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调研报告汇编(17篇)
目录
1.XX左旗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调研报告 2
2.关于XX区基层政务公开“两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5
3.关于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10
4.关于司法建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16
5.关于我市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
6.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9
7.汉中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34
8.街道“十四五”暨乡村振兴发展调研报告 45
9.区2023年一季度粮食生产形势调研报告 55
10.区四月份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场零售价格调研报告 61
11.市2023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65
12.市外贸企业出口情况调研报告 70
13.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77
14.县设施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81
15.县文化体育娱乐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5
16.县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88
17.镇关于气象“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94
XX左旗畜牧业机械化发展调研报告
市农牧局农机科:
XX左旗是XX市牧业四旗之一,畜牧业产业是经济支柱,为了促进全旗畜牧业向规模化、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针对全旗牛、羊养殖机械化现状,进行了关于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对全旗畜牧机械化情况全面摸底,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左旗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XX左旗位于XX市西南部,东经117°33′- 120°12′、北纬47°10′- 49°47′。全旗南北狭长,东西最宽XX公里,南北最长XX公里,总面积为XX万平方公里。全旗包括5个苏木、2个镇和1个牧场,全旗草原面积为XX万亩。2022年底全旗农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XX个XX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XX人,牧业机械总动力XX千瓦;拖拉机保有量XX台,总动力XX千瓦,其中XX马力以上XX台;拖拉机配套农具XX部,其中与XX千瓦及以上拖拉机配套XX部,播种机械XX台、耕整地机械XX台,排灌机械XX台,收获机械XX台,牧草收获机XX台、打(压)捆机XX台,机动脱粒机XX台,保鲜储藏设备XX套,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XX台,饲料(草)加工机械设备XX台,饲养机械XX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XX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XX台。2022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XX万头(只),其中:大畜XX万头只,小畜XX万只。已注册牧民合作社XX个。
二、畜牧养殖业规模及机械化现状
畜牧业分为牛、羊等全程机械化的作业环节集中在饲喂、粪便处理、环境控制、挤奶等环节。畜牧业饲草割、搂、捆、运输机械化率100%,饲喂机械化水平较高,但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畜牧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饲喂、出粪等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粪便处理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短板。牛羊养殖,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有小型粉碎机、搅拌机、铲车,牛喝水、清饲料收获机、清粪车、拌料机、撒料车基本实现机械化,粪便处理机械化有待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全程机械化水平比较低,部分环节依然靠人工完成;②机械设备与国内外先进机械设备差距较大。畜牧业规模化发展亟待畜牧机械化提高。
三、畜牧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投资机制不健全,投入资金不足。在畜牧业发展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投入农牧业的发展资金逐年都在增加,但与畜牧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投入资金不足,导致畜牧业的一些机械设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2、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近年来,全旗畜牧业虽然呈发展趋势,但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能力弱,畜产品交易主要以活畜禽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和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规模化程度低,经营能力较弱。
3、畜牧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缺乏对畜牧业生产有较大影响的畜产品贸易市场和有强劲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4、畜牧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
四、促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农机与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畜牧等多部门多个技术领域,关系到畜牧业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协调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项目组织涉农企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牧户参与项目实施,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
(二)加强政策扶持,建立稳定增长投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鼓励畜牧机械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畜牧机械新产品、新技术引进力度。示范推广畜牧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优化结构,持续创新,促进全旗畜牧养殖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
