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生下开始,就面对着不公,穷人和富人的差距无比巨大,穷人犯错很难重新开始,可富人们却很容易重开来过,我们该怎么面对如此不公?
作为低层人民女性的代表喀秋莎,被所谓的青春爱情冲昏的头脑,觉得少爷会改变她的命运,可以破格获取所需精神,物质,轻易的把一切给了少爷。什么是爱?美籍德国精神分析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认为:爱的本质是给予而非获取,爱的目的是使其对象获得幸福、发展和自由。所以喀秋莎的悲惨命运不该怪涅赫柳多夫,涅赫柳多夫最多算是一个导火索。可人们往往不会从自身角度去找问题,因为自己不会有错,错都在别人。喀秋莎第二次选择破格获取是从事妓女这个职业,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这都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是堕落的象征,在她有选择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了,她太想过上等人的生活了,不想在被人欺负,可是她并没有自强,自爱,并没有靠自己来拯救自己。虽然当时社会对于她这样的女性很难,当终归和她有相同命运的人不会和她选择一样,难道别人这么选他就该这么选吗?然而,喀秋莎还是自省,当看到涅赫柳多夫的真心赎罪,她明白了自己的堕落,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差距,选择放开,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获得重生,。
作为上流社会的代表涅赫柳多夫,已经算是异类了,他经历了洁身自好—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洗礼,在这里面,存在这样的事实:大家都在做的一定是对的?我就想这么做怎么了?我做的和别人不一样就是错的?我想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答案在每人心里。相比喀秋莎,涅赫柳多夫的经历算是光彩多了,在年轻时被当时主流新思想教导并接受,后来看到上流社会种种做法,他犹豫了,胆怯了,怀疑了,终究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随波浊流,将近在十年中,从没怀疑过自己。喀秋莎的案件唤醒了他,可想而知,上流社会的老爷是怎么对待女性的。能唤醒他也是奇迹,难道其他人就不能醒来么?应该是不愿醒来而已。他只是感受到了爱情的懵懂,随即就是理所当然,沉浸在肉欲之中,肉欲何尝不是一种毒品?让人短暂的忘记烦恼忧愁,所参加宴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获取异性欣赏,使之达到肉欲的目的。他从没想过他能过这样的生活的原因,他到底是怎么获取的,这只是他前辈们留给他的,他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可以享受,使他忘记社会赋予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推进社会的进步,只是带给无辜人的不幸;作为社会机器的陪审团可以这样轻易的给人定罪,他终于看到了他要做些什么,不仅帮助喀秋莎,还帮助一些在狱中无辜的人,尽到自己的义务,获得重生。
喀秋莎的悲剧和涅赫柳多夫的不坚持,一方面在于没人向底层人民传递知识和生存方式,他们也没资格获取这些;而涅赫柳多夫身边,没有和他具有相同思想的人。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向人传递知识与善。现在有这样的想象:我们可以接受别人传递的信息吗?我们怎么分辨这些信息?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一个人不信任自己的父母,爱人,亲人,朋友,老师,而更愿意相信陌生人。为什么?因为父母,爱人,亲人,朋友,老师都是有目的在传递信息,我们不知道这背后的目的,害怕被欺骗。难道陌生人可信么?陌生人传递给你的信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吗?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陌生人信息,有多少是他们无心之说?所以,我认为,传递信息的人,一定要传递正面,积极,有意义的信息,而一些牢骚埋怨感叹,是不合适公开传递;而接受信息的人要分析信息的真伪,不管是谁传递的。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有善,真心待人,世界将更加美好。另一方面,他们没有选择靠自己的努力,需要别人、外力的帮助,没有一种好的习惯和意志,轻易的就被打倒,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什么,人们往往也是需要一种变故才会改变、认清自己,才会好好的反思,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应该是时刻提升、改变自己,符合客观规律,而不是一层不变,不要等别人来救,救你的人只会是你自己。我们要时刻的复活自己。
可怜的喀秋莎心中有爱缺错误的理解爱,可恨的涅赫柳多夫心中没有爱。喀秋莎和涅赫柳多夫都是幸运的,他们相互复活了对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