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近来对这句话的思考又有新的感悟。思绪飘忽,好像这个世界可以分为两拨人:一拨是幸福的人,另一拔是不幸的人。幸福的人就好像考试60分以上及格的人。
想象中,幸福的人看起来是他们的物质生活无忧,很优渥。他们在人前展示的多是在物质金钱映衬下散发出的优越感。
对于不幸的人,我想首先应该是低收入群体,他们必须为一日三餐奔波劳作。少有积蓄,如果几个月没有工作,则可能三餐不继,或以素代肉,或有病硬扛。如果家庭生活再遭遇意外袭击,如重大疾病,负债累累等,则随时陷入困境。
忽又想,如果一个人永远处在顺境中,那么他的幸福的感受就会出现麻木、迟钝,就像经济学中所说的“边际效用减弱”。这也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好像有点对应。生活风平浪静,一马平川,也没有特别的事情能激起幸福的小浪花。
而处在不幸中的家庭或个体,其生活境遇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则是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的压榨。好像稍有风吹草动,都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处在这个遭遇的群体,已习惯了生活中的挫折,对磨难也渐麻木。相反,对突然降临的美好则幸福感满满。包括有一笔意外的收入,吃一顿宴席,家有一点小喜事,如儿女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家人病情得到好转等等。
思绪回到实现中。其实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既没有香车宝马,挥金如土,也不饥寒交迫,一穷二白。就收入而言,理想的社会应该呈橄榄型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即极富和极穷的是小数,大头是中产阶级。这个结构最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可以这样说,解决了温饱之后的幸福感大都是比较出来的。如果大多数人生活水准,都处在差不多同一水平上,就不会感到较大的落差,社会就容易和谐。从一定意义来说,那些抱有暴发户心态的富人,才是这么社会焦虑制造者。
我们的社会应致力于构建缩小贫富差距,追求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解忧杂货铺##头号创作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