关于XX区基层政务公开“两化”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扎实做好基层政务公开“两化”工作和新时代村(居)务公开工作,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基层政务公开及便民服务再上新台阶。近日,XX区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区政府信息中心主任袁龙带队到辖区镇、街道、园区、区直重点单位,以及部分村(社区),采取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务公开形式等工作开展全面系统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政务公开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公开办业务指导下,区政府办公室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提升政务公开质量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围绕经济发展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精准解读相关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截至目前,我区建设完成了区级和8个镇(街道、园区)的政务公开专区,实现了专区“全覆盖”;严格按照各领域省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编制、优化、实施了一整套区级目录标准,将“国土空间规划、征地补偿”整合为“自然资源”,优化“医疗卫生”,新增“新闻出版版权、交通运输、旅游、广播电视、统计、水利”至31个领域,镇办的领域规范至12个;指导村(居)编制公开事项清单,在镇办(园区)信息公开目录设立“村(居)务公开”目录,重点公开涉农补贴项目表及涉农补贴申报信息,汇总当年面向农村的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际发放结果,通过村(居)民微信群、村务信息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公开公示,公开期满相关材料留存村委会供村民查询,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
二、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
综合调研情况、日常调度和季度考核结果,我区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落实不到位。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国家、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的相关配套文件。但是,许多好的制度还没有真正执行落实到位,主要表现在:部分镇(街道、园区)政务公开具办人员更替频繁,工作缺乏衔接性、连贯性,工作交接不到位,个别新接手工作人员不清楚政务公开工作,不知道公开什么,不知道如何公开等问题;保密审查、信息发布审核等制度执行不严格,公开的信息中存在错别字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政务公开的日常公开落实不到位。通过日常调度发现:有的镇(街道)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政务公开工作缺乏相应的安排部署,相关人员缺乏培训学习,对政务公开工作一知半解,存在集中突击现象。有些镇(街道)及区直部门把季度考核作为一次性任务突击应付,集中时间公开信息,考核结束后又出现信息更新缓慢,政策解读简单敷衍,互动回应不及时等现象。日常督促检查缺位,个别镇、街道及区直单位未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检查机制,日常工作不能落在日常,重点工作不能持续开展。部分村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公开栏公布的内容事先不认真审查,事后意见不收集,信息不反馈,对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按规定时间及时公开,导致群众丧失对村(居)务公开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
三是政务公开的实效显现不到位。国办要求将政务公开覆盖至行政权力运行全流程和政务服务全过程,我区在围绕“五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开展了不少探索,但从调研情况看,有些创新还需要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在讲求实效方面下功夫,在形成倒逼机制方面下功夫。例如,重大决策预公开方面,个别区直单位在涉及重大民生议题、企业经营发展、专业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决策前未进行意见征集和意见反馈,或者意见征集范围仅限区直单位;开设的各类投诉举报平台,个别单位对于群众投诉举报和民生困难事项不能第一时间回复解决等。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政务公开内涵丰富、平台广阔,对于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落实中心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针对我区政务公开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园区)、区直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经办人员抓具体”的工作机制。各单位领导要定期检查督促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事宜,协调相关事务,针对每次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发生。各镇(街道、园区)要加强对村(居)公开的业务指导,进一步明确村(居)务公开工作责任人的职责,增加村(居)务公开的透明度,研究和解决村(居)务公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村(居)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要定期举办全区政务公开培训会议,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指导培训,提升镇(街道、园区)公开意识,增强能力水平。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加强对基层业务人员工作的指导。各镇(街道、园区)要积极主动与区政务公开办对接,提升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公开意识,增强能力水平。同时,镇(街道、园区)及区直重点单位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也要自行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增强专业素养。
三是加强督查整改。从强化日常监督入手,督促执行落实。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对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的内容发布、更新频次和互动情况开展日常监测,借助技术手段和第三方评估力量,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加大督导反馈力度。建立健全问题分类反馈机制,苗头性问题个别反馈,整体性问题面上通报,多发性问题“点对点”反馈至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直至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将工作抓在日常,将问题解决在日常。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要积极探索扩大老百姓有序参与、监督政务公开工作,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尽可能让老百姓参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以达到以公开促服务、促规范、促落实的目的。
关于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红率队开展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赴黄山区三口中心学校、歙县育鸿学校和新芽文化艺术中心、黟县碧山小学“黟路童行”心灵驿站实地察看法治宣传教育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情况,听取区县未成年人检察(以下简称未检)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市直相关部门座谈会,全面了解未检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法治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强化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着力未检办案机制建设,实行“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工作模式,积极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责,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统筹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综合运用不批捕、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等法律手段,充分给予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2020年以来,全市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批准逮捕21人,不起诉59人,不捕率、不诉率分别为45.6%、56.2%,附条件不起诉24人。