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22篇)
目 录
1.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和音) 2
2.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人民观点) 5
3.反诈有力,保护网织密(暖闻热评) 9
4.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声音) 11
5.让居家养老享受专业照护服务(人民时评) 14
6.做好服务才能做大蛋糕(纵横) 17
7.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9
8.给粮食烘干用上“吹风机”(新知) 21
9.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人民观点) 24
10.暑期消费热的多重启示(评论员观察) 28
11.以高水平开放创造发展新机遇(治理者说) 31
12.“无人区”不应成旅游监管“真空区”(纵横) 34
13.把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做细做实(治理者说) 36
14.厚植成长沃土(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39
15.让文物说话,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现场评论·文化地标看传承发展①) 42
16.推动服务贸易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 46
17.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人民观点) 49
18.服务用心养老安心(现场评论) 52
19.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人民时评) 54
20.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论) 57
21.助力科学的种子萌芽(纵横) 60
22.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62
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和音)
中国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不仅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总结经验、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
2013年9月和10月,A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此开启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10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吸引全球超过3/4的国家参与,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共建“一带一路”10年成绩单,充分证明这是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以合作共赢为基石,这条“幸福路”越走越宽。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为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点亮万家灯火的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帮助20多个国家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的“鲁班工坊”……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提取近150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数据,在此基础上就全球舆论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和情感指向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发布的报告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相当积极的看法。
以绿色创新为底色,这条“幸福路”越来越美。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再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绿色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最大动力。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能量不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也积极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数字桥梁,“一带一路”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感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带来基础设施的联通,还促进了民心相通、跨文化交流和数字经济合作,有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整个世界的繁荣发展。
如何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如何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各方期待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找到答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重要国际性合作平台。两届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各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发起成立了一系列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充分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有理念、有机制、有举措。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对接平台,各方合作机遇进一步得到拓展。
十年扬帆再起航。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必将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规划合作蓝图,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2日03版)
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人民观点)
2013年金秋时节,A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文章,与广大读者一起总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启示。
——编者
十年砥砺前行,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集装箱吊装,机车穿梭,一列列中欧班列在这里整装、启程,西行2天可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在古老的亚欧大陆上,“钢铁驼队”续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
时间回溯到2013年秋,A总书记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十年来,在A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十年来,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促进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让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
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重现活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吞吐量居地中海港口前列,乌兹别克斯坦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塞内加尔干旱地区村民饮水更安心……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见证着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温暖人心的“心联通”。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9.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国际观察家坦言:“历史上从来没有谁尝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在经济领域将那么多国家和大洲连接起来。”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携手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十年砥砺前行,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日益成为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和平之路。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是合作还是孤立,团结还是分裂,拉手还是松手,人类社会面临重大抉择。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的积极应变之举,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大家携手前进的光明大道,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各国人民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倡导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具体体现。A总书记强调:“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是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这个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会更加坚实,这条和平之路将越走越宽广,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凿空之旅”;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今天,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与世界各国一起走出一条普遍安全、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反诈有力,保护网织密(暖闻热评)
〔关键词〕“急速+”模式
〔事件〕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相关影视作品的热映,人民群众对电信诈骗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打击电信诈骗、守护财产安全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反诈力度,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点评〕
“多亏民警同志,及时帮我把银行存款冻结,不然养老都成问题。”80多岁的福建省厦门市市民林依伯回想起落入电诈陷阱的经历心有余悸,对民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紧盯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问题,创新打造“急速+”模式,将冻结止付反应时间从原来的3至4小时缩短到15分钟以内。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负责人表示:“紧要关头,我们就是在和诈骗分子争分夺秒地赛跑,往往节约几分钟,群众财产就能保得住。”在反诈时间上做“减法”,就是在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上做“加法”,多节约一分钟,就能将保护群众财产的堤坝修高一层。
近年来,犯罪分子以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电信网络诈骗前提,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诈骗活动。电信网络诈骗由广撒网式的“盲骗”向精准化诈骗转型,迷惑性、隐蔽性不断增强,令人防不胜防。新动态、新表现,迫切需要各部门“联合作战”。厦门民警驻点银行,警银协作利用好紧急止付的“黄金时间”;山西太原138家成员单位组建了反诈联盟,分类组合形成反诈宣传、打击、治理3个联盟矩阵;陕西铜川公安部门与运营商携手推进“打猫”“断卡”工作,警企联动完善反诈格局。凝聚各方合力,方能将防诈反诈的保护网延伸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筑牢“防火墙”。
