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作综述材料汇编(3篇)

防灾减灾工作综述材料汇编(3篇)

目录
    1.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2
    2.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6
    3.守护民生福祉须臾不可松懈 10
    
    

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今年x月xx日是第十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近年来,xx县应急管理局从制度建设、物资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科学谋划、积极作为,有序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效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一、强化基础建设,加强监测预警。一是推动县域地震台网建设,新建空间静电试验站、新增土层应力与地温综合仪,提升防震减灾服务能力。优化消防站点布局,新建中心镇消防站x个,整合重组乡(镇)消防救援队(站)x个,基层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构建县、乡(镇)、村、组、监测员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安装地质灾害自动化专业监测设备,加强地质灾害专兼队伍建设,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三是构建部门合作机制,会同县气象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由县气象局统一发布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雨量、位移预警信息发送至各防灾责任人、灾害点监测员。四是开展每月风险研判,每月底由县减灾委办公室组织应急、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气象、水利等部门,召开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会议。以气象预测信息为参考,对全县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森林火灾、农作物受灾等自然灾害风险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制定印发《每月全县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物资储备。一是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下倾,积极落实资金xxx余万元,采购物资装备,基本建立了以县级物资储备库为主,乡(镇)物资储备库为辅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确保一旦灾情发生,应急物资能快速调拨。目前我县共储备帐篷、棉被等救灾救援物资x.x万余件(套);二是加快“一主两辅”队伍建设,组建乡(镇)应急队伍xx支xxx人、村级应急分队xx支xxxx人,针对我县灾害易发多发乡镇,优化消防站点布局,新建中心镇消防站x个,整合重组乡(镇)消防救援队(站)x个,不断夯实基层救援力量。
    三、协调救助工作,满足群众需求。一是为有效保障受灾群众今冬明春期间基本生活,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不漏一村一户一人的原则,走访了解受灾困难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自救能力以及口粮、衣被、取暖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研究制定冬春救助实施方案,xxxx-xxxx年我县冬春救助共计救助xxxx人,发放救助资金xxx.xxx万元,xxxx-xxxx救助xxxx人,发放救助资金xx万元。二是完成倒损、维修加固住房重建工作,共完成xxx户需维修加固,x户重建,发放重建补助xx万元,维修加固补助xx.x万元,重建户过渡期生活救助x.xxx万元。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地质灾害资金xxx万元,开展我县xx个地质灾害临时治理工作,目前已完成x个点位整治工作。
    四、加强预案编制,强化实战演练。一是推进全区域、全灾种、各行业、多层级、全过程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了由全县x个总体应急预案、xx个专项应急预案和多个部门预案等各类预案构成的“x+xx+N”预案体系,基本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二是定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演练,进一步提高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扎实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练兵活动,组织综合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x次,各级各类应急演练xxx余场次,锤炼实战能力。
    五、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我县以“x·xx”、“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为契机,强化县应急、自规、水利、气象、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之间联动,县减灾委相关单位、各乡镇在当地广场、公园、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公共场所等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宣传册、播放音视频资料、专业人员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防灾避险知识,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防灾减灾问题,进一步提升广大社会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共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等xx万余份,推送微信、短信等宣传资料xx余万条(次)覆盖人群数量x万余人。
六、推进风险普查,提升防治能力。一是抓好宣传引导。积极动员乡(镇)、村(社区)、行业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团队、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制发宣传单xxxxx张、宣传横幅xxx条,海报xxx张,手册xxx本。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制定全县风险普查培训方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4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