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打造观护基地、引入专业司法社工和志愿者进行教育矫治等方式,加强帮教工作。建有4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扶基地,屯溪区成立全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二)坚持强震慑,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全市检察机关针对性侵、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犯罪,坚决依法从重从严打击。2020年以来,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8人,提起公诉121人。黟县院对6名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均提出监禁刑量刑建议,其中建议适用从业禁止规定1人。强化法律监督,及时监督纠正对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等问题,黄山区院在办理一起诈骗案件时发现一起强奸未成年人犯罪线索,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侦察,该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佳侦查监督案件”。目前屯溪区已建成全市首个“一站式”办案中心。
(三)坚持能动履职,主动融入“五大保护”
全市检察机关不断深化检察长、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活动,推动微动漫、微电影、微网课等普法作品线上宣传,助力未成年人树牢法治意识。以监督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为牵引,督促学校完善校园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加强府检联动,主动与民政、教育、公安、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保护。针对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和监护人严重失职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发出“督促监护令”,近3年来共发出“督促监护令”64份,“家庭教育指导令”36份。针对检察履职中发现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落实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以及其他妨碍社会治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共提出“检察建议”41份。
(四)坚持不断创新,打造未检工作特色品牌
全市检察机关以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为抓手,积极打造亮点工作、精品典型案例和特色品牌,提升未检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黟县办理的“杨某强奸案”入选“全省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歙县在育鸿学校建立全市首个特色鲜明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全市检察系统已培育“新安春蕾”、“昱见未来”、“浦溪春苗”、“徽检护蕾”、“未爱新芽”、“黟路同行”等未检品牌。
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市未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未成年人成长保护环境有待持续改善。检察机关与未成年人保护成员单位工作合力还需进一步加强,2020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主要表现为强奸罪、寻衅滋事罪、盗窃罪,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猥亵儿童罪、强奸罪。导致问题发生主要原因有:家庭监护不力、失管失教,家庭教育缺失;“一号检察建议”、强制报告和入职查询制度未落实到位;暴力、恐怖、迷信等网络视频、不良信息侵蚀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电竞酒店、剧本杀等新兴业态存在监管漏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女童防范自护教育以及女性未成年人轻信熟人和网络交友不慎导致侵害行为发生。
二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建设存在不足。除屯溪区外,其他基层院从事未检干警多为兼职,人员配备不足,对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刑事司法活动全流程各环节监督很难到位。针对每个案件深层次分析不足,利用大数据及时发现违法犯罪隐患和预防还有欠缺。
三是推动发挥社会支持体系作用不够。检察机关与职能部门信息共享还不够通畅,部门力量参与未检工作程度还不高。部分区县“一站式办案”场所尚未建立,对未成年被害人综合司法救助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履职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义不容辞的重要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全市检察机关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深化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统筹发挥检察职能优势,注重结合办案推动解决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促进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二)依法履行职责,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
全市检察机关要立足自身职能定位,扎实开展实践探索,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要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继续做好法律援助、社会调查、法定代理人或合适成年人到场等方面工作,稳步推进附条件不起诉、涉罪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二要积极探索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内容和方式多元化,积极整合相关力量推进支持社区、企业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开展帮扶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三要聚焦网络、电竞酒店及剧本杀等新业态中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点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工作,以“我管”促“都管”,补齐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短板。四要持续坚持“零容忍”态度,加大对强奸、猥亵儿童等犯罪打击力度。
(三)加强多方联动,推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
