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丰县的又一例证——割肱孝母的传说
割肱孝母的传说发生在清道光年间。
丰县县城西南30里的刘王楼村人刘珩之妻石氏,因婆母染病,久治不愈,数日不食,则以肱肉孝母,不幸伤口感染而身亡,朝廷赐匾以彰其孝。
石氏孝行义举,“菁藜堂”刘氏族谱以《石氏家传》为题作了记载,朝廷所赐“贞松孝竹”御匾至今犹存,每逢春节、清明,“菁藜堂”刘氏族人举行祭祀活动之时,必追思石氏义举,启迪后人奉行孝道,传承美德。
(清宣宗钦赐御匾)
石氏割肱孝母的传说,初时仅在“菁藜堂”刘氏家族里及所居之地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布范围不断扩大,不但在县内为人广知,且与丰县毗邻的安徽省砀山、山东省单县等地也有所闻,成为教育后人的范例。
(“青藜堂”刘氏家谱中记载的《孺人石氏传》)
石氏出生于沛县一个书香门第,性格贞静,不苟言笑。后嫁于丰县刘王楼村刘珩为妻,夫妻恩爱,孝敬老人,深得公婆欢心。
几年后,刘珩不幸暴病身亡,石氏悲痛欲绝,数日不食,誓死随夫。婆母张氏含泪劝说:“你就是以身殉珩儿而去,固然留下好名声,可你能忍心让婆娘我再受丧媳之苦吗?”
石氏再三思忖:丈夫已去,我若再随之,虽留贞节芳名,但撇下公婆,亦有不孝之嫌。若仍留身于世,代夫侍奉公婆,既可尽孝,又能持家。于是,石氏改殉节之心,立养亲之志。
自此,石氏一面侍奉公婆,一面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倒也平安。
(“青藜堂”刘氏家谱中记载的《孺人石氏传》)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婆母张氏不幸染疾,求医服药毫无效果,以至卧床不起,茶饭不思。石氏昼夜床前百般相侍,屡问婆母想吃何物?
久之,张氏心烦,随口言说:“想吃尔肉。”此话意在不让石氏再问,孰料石氏信以为真,躲至暗室,脱下衣袖露出左臂,将肱肉割下一块,剁碎面裹汤煮。
婆母张氏昏愦之时,惊闻奇香,吞而食之。
不几,张氏果然康复,可石氏因伤口感染不幸身亡。张氏泫然流涕,伏媳痛绝:“我的媳儿呀,为娘本该死的人啦,你却舍命救我……”
石氏割肱孝母之事,乡里视为大孝义举,广为相传,县、府上奏于朝廷。
道光十四年(1834年),宣宗钦命工部右侍郎廖为书“贞松孝竹”巨匾,以彰石氏之孝。
(《大风诗集》收录《割肱孝母赞》)
石氏割肱孝母的传说之所以在县内民间广泛传承百余年而不息,主要在于它由真人真事演绎而成,既有刘氏族谱的文字记载,又有“贞松孝竹”御匾的佐证,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性;
传说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彰显孝道,承载美德,具有深刻的教育性;
传说中的人物虽属凡人义举,却契合儒风民俗,蕴含高尚情操,茶余饭后,场间地头,触景生情,即可开口言讲,具有易懂易记的传承性。
(刘氏“青藜堂”家谱中关于石氏的记载)
2008年,割肱孝母的传说入选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