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贰十大心得体会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二十大心得体会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xx县是边疆民族地区,把握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全方位提升治理能力,是“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应有之义和必要之举,必须以党建为引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通过加强和创新的方式,推动资源力量输入转化为治理效能输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
    一、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内涵,答好“是什么”的问题
    ***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要激发治理效能,首先要站稳立场,确保方向不偏。
    一是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强化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千条线、一根针”,直接面对群众,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基层组织,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基层治理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贯彻党领导一切的最高政治原则,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优化党领导基层的治理机制,构建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是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压舱之石。基层治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是保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重要支撑,只有将资源、服务、管理不断下沉,推动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才能有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是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基层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汇集地,涵盖了群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基层治理,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枝一叶总关情,强化需求导向,激活“神经末梢”,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将为人民谋幸福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是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重心不断下移,城乡基层已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依托,为有效防止“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构建常规管理和应急处置的灵活转换机制,是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在边境一线,面对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提升社会风险处理水平和危机应对能力,是服务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厘清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末端,找准“治什么”的重点
    ***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连接着千家万户,紧盯“关键小事”,培育治理能力,完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协同性,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主要导向。
    一是筑防线,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社会矛盾纠纷风险预警评估和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通过党员干部、邻居、亲戚、朋友一起联合调解一批,职能部门牵头化解一批,乡(镇)挂钩领导带头解决一批,重大矛盾集体研究,合法合规化解一批,实现从末梢矛盾化解向前端预防治理延伸,做到小纠纷不出村民小组、一般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和疑难纠纷不出乡(镇),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
二是壮队伍,强化群防群治。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建立党组织引领、群众自治、多元参与、“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完善村(社区)“民警+综治专干+武装专干+网格员+护边员+界务员+护林员+党员群众”的基层群防群治力量体系,推行“十户联防”、党员中心户实体化运作等措施,不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将“众参与”转化为治理效能,倡导乡风文明,做实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领域和物品监管,维护民族团结,强化平安建设,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