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调研报告(4242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作风建设,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有效提振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凝聚起了忠于职守、担当奉献的磅礴力量。总体来看,全县党员干部队伍精神状态积极向上,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干劲充分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活力竞相迸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临泽新征程上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有少数干部在担当作为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消磨斗志、涣散士气,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贻误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不良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坚决防范和纠正。
一、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表现
为全面准确掌握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现状、找准找实问题症结,县委组织部采取谈话调研、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县干部队伍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干部担当作为总体状况“好”的占XX%、“较好”的占XX%、“一般”的占XX%、“较差”的占XX%;认为干部队伍中不担当不作为只是“个别现象”的占XX%,“有一定数量”的占XX%。以上数据反映出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的主流是好的,但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在一些单位和少数干部当中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党性不强不想担当作为。有的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锤炼不经常,缺乏干事创业的斗志和激情,特别是“90后”年轻干部把“事业”当做“职业”,存在“躺平”思想。有的干部随着年龄增大,热情消退、精神懈怠,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振,一些晋升职级后退出实职岗位的干部,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一些党员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政绩观出现偏差,遇事推脱绕,出现客客气气“踢皮球”的现象。
(二)能力不足不会担当作为。一些干部学习不够、专业知识匮乏、专业能力不足,落实“三新一高”战略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知所措,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导致工作上无所适从。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知识储备与实践脱节,基层历练不够,群众工作能力不强,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缺乏担当作为的底气。一些年龄偏大的干部工作按部就班,习惯于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现象。
(三)心存顾虑不敢担当作为。追责问责泛化,导致一些干部心存顾虑,主观上想干事,心里面又怕出事,面对改革发展任务,不敢啃“硬骨头”。一些干部担当意识弱化,“等靠”思想严重,缺乏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遇到棘手问题和复杂矛盾习惯于层层请示汇报,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一些干部求稳怕乱、明哲保身,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缺乏担当作为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魄力。
(四)关爱不够不愿担当作为。部分单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有些激励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挫伤了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个别干部因工作原因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后,党组织跟踪关爱措施跟进不及时,致使干部心态失衡,丧失工作信心。乡镇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现实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分散干部精力,导致干部不能安下心来、扎根基层。
二、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问题既有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缺失的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压力和机制缺陷的外在因素,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激励机制不完善、容错机制不健全、政治待遇不乐观、心理关怀不经常,分别达到XX%、XX%、XX%、XX%。
(一)理想信念出现偏差。个别干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学细悟笃行不够,造成理想信念出现动摇,政治信仰出现偏差,进而造成精神上“缺钙”。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树得不牢,放松了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上求稳、观念上守旧、心理上求安,党性观念弱化、群众意识淡化,从而滋生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
(二)激励措施难达预期。党政机构改革后,领导职数大幅缩减,干部职务晋升空间压缩受限,加之职级职数有限,一些干部在职务职级无法晋升的情况下,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目前干部身份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事业干部与公务员双向交流任职还不够顺畅,公车补贴、年度考核奖金等待遇差距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考核评价形式单一。重年度考核、轻平时考核,对干部一贯表现分析研判不足,一些“隐绩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6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