三品的光禄寺卿吴应枚,分祭孟庙。吴应枚宣读了《御祭孟子庙》一文,将乾隆御书的《亚圣孟子赞》诗颁赐给孟衍泰。当年,孟衍泰奉勅将此诗勒石于亚圣庙中,二十六年,孟毓瀚加筑了碑亭,石碑至今立于孟庙东庑南首乾隆御碑亭内,文见《三迁志》。

第二次是二十一年(1756)三月初三日遣钱维城致祭。《实录》509卷载,二十一年三月初一日,乾隆再次亲临曲阜祭孔,初三日,派遣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钱维城,分祭孟子。钱维城宣读了《御祭孟子庙》一文,文见《三迁志》。

第三次是三十六年(1771)三月初七日遣申甫致祭。《三迁志》载,三十六年三月初四日,乾隆五临曲阜祭孔,初七日,派遣从三品的光禄寺卿申甫,分祭孟庙。宣读了《御祭于亚圣孟子之神位文》,有句赞扬孟子:“继传薪于三圣,大道是闲;扶坠绪于七篇,斯文再盛。”碑今存于承圣门西侧。

第四次是四十九年(1784)二月十一日遣杜毓林致祭。《实录》1198卷载,四十九年二月,乾隆七临曲阜,初十日谒少昊陵、孔子庙,遣官分祭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十一日孔庙释奠孔子,谒孔林、周公庙。此次分祭孟子的是从二品刑部侍郎杜毓林。乾隆到来的前一年,即四十八年,时任兖州府知府王禄朋安排邹县知县张彬负责重修亚圣庙,十月开始动工,四十九年正月蒇事,共计用银二千九百余两。经此修葺,亚圣庙“门庭墙仞,载涂载奂;机栌奕栱,是整是饬。寝庙闳深,斋宫严閟;轩阶厢庑,俨雅靓洁。”文见王禄朋《重修亚圣庙落成记》,碑今存承圣门西。

第五次是五十五年(1790)三月十六日遣翁方纲杜致祭。《实录》1350、1351卷载,五十五年三月,八十岁的乾隆第八次亲临曲阜。十四日谒少昊陵、孔子庙、周公庙;十五日释奠孔子;十六日谒孔林。此次派遣了从二品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翁方纲,分祭孟庙。

惟一没有明确记载遣官代祭亚圣的是四十一年(1776)三月,乾隆第六次驾临曲阜时,《实录》1005卷记载,二十四日谒先师庙;二十五日谒先师庙释奠,遣官祭崇圣祠,谒孔林;谒少昊陵、周公庙;二十七日离开。《实录》中没有明确此次分祭孟庙,《三迁志》也未记载。这是因为二十六年孟毓瀚去世,因其无嗣,四十七年孟子六十八代孙孟传槤才承嗣入继大宗,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年间,孟庙摄祀者更替数人,孟府文物典籍散失较多,所以无论是乾隆亲谒孟庙,还是遣官致祭,都没有更为详细的资料记载。

乾隆是惟一两次到过孟庙亲祭亚圣,拈香行跪叩礼的皇帝,这体现了他“尊儒重道、文治天下”的思想,体现了对孟子的尊崇,对孟子后裔的恩荣。孙葆田在《重纂三迁志序》中说:“乾隆时,圣驾亲临致祭,尊崇之隆,旷古罕觏。”孟广均在《原纂三迁志序》中也说:“圣驾过邹,躬谒亚圣庙,拈香行一跪三叩礼。我高宗纯皇帝崇儒重道,旷古未有。”许鸿磐在《重纂三迁志原序》中也写道:“我高宗纯皇帝南巡过邹,亲谒孟子庙,行一跪三叩礼,则异数。”

孟子的功绩,最好的评价就是乾隆在《亚圣孟子赞》中的一句话——卓哉亚圣,功在天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