科技赋能,助力全民反诈。上线国家反诈中心APP,累计向群众预警超3亿次;开通96110预警劝阻专线,依托反诈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实时通话处置能力,对受害人发起主动保护;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发送预警短信……科技助力,不仅将反诈保护网织得更密,而且实现了关口前移,以有针对性的科普预警让诈骗分子的花招充分暴露,帮助群众把“钱袋子”守护得更安全,展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天下无诈,是人民群众心之向往。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继续严打高压、严密防范,增强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效能,就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声音)
韩立明
要锚定国际一流水准、国内最好水平,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
不久前,A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这一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A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找准自身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步步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在融会贯通中把握要义,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结合南京发展实际,深刻领会“走在前、做示范”的实践要求,逐项对照、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产业强市等5个行动方案,实施“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和“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在重点领域抬高标杆、超越自我,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要锚定国际一流水准、国内最好水平,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强链补链延链、数实融合打造产业强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互促共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树立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建设。要持续营造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浓厚氛围,形成一抓到底的落实闭环,同时落实容错免责减责和风险备案制度,将“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不断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依托“服务企业·面对面”“听语+”等机制和平台,向人民群众问需、向经营主体问策,以干部敢为带动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征程上,我们将奋力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省会城市担当,坚持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力争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不久前在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上说
(本报记者何聪整理)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让居家养老享受专业照护服务(人民时评)
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
中国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也是如此。如何提高对这些老年人的照护水平,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探索推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家中,受到老年人和家属欢迎。
和普通居家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床位在满足家人陪伴心理需求的同时,照护专业性明显提高。家庭养老床位不仅是物理上的一张床,还包含对老人的生活空间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如配备24小时远程看护体系,安装一键呼叫智能设备等,以专业化管理提升照护质量和水平。
和请一名护理员上门服务相比,家庭养老床位的优势在于照护服务的稳定性,其背后的支持体系更强。提供前端服务的是一名驻家护理员,但提供业务支持的是一个由医护人员、养老管家、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团队。这不仅可以提升照护服务专业性,还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照顾到老年人各方面需求。一些地区还鼓励支持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对象同步提供生活照料、居家护理和医疗服务,促进医养、康复服务在居家环境中深度融合。
家庭养老床位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更多养老新方式。《“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政策支持,加上有更多基本公共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为家庭养老床位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机构养老资源不足,也可以让下沉到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家庭养老床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比如,服务质量如何保证,责任风险如何划分,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制度化、规范化上进一步发力,加强家庭养老床位的质量和标准建设,对服务内容、频次、收费及各方权利义务、风险分担机制等作出规范,并加强监管。比如,上海提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一般需形成“15分钟服务半径”,确保及时响应服务对象需求。
作为新生事物,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一些家庭来说,这项服务还不够经济;开展相关业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则面临盈利能力不足、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等困难。完善家庭养老床位这一服务新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形成合力,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用好各方面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扶持,才能推动这项有益探索日益走向成熟。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在机构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在家享受到专业化、个性化照护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就能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水平,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做好服务才能做大蛋糕(纵横)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优惠促销规则复杂、虚假宣传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走进直播镜头,现场体验新服务,交流购物体验和需求……不久前,有电商平台举办“消费者体验专场”活动,分享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实践表明,不断丰富消费体验,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纵观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抓住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质量的真实需求,更在于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消费者体验。随着电商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重视消费者权益和消费体验,既是平台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赢得市场的法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再创新高,全国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43.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全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0%。随着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持续积聚成长,数字经济发展保持旺盛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伴随着技术层面的推广和应用层面的融合,电商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由功能性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在产品价格、性能之外,更注重消费体验和情感联系。从这个层面来看,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拼”的其实就是服务。只有重视消费体验,才能增强用户黏性,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经过长足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中,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概念升级,更不是单纯的价格升级,而是以提高消费体验为目的的质量升级和服务升级。做好服务,才能做大蛋糕;将消费者体验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才能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摘编自《河南日报》,原题为《电商下半场“拼”的是服务》)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之中。A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报告期内,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约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5%。也应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必须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广大科研人才把论文从“纸上”落到“地上”。
用好评价指挥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必须把好评价这一关。随着科技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着眼未来,要加快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完善延时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此外,还应注重对科技成果的外部评估和监督,探索建立规范专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让市场、用户参与科技成果评估。
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能有效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突破现有产业链的瓶颈,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和产业链的附加值。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
营造创新强磁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必须大力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调动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转变服务理念,坚持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推进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探索个性化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通过典型选树、奖励表彰、舆论宣传等措施,在社会上不断营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定能让科技创新释放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作者为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给粮食烘干用上“吹风机”(新知)
〔现象〕2021年以来,广东连续两年共投入4亿元支持烘干项目建设;湖北去年启动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对粮食烘干实行叠加补贴……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粮食产后处理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烘干能力基本满足全国粮食产地烘干需求。
