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期的第一次考试,我的名次没有让我很满意,于是在向家长汇报的时候,就理不直气也不壮。出乎意料地,家长对我的这个名次比较满意,对我溢于言表的愧疚感更是满意,“知耻而后勇”这句话或许是有道理的,但对我完全不适用,不仅不会有后勇,甚至会因为太“知耻”陷入内耗。
看到一篇文章,笔者的朋友,认为浪费粮食这件事不对,但这件事并不值得愧疚,把明明很小的事无限放大,会认为并未有什么错处的自己“十恶不赦”。并未有那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们,但我们总是为自己设限,与理想自己的偏差,即便再小,似乎都让人难以忍受。某位脾气很好的朋友,一再被领导因并非自己责任的事情而叫骂,终于忍不住发脾气辞职后,却因为自己没有控制好脾气,而感到有些愧疚。
我很理解她的愧疚。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依据世界和自己而设置的规则,一旦违背来不及细想,首先产生的情绪,就是负面的自责和愧疚。
我曾在某本书上,阅读过一个小故事,大意是说,即便没有车,那么行人红灯的时候,还是应该静静等着,万一哪里有个注视着你的眼睛,那么你岂不是成为了个不好的榜样。因为记着这个故事,我从来只在行人绿灯的时候过马路,不管有没有车,那双根本不存在的眼睛,一直监视着我,让我即便在紧要且完全可以通过马路的时候,也不敢迈出一步。
能让我产生不属于我愧疚的原因,除了这双不存在的眼睛,还有我所不能控制的、别人所承受的难处。我对我的期待一直在别人的期待值之下,而这也有时候会让我感到愧疚。比如亲戚去我家里拜访的时候,会批判我穿衣太过随意这个行为,“你在家这么邋遢这么懒,谁还愿意给你介绍对象”,甚至于拿根本不存在的未来婆婆和我的争吵压我,“以后可怎么办呦”。
一双根本不存在的眼睛,一个不知道在哪的婆婆,也能成为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来源,愧疚感实在太容易产生了。
“总是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害怕被别人讨厌,下意识地感到愧疚和对不起别人,这样基于无价值感和无安全感的责任感,是缺乏理性的责任感,是不能自觉且不自由的责任感”,而理性意味着的是道理,直白点说,意味着别人在你这里讨不到便宜,意味着可以把那些边界感差的恶意玩笑反驳回去。软弱的奉献是最自觉的剥削,生活已经挺难了,真的没必要再用不存在的眼睛,为自己设限。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