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食用菌已成为农业行业中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农业产业,也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XX利用天然气候条件及区位优势,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随着产业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用地、用工、原料等成本的上升,我县食用菌产业的短板也逐渐显现,也面临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今年X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带队,成立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针对XX瑶族自治县食用菌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设立了调研课题。四个月来,调研组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召开座谈会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提出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更好的推进我县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食用菌种植工厂160家,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有50家。全县食用菌企业主要分布在XXX镇、XXX镇、XXX镇、XXX镇、XXX乡、XXX镇、XXX乡、XXX镇、XXX镇、XXX镇、XXX镇、XXX乡、XXX乡等13个乡镇。生产的食用菌种类有黑皮鸡枞菌、平菇、秀珍菇、姬菇、黄金菇、凤尾菇、黑木耳、松茸等,其中平菇、鸡枞菌占80%以上。当前的市场价格中,鸡枞菌为20元左右,平菇在5元左右。销售地点主要在广东,有少部分销往上海、长沙等地。全县食用菌菌棒年种植量约6000万棒,年总产量(鲜菇)6000余万斤,年总产值达4亿元。年用工量达3000余人,用工工资3300余万元。全县为食用菌厂用地流转土地面积达1400余亩,土地流转资金700余万元。

二、XX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生产方式仍然粗放。食用菌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和设施设备落后。我县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一直是传统的栽培技术,多年来没有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设施设备也是传统的,没有更新。如菌棒制作是半机械化的做法,制作方法陈旧落后,灭菌、接种和卫生条件都很难达到应有的标准,而且菌棒制作量也很小,大部分的菌棒都需要从山东等地进口。而外地的成品菌棒也是用传统的方式制作而成的,菌棒灭菌不全面不彻底、菌棒包装塑料化学污染和菌苗培养周期长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是影响食用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菌棚建设标准也不高,相当一部分是简易的塑料棚,棚内的保温保湿等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地面大部分没有硬化。在生产管理方面,大部分食用菌厂都是个体家庭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比较粗放,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更加缺乏标准化的先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够优化。不少食用菌厂内部和菌棚周边杂草丛生,排水排污设施不健全,废料废渣等到处散落,食用菌菌棒制作和食用菌培植生产环境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

2、产后精深加工不足。目前全县没有一家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食用菌产品主要以鲜菇销售为主,有少部分食用菌厂有烘干设备,对滞销的鲜菇进行烘干后出售,但是平菇等干菇销售情况并不好。由于没有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我县食用菌产品(鲜菇)受市场和季节的制约,销售价格很不稳定。甚至有时候鲜菇卖不出去,冷库储存又有限,只能让其腐烂扔掉,这也是制约我县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3、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每年有6000余棒食用菌废菌棒没有有效处置,有的把废菌棒露天堆放在田间地头或路边沟边,有的倒入塘坝或河流里。长期日晒雨淋,菌棒包装的塑料化学污染和菌棒废料废渣都给农村生产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地表地下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4、市场监管调控不到位。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多年来我县食用菌产业还一直处在自由发展阶段,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调控力度还不够。包括食用菌厂的布局规划,投资规模,菌种菌棒制作标准,厂房菌棚建设标准,食用菌产品质量检测以及用工情况等等,都没有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7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