〔点评〕
长期以来,农民多通过在马路、晒场晾晒等方式降低粮食中的水分。这种方式不仅易受天气影响,还存在虫害鼠害损失大、粮食易受污染、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数据显示,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储藏加工不当,我国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粮食约700亿斤。
现代化的烘干设备相当于给粮食烘干用上“吹风机”,不仅高效快捷,还能减少产后损失,提升粮食成色和品质。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区域性、阶段性的汛情对一些地方造成了不小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发展壮大,产地就近烘干需求呈加快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烘干设施装备总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设施与装备不配套等问题,烘干服务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必须加快补短板,大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
进一步优化布局,构建烘干点与烘干中心相结合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可根据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特性以及粮食处理量,进行差异化布局,既充分满足烘干需求,又不断提升烘干设备使用效能。烘干机械开一次机需要一定的粮食装入量,小地块种植相对普遍的地区,可鼓励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加工企业等配备中小型粮食烘干设备,为周边农户及时提供烘干作业服务。此外,要统筹考虑平时与应急需求,发挥好设施装备对粮食生产防灾减损的支撑作用。
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顺应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应提高烘干设施装备智能化水平,研发使用节能高效绿色技术与装备,并对现有粮食烘干机进行环保节能升级改造,使其更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要看到,烘干设施建设前期投入较大,运行成本较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除了在用地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不妨加强信贷支持,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布局更多的粮食烘干设施装备,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是减少粮食产后灾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到手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粮食烘干绿色发展,定能不断提高粮食产地烘干质量效益,促进粮食生产收储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人民观点)
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在“七种思维能力”中,战略思维排在第一位。A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学懂弄通做实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治国有大体,谋事有大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就在于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新时代以来,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到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以精准扶贫方略为指引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新格局;从推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把“难题”变为“奇迹”,让“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比如对于端牢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A总书记多次从战略高度阐述其重要性,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指出“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提高我们的能源自给率,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意味着要多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战略思维是政治上的高瞻远瞩、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蕴藏于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A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调整战略策略,才能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增强战略谋划,更要保持战略定力。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党的XX大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作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确保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得到无条件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A总书记曾这样总结长征胜利:“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就一定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暑期消费热的多重启示(评论员观察)
无论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还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重视消费、提振消费
纵览今年暑期消费市场,文旅、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景象让人印象深刻。暑期档电影票房、民航旅客月度运输量、铁路暑运单日旅客发送量等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各类博物馆、科技馆门庭若市,热门演唱会、音乐节一票难求;“城市漫步”“山居生活”“研学游”等新兴文旅形式不断涌现;消夏避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凉需求”“凉资源”转化为热度爆表的新引擎。
暑期是观察消费市场景气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暑假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对消费扩大支撑作用明显。透过火爆的暑期消费,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促消费、稳增长的启示。
时代在发展,需求在变化,人们越来越看重精神上的愉悦、文化上的满足、身心上的健康。物质消费外,娱乐放松、学习提升等精神消费也在增加;食品消费不仅为了饱腹,也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除了传统个人消费,养老、亲子等消费需求同样旺盛……消费需求在品类、品牌、渠道等方面转型升级,更多元、更个性,唯一不变的是指向美好生活。
与需求端的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趋势相适应,供给端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品服务、丰富消费形态。以城市商场为例,不少地方把图书市集、冲浪戏水、亲子游戏等模式引入,重新吸引了客流、打响了口碑。从西安、洛阳等网红城市看,文旅经济蓬勃兴起的重要驱动力在于文化赋能。深挖文化内涵、讲好文史故事,有助于文旅消费增添更多“文化味”。
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有形之手”显现重要作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文化和旅游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商务部围绕52个消费场景,开展了各类促消费活动;许多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支持消费复苏。当前,消费恢复特别是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还需要以改革破除阻碍消费需求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消费行为建立在真实的生活需求之上。正如有关部门指出的,促消费政策的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性价比更高、满意度更高的新产品。促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匹配,改善消费环境是一个重要支撑。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都需要着力营造安全、可靠、放心的消费环境。
从“山野露营”到“围炉煮茶”,从“创意市集”到“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不断翻新、迭代、升级,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加持,离不开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供给优化了,需求释放了,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起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就会愈发显现出来。
消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还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重视消费、提振消费。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必能带动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以高水平开放创造发展新机遇(治理者说)
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A总书记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强调“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明确“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防城港市深入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的有关部署要求,不断探索沿边开放发展新模式。
防城港市是广西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也是港口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近年来,我们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以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支撑,统筹推进东兴试验区等平台联动发展,建成了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东盟货币服务平台、连接东南亚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边海国际双通道,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互联互通、贸易结算、投资合作、技术交流、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在开放中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实现更好发展。强基础,加快畅通交通大动脉、物流微循环。防城港市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其中20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形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我们对标“四个一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10万至40万吨级大型码头,大力发展公海铁、江海河多式联运,让“海”的通道更加高效、“江”的活力充分释放。促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做足“边”的文章,积极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用好东盟国家市场和资源,加快培育现代化临港产业,打造跨境产业链基地,提升互市进口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6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