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课: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各位老师,同志们: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也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同时为新时代高校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精神指引。
(一)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立“以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之志气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引领党的奋斗方向,在伟大建党精神中起着导向作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信念的树立以理想为前提,理想的实现以信念为基础。回溯党的百余年历史,创始人多是积极投身中国社会改造洪流的热血青年,他们立足于苦难深重的国家,立志救民于水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由此,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中艰难诞生。共产主义理想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脊梁,他们登山越岭、披荆斩棘,在道路曲折、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荣道路上前赴后继。
理想是人们确立价值追求及人生归属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知识与心理层面都尚未成熟定型,容易受到外界错误思潮的误导。这就需要高校讲好伟大建党精神,以革命先辈的事迹来培植大学生的红色基因,把握好大学生所处的“灌浆期”,以饱满的“精神阳光”和“思想水分”为大学生提供充足营养,进而激励其以正确的方向作为引领、以崇高的信念作为支撑,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方向。
民族复兴既是广大人民生发于心的美好愿景,也是当代青年应当践行的重大使命。面对人民和时代交付的重大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勇担重任,砥砺前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解,促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还能激励大学生接过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捍卫、传递的接力棒,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作为前进动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赶考路、复兴路,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全人类解放而接续奋斗。
(二)有助于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培“不惧艰难险阻”之骨气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党的奋斗价值,在伟大建党精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为让民族摆脱任人欺凌的悲惨命运而艰苦奋斗,为让国家改变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而奋起直追,为让人民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而艰辛探索。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时刻彰显和诠释着初心与使命的内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昭示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并贯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红军将士不惧风餐露宿,克服缺衣少食,以顽强的意志突破一道道天险,翻越一重重高山,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敌人。在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始终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中国油田建设取得新突破作出贡献。站在崭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面临的时代任务已截然不同,但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的初心不变、使命未改。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持之以恒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根基。
新征程的接力棒已传至青年手中,党的初心、使命也终需由青年群体来践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并推动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深化大学生对于党的性质、宗旨与奋斗目标的理解,促使其自觉继承先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优良品质与精神气概。大学生在实现所立之志的过程中,只有具备勇于担当使命、不惧艰难险阻之骨气,并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刚正挺拔的骨气来抵御诱惑、直面困难、解决矛盾、化解风险,才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奋楫笃行,更坚定地向崇高的理想目标进发。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之底气
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高尚情怀,也蕴含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信念与政治情感的双重认同。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由中华文化培育而来。它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外现革命文化的核心价值,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的吕惠生、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而甘愿“把牢底坐穿”的何敬平……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宝贵生命诠释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光荣事迹始终保持着鲜亮底色,他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始终散发着勃勃生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红色精神生生不息,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作为传授知识、培育精神、塑造人格的前沿阵地,高校承担着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应当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作用,运用好这一重要育人资源。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本色,深刻理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情怀,深刻体悟革命先辈用斗争与牺牲换取和平与幸福的重要价值,从而强化大学生斗争意识,促使其增强斗争本领、站稳人民立场,以十足底气主动肩负“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应当在遵循发挥主导性、重视主体性,坚持知识性、兼顾价值性,保持传承性、实现创新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主导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发动力量”,应当重视并发挥自身作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讲好建党故事。主体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精准分析其性格特征,科学把握其认知规律,在充分了解其“想学什么,想如何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领域深耕,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自身在这一领域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功底,解读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此外,教师还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内蕴的崇高品质提升自身品格,将自身具有高尚品行和美好情操作为教育学生的前提,以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实现浸润人心的良好效果。
2.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运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范式,运用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开展教学,为大学生搭建各类汲取建党知识的平台,拓宽大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通过举办各类辅助教育活动开展思政课教学,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切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潜移默化地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