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红色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这种文化形态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并留下的,以精神和物质形态并存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过程和伟大革命精神。我们应该重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传承,这对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岳阳市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通过加大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和精神内涵,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拓展传播渠道等措施,有望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岳阳市在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中的地位,扩大“红色精神”在岳阳市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岳阳市红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发展。

甘孜州在红军长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中唯一停留时间长达15个月的地方。途经15个县,红军在这里经历了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在这段时间里,红军创造了许多奇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飞夺泸定桥”。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之一。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长征北上途中,为了执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挥师南下。11月份,红三十二军和红四军先后抵达了泸定北部的岚安乡,建立了康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岚安,红军历时49天,成立了游击大队、红军医院、妇女队、儿童团等组织,经历了大小战役七次,牺牲了600余名红军战士,留下了众多的革命英雄事迹。其中,岚安二十三勇士在和敌军对战过程中,不愿被俘,集体纵身跳下悬崖的英勇事迹,反映了红军战士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甘愿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红军在岚安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标语、口号以及大量红军使用过的器物,如岚安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岚安红军医院遗址、红军战士的血衣等,见证了那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12月份,红军离开了岚安,继续北上长征。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泸定,他们在那里创造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这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泸定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中国共产党在泸定进行革命活动留下的红色旧址、红色器物,以及为纪念红军精神修建的红色建筑等。这些文化资源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红军的英勇事迹。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激励人民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资源是指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的文物、建筑和器物等。其中,物质类红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红色旧址,主要以红军长征时在泸定活动的旧址为主。其中,泸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还有泸定桥会议会址、泸定桥前动员会旧址、红军飞夺泸定桥西桥头阵地遗址、橙子坡战斗遗址、岚安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32军医院旧址、红32军司令部遗址、岚安红军十条政纲遗迹、红军宣传漫画遗迹、红军磨坊等。

第二种是红色建筑,多由后人修建的纪念性建筑。其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是代表性建筑,馆内珍藏了各种红军使用过的实物,共计收藏、展示各类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400余件。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和二十二勇士纪念碑也是红色建筑的代表。

第三种是红色器物,包括红军曾经使用过的马灯、枪支、生产生活用具等器物,如红军飞夺泸定桥时铺的木板、十大政纲标语等。这些器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非物质类红色资源是指那些不具有物质形态,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资源。其中,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创作、红色制度、红色精神、红色事件等。在泸定县,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红色创作是泸定县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创作主要是指红军长征时期当地百姓创作的歌曲,如杵泥山歌《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些歌曲描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和传播长征精神的功能。此外,后人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史实为原型创作的红色影视作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次,红色精神也是泸定县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创造的一系列精神财富,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流血牺牲凝聚而成的。飞夺泸定桥是长征精神的重要体现,充分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

最后,红色事件也是泸定县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事件主要有飞夺泸定桥、在岚安建立康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泸定会议等。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泸定县的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些资源不仅是泸定县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泸定县是一个具有丰富红色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地方,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制定了以下策略:

1. 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化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泸定县的红色文化。

2. 建设红色文化旅游景点。泸定县有许多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旅游景点,如毛泽东同志南方视察纪念馆、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可以通过加强景区建设和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3. 加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泸定县可以通过开发红色文化产品,如红色文化手工艺品、红色文化书籍等,促进当地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 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和保护。泸定县可以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建立红色文化档案馆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中心等机构,保护和传承泸定县的红色文化遗产。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泸定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和精神,我们应该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特别的保护。首先,我们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修建更多的红色文化陈列馆,加强对红色遗产的保护。其次,我们应该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好的支持。第三,我们应该加快升级提升磨西长征纪念馆、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后,我们也应该重视非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

重新创作:

挖掘红色文化和精神的内涵有两个方面。首先,要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故事这一文化传承方式,可以传承红色文化,传播革命精神。我们可以从小处、微处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例如,泸定县的“红樱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泸定县举办了十一届红樱桃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红樱桃”名字的来源。实际上,“红樱桃”原本就叫樱桃,但是相传红军从杵泥坝经过时,在樱桃林中避雨而不愿意打扰群众,为了纪念红军精神,遂将红军避雨那片樱桃林称为“红樱桃”。我们可以挖掘、搜集整理类似的红军与老百姓相处的红色小故事,传播红军精神,打动人心。另外,我们也要加大对红色故事、英雄故事的宣传力度,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和“岚安二十三勇士”等。

其次,我们还要挖掘红色作品。搜集整理与泸定县相关的红色诗歌、小说、散文、书法、绘画、影视、歌曲等作品,丰富红色作品题材,挖掘其中蕴藏的红色文化和精神。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杵泥山歌中有许多歌颂党和红军的作品,如《全靠党的领导好》和《70华诞展辉煌》等。这些歌曲朴素诚挚,表达了对党的肯定与感谢。此外,还有一些民间作品,如《心中的歌儿献给党》、《走进百姓心坎坎》和《红军飞夺泸定桥》等,它们朗朗上口,蕴含朴实的红色精神。通过挖掘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和精神。

为了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泸定县应该加强对红色景区的统筹规划,丰富红色旅游项目,增加游客的体验性。同时,应该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将泸定打造成为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经典红色景点。为此,泸定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节、红色革命历史讲座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此外,还可以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利用。通过这些措施,泸定县将能够更好地弘扬红军精神,推动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泸定县的红色文化和精神,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拓展传播渠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和网络来了解红色资源,但是搜索泸定桥、岚安、磨西等关键词时,相关资料较少。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和电视媒体等渠道来宣传泸定县的红色文化和精神。可以拍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和微视频,创作与泸定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歌曲,举办艺术文化节,开发红色游戏等多种方式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学,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学习泸定县的红色文化和精神。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解决传播方式单一、代际传承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泸定县红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继承红色基因。

总的来说,红色精神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精神的载体,对于红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红色资源开发方式欠妥、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传播方式单一、代际传承、红色文化载体保护不足等问题方面,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措施包括加大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挖掘红军文化和精神内涵,加大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拓展传播渠道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泸定县在国内红色旅游目的地中的地位,扩大泸定县红色文化和精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泸定县红色文化和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助教王娟来自四川民族学院。

来源: 光明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60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