全市检察机关要依法能动履职,以司法保护助推“五大保护”融通发力,以点带面、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形成长效机制。一要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机制建设。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发挥司法保护牵头引领作用,联合法院、公安、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未成年人保护中重大疑难问题,实现工作有效衔接、精准用力。二要着力促推司法保护融入家庭保护和家庭教育。要持续强化监护监督,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撤销监护权等途径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失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要深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安徽省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2021—2025年)》,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统筹发挥社区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等作用,共同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三要推动全面实施强制报告制度。针对涉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发现难、侦查难、隐案率高的问题,做到“每案必查”,以反向审视推动正向履职;要加强宣传,促使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学校、医疗机构、宾馆等单位在发现未成年人存在性侵危险时实行强制报告。四要监督落实入职查询制度。对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形成入职查询、入职后定期查询工作机制,并采取严厉的从业禁止手段。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水平
落实未成年人“两法”要求,持续推进未检专业化办案队伍建设。一要提升综合素能。通过引进专业人才、轮岗锻炼以及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锻造一批适应综合司法保护需要、精通未成年人“四大检察”业务的复合型未成年人检察人才。二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联合公安机关加大投入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集未成年被害人询问、取证、救助于一体的“一站式”办案区。三要强化大数据运用。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等问题的分析研判,推进与公安、法院、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单位的信息共享,以“数据赋能”提升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水平。
关于司法建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司法建议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的重要方式。人民法院抓实公正与效率,必须做实诉源治理,主动融入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不仅要办好每一起个案,更要针对个案、类案发生的原因,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强化综合治理,从根本上减少案件发生。为总结经验做法、提升工作成效、推进诉源治理,笔者对山东省东阿县人民法院近年来的司法建议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
一、坚持问题导向,助力矛盾化解和社会治理
东阿法院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助力县域社会治理。一是行政司法实现良性互动。以司法建议为纽带,促进法院和行政机关的互动交流,服务县域社会治理。2022年,东阿法院针对涉黑恶、养老诈骗等问题向镇政府、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发出52份司法建议书,收到复函51份,复函率98.08%。2020年,发出司法建议14份,复函率为85.71%。2022年,司法建议的发送数量和复函率较前两年有明显提升,建议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治理得到有效改善。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司法建议的发送对象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其他司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其中发送给县级及以下行政机关的居多,占比78.85%。建议主要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制度缺失、监管不严等问题。2022年,群众性纠纷显著减少,各人民法庭受理案件1107件,同比减少364件。三是扫黑除恶成果明显巩固。以司法建议为抓手,助推行业整治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发送的52份司法建议中,涉刑事案件49份,占94.23%。特别是采取“回头看”的形式,针对已经审结的涉黑恶案件反映的行业、基层存在的多发、易发问题发送司法建议25份,占比48.08%,提出对策措施,从源头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司法建议工作机制
2022年以来,东阿法院进一步完善司法建议工作机制,突出司法建议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一是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司法建议程序,制定出台《东阿法院司法建议工作流程》,明确司法建议起草、审批等6大程序,健全司法建议备案机制,制作工作台账,推进实时登记,动态管理,做好审核工作并严格跟踪把关。二是构建问题研究机制。将审判与监督职能相衔接,针对审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实地走访”。做好类案的梳理、总结工作,针对涉及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组织专门力量召开研讨会进行分析研究。对问题单位开展实地走访,结合具体案件深入挖掘其存在的工作漏洞,提升问题提炼精准性。三是畅通沟通协同渠道。在各庭室设立联络员,全程与被建议部门保持沟通协调,就司法建议所针对的问题、原因、改进措施与被建议单位充分沟通,牵头开展跨部门联席研讨会,促使对策研究更周全,提升被建议单位认同感。四是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司法建议发出后,定期了解落实情况,接受有关部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做反馈的,采取适当方式加以督促。
三、正视问题不足,探究司法建议工作面临的困境
东阿法院在司法建议工作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亟待改进的问题。一是缺少整体规划。各业务部门职责不明确、任务分配不均衡,往往由承办法官自主完成司法建议制作、发送、监督等大部分工作,各部门间缺少协同配合,限制了司法建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缺乏激励机制。司法建议工作既不算结案,又不考核加分,未纳入法官业绩考核体系,其激励和引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工作开展不积极。2022年,刑庭因扫黑除恶工作对司法建议有考核要求,占比高达94.23%,部门间司法建议工作开展不均衡。三是效果有待提升。有的司法建议存在内容缺乏可行性、建议方式单一等质量问题,影响建议被采纳率。有些单位虽然进行了书面复函,但并未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加之法院未及时开展回访和检查,导致建议落实效果不尽理想。
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司法建议工作取得新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东阿法院将从多层次入手,推动司法建议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对司法建议工作作出整体规划,建章立制,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司法建议的性质、跟踪落实机制等内容,并探索以合理方式纳入考评体系,切实推动司法建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二是进一步提高建议质量。通过专门调研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并积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丰富司法建议类型,从个案式的司法建议向普适性的类案司法建议、综合性司法建议过渡,推动司法建议向深层次、综合性发展。三是进一步强化跟踪回访。将司法建议效果的重点逐步转变为实际整改落实情况的回访,通过定期开展实地回访,及时了解被建议单位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减少被建议单位的对立情绪,督促其积极整改;同时总结现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打下基础。
