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老师留了作文题目,《小鸟学本领》。要求孩子们结合经历合理想象,将故事续编完整。要求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给读者一定的启发。
儿子坐在书桌旁,拿出作文本,开始写作文。写好题目后,就犯了难,接下来怎么写呢?一直坐在那里,迟迟没有动笔。
儿子向我求助,妈妈,怎么写啊?这是儿子第一次正式地写作文,无从下笔也很正常。自己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也犯过难。如果有一个领路人,指点迷津一下,就会豁然开朗。于是,我坐在旁边,开始给儿子梳理思路。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你要大胆的想象。题目是小鸟学本领,学的什么本领呢?向谁学的呢?如何学的,要有一个详细的过程。经过我的提示,儿子顿时有了思路。然后开始口述自己的思路。
小鸟向妈妈学飞的本领,经过多次的学习,终于学会飞了。然后多年以后,小鸟长大了,变成了鸟妈妈,又开始教自己的孩子学飞,告诉孩子们要坚持不懈,总会学会飞的。
听完儿子讲述故事梗概,觉得还不错,时间和故事情节上都有一种呼应的效果。但是因为感觉整体上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所以,我们又调整了思路。
设定了一个森林场景,角色有大象,有猴子,小鸟和鸟妈妈。故事架构设置好后,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儿子了。
在儿子写作文的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几个问题。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到和大象学喷水的本领,儿子产生了疑问,说小鸟怎么会向大象学喷水的本领呢?它又没有长长的鼻子。针对儿子的疑问,我对儿子说,文学是一门想象的学问。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比如说你读过的神笔马良,如果没有想象,马良的笔还叫神笔吗?想象就是使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写向大象学本领的时候,儿子是这样写的:在森林中,小鸟看到大象在给树木喷水,于是小鸟想向大象学喷水的本领。可是,小鸟学不会……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一个可是就来到了结尾。我见状,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写作文,不能寥寥几笔就结束。问题出在哪里呢?题目是小鸟学本领,所以学的过程一定是重点。而儿子刚才写的几句话,跳跃性太强,没有描述,没有过程,直奔结尾。所以读起来干瘪瘪的,缺乏了生动性和饱满的情节描述。
于是,又给儿子讲解大象是如何喷水的啊,小鸟是不是要和大象有对话呢?大象是如何教小鸟喷水的,小鸟又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
通过分析讲解,儿子的作文也写得比较饱满了。
在给儿子讲解的过程中,有一点感触最深。你的思路不等同于孩子的思路,点拨只是点拨,把握好度,点到为止。不能代替,不能限定了孩子自己的想象。下笔还是由孩子自己来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