关于我市城市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城市建设工作、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3月28-29日,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就我市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听取了市住建局有关情况汇报,召开了资规局、住建局、城管局、发改委、财政局、文明办、征收中心、潜润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并赴庐江、怀宁县考察学习,交流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关经验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市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以及庐江、怀宁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亮点和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践行***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优生态、显韵味,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一)城市框架得到拓展。相继建成南外环、北外环、高铁快速通道,全面贯通城南书香西路、城北皖国东路、莲花路等城市主干路网。2022年,随着城南书香北路、城北团结路、老城区西凤路顺利通车,城市大外环和城区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平方公里,形成城南、城北、高铁、河西四大片区联动开发、齐头并进的新城拓展格局。
(二)老城更新稳步推进。一是推进老城道路拓改,相继改造潜阳路、滨河路、拓宽桃园路,完成舒州大道整治,实施南岳路、皖山路改造,持续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大大缓解了老城区道路通行压力,方便了市民出行。二是实施棚户区改造。2017年-2022年,我市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6088套,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推进小区整治提升。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42个。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实施“四整治,两补齐”非机动车棚以及生态停车位建设,在全市82个小区拟增加生态停车位410个、划线停车位1996个、消防网格施划14750平方米,建设充电桩棚160组,工程预计于2023年5月份完工。四是作优物业服务质量。持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城区163个住宅小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分类覆盖,其中84个小区通过市场化引进物业企业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79个小区由社区进行托管。2022年,我市大力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成立物业行业党委,优化小区物业服务考核评分及收费机制,加大物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物业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城市生态显著优化。一是实施“去污”工程。实施主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完成姚冲路、皖国路区域污水截流和排污管道工程建设,建成运营高铁新区污水处理厂,河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启动城区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治理干沟、老幸福河等黑臭水体。二是实施“增绿”工程。先后建成潜水绿道银滩生态环廊、二乔公园二期等高品质生态公园,整治提升城市东门入口环境,城市绿地总量不断提升,我市荣膺“安徽省园林城市”。三是实施“活水”工程。系统实施城区水环境治理,引活水入城,2022年,雪湖项目建成开放,雪湖、南湖、学湖实现“三湖贯通”,完成潜水滨河(野寨段)及梅河生态景观生态修复,初步形成以雪湖、二乔公园、太平塔公园为重点,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以绿道、水系为绿色纽带的生态格局。
(四)城市韵味日益浓厚。出台了《潜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成了二乔公园,公布了第一批13处历史建筑,天宁寨-龙井巷街区获批安徽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我市成立高规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出台《潜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三年计划行动方案》,名城保护利用工作正式走上了“快车道”。承载潜山人民60年梦想的雪湖项目顺利开园,目前,文峰塔、舒王阁建设正有力推进,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程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城市历史文化韵味日益浓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我市城市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本次调研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统筹有不足。一是城市建设全盘统筹不到位。目前风景区、开发区、度假区均有自身的建设管理机构,现有“规建管”联席会议机制未充分发挥实际作用,尚未建立城建项目全市“一盘棋”统一谋划、建设和管理机制。二是规划编制进度滞后。受国土空间规划尚未出台,城市更新等专项规划不健全等因素影响,部分城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相对粗放,前期调研不充分,设计不精细,施工不规范,存在无序变更,一些区域存在重复建设,一些拆迁腾出的空间却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部门联动不紧密。住建、城管等部门在城市内河治理、小区管理,市政设施维护方面职责边界不清,造成在开展城市设施建管养、小区管理等方面工作时联动机制不畅,尤其是“联勤执法进小区”落实不到位,小区违规装修等信访问题突出。晴川路等一些重点工程征迁工作滞后,明显影响了项目推进,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四是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我市懂规划、会建设、善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推进,特别是规划、园林绿化等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因技术力量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建设品质不高。
(二)功能品质有短板。一是核心路网承载力不足,在上下班、节假日等出行高峰时段,城区潜阳路、桃园路、梅苑路等道路通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雨污分流不彻底。老城区南岳路、皖国路、皖山路等主次干道地下管网仍然处于雨污合流状态,道路周边商铺、居民小区产生的污水无法完全收集处理。三是整体建设品质不高。除雪湖项目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工作在城区缺乏其他明显的可视性成果,对标历史文化名城定位,主城区尚未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效益可观、运营成熟的品牌性支柱性文旅业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外立面、强弱电线路整治不到位,充电桩、文体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且很多小区改造后缺乏管养长效机制,改造效果难以长期维持。
(三)城市安全有隐患。一是危房整治不彻底。前期我市开展了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系统解决了一批城市危险房屋安全隐患。但从整体上看,部分点状城市危险房屋尚有存量,且在此类房屋处置方面,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治理工作推进困难,安全隐患依然突出。二是水环境治理有待深入。经开区外环路等区域排涝设施还不完善,北门河等城区水系仍存在水体黑臭、淤积情况,不利于汛期防控调蓄工作,对人居环境也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是城市运行保障水平不够高。对城市道路、桥梁、管网、通信等城市设施智慧化、智能化改造仍处于起步阶段,“智慧城管”、“城市生命线”等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建设不完善。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本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好保障,完善建管体系。一是机制先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是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在城市层面进行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建议市级层面做好规建管、资规专委会、城管委、土地征收联席会议等会议机制统筹,推动建立“大城建”、“大城管”机制,统筹谋划城市建设项目和资金筹措,确保城市建设管理“一盘棋”。二是规划引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当务之急要补齐短板,下功夫编制好城市建设规划及修建性详规,建立和完善城市建设项目库,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计划性。要严格依法执行规划,立足长远,增强战略耐性,处理好新与旧、快与慢、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三是人才引育,提供充足的队伍保障。通过公开遴选等方式,选拔有规建管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城市建设发展队伍,加大本土城建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支持建设单位聘请“名家大师”、高水平设计团队参与大型建筑设计和咨询,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二)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一是聚力打造名城品牌产业。立足皖西南山水花园历史文化名城定位,注重统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推进山、水、城融合发展。加大资金、土地和技术等方面要素倾斜保障,围绕做好雪湖项目后半篇文章,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历史城区更新改造,建成文峰塔、舒王阁。依托国有企业、行业协会等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大历史街区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国有资产,以打造1.8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和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系统规划、系统保护、系统利用、系统发展,串珠成链,形成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网络,打造主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龙头产业,大力发展“夜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小区功能。开展小区建管提质行动,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加快补齐各类生活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按需整治小区楼栋外立面,会商研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强弱电线路规整、入地等项目。三是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范达标完善城南、城北路网,建设老城区晴川路、乔公路,提高城区道路网密度。对桃园路、梅苑路等老城区道路实施规范化改造,完善道路慢行系统,合理利用拆迁腾留空间,完善便民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对一些棚改项目,要专班跟踪推进,加大力度解决钉子户,尽快形成净地,发挥效益。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树市花推进,见缝插绿,建好口袋公园、街头游园,着力提高城市绿地率。四是强化城市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建设监管。要积极走出去学习借鉴沪苏浙等地先进经验,切实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做足项目建设“绣花功夫”,在市政道路建设、景观绿化设置、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实施前,开展细致调研,广泛深入征求群众意见,精准科学设计,避免后期无序变更造成浪费,避免因缺乏统筹导致反复开挖,形成“马路拉链”。坚持高质量按图规范施工,严格项目验收,争创精品优质工程。
(三)补齐短板,切实保障城市安全。一是用好“城市体检”成果,及时发现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危险房屋、黑臭水体等方面“伤疤”,开展针对性治理。探索将城市房屋整治纳入棚改、旧改实施范畴,推动出台专门政策,引导市民通过自愿腾退、政府收储等方式处置危险房屋,尽快消除城市危险房屋安全隐患,高度重视解决机关办公用房安全问题。二是加大城市排水治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城市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截污纳管,改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率。实施经开区排水防涝项目,分步治理北门河、金家河、幸福河等城区水系,实施潜水左岸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皖水、潜水和城区内河生态廊道,做活城市水系,建设海绵城市。三是推进“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加大“智慧城管”等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整合力度,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全市统一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推行城市安全系统性举措,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强化城市设施运行日常监测,建立和完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探索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试点,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四)创新机制,加强城市治理。一要健全治理体制。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合理划分城市管理事权,明确管理范围、权利清单和责任主体,理顺各部门职责分工,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要推进综合执法。由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对目前存在争议的几方面职责进行研究会商,厘清职责边界,优化城市设施建管养、小区管理等方面工作衔接,共同推动“联勤执法进小区”真正落地。做好征迁等要素保障,合理投入资金,保证项目有力有序推进。三要创新治理方式。要加快城市管理方式从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转变、从单项整治向综合治理转变。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做好“皖美红色物业”大文章。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行业党委协同、行业部门联动”的物业服务优化提升机制,引进大型优质物业服务企业,比学超越,做实做优包括已改造后老旧小区在内的小区物业管理,带动物业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创新物业考核办法,优胜劣汰,打造“品牌物业”,切实提升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
2023年5月
关于我县中小河流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歙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县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41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