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家长必读》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详细的给我们阐述了家长如何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讲的不可谓不全,不可谓不专业。但对于学校和普通家庭来说,这书又何曾不是一本照本宣科的政府“佳作”。
什么样才是好的家庭教育?我们不仅扪心自问。书中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争取方法教育引导孩子”。道理说的都很响亮,如何保证老师和普通家长在没有接受正规的家庭教育课程,在没有任何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生理学、行为学等等基础的前提下,家长在从小到大都是在自然法则管养起来的情况下,如何给孩子做榜样,单单靠看一本书吗?我们都没有任何基础如何给孩子正确的思想和引导。
书中的第二课,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孩子的良好习惯,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不是父母的言语命令。看看现在社会上的现实吧,父母教育孩子不能说谎,父母在生活工作中甚至是夫妻生活中谎话连篇;父母教育孩子,不要对手机上瘾,父母却每天恨不得24小时手机不离手;父母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看看家庭中有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嘛……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孩子如果是父母的复印件的话,请问父母的这份原件是不是次品?
如何养成良好习惯,不是列单子、举例子、更不是喊口号、做样子,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养成好的习惯,其实主要是激发内驱力和自信心,如果没有自发自愿的想去养成好习惯,孩子只是在家长的要求下去被动的去做,那就糟糕了。
第三课、培养孩子具备自学习的能力,第四课、在培养阅读习惯中提高孩子整体素质。其实,2/3/4课讲得是一个内容,就是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东西:习惯、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特别是第四课的几个小标题:真正的阅读要从童年开始、高品质阅读时孩子提高整体素质的起点、培养孩子具有阅读习惯是父母的责任。说的全是正确的废话。请问有几个读了此段内容的家长和老师能找到方法的,或者说是有实操可量化的方法的?几乎是读完无感,因为不可实操。不可实操,跟鸡汤有什么区别?
第七课、有效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这课内容中我想着重讲的是父母都想好好沟通,但往往是情绪无法控制 ,凶完了孩子后面又觉得后悔,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家长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一样会发脾气。从生理和人脑科学的角度来讲,人是个动物体,是由数以万计的神经末梢共同支配的,偶尔的情绪是在说难免的。我们家长和老师应该学习的是,当有情绪的时候如何自知,如何去回避,如何做弥补。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贤们已经告诉我们诸多道理了。第二课: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第三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第四课: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第五课: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第六课: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第七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耶!所有的道理,古代圣贤已经都交给我们,但最难的是做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好的家庭教育,值得我们千万家庭一起共同研究。
从《父母的觉醒》开始,让家长们从根上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愿意做出改变。只有有了自我改变的认知,在学习《儿童自然法则》、《关键期关键帮助》、《新家庭如何塑造人》、《爱的8中习惯》、在不断的改变和学习中,家长要学会《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学习《孩子的品格》、理解你的孩子的不一样,因为《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当你和孩子陷入到争执中时,看看《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当你的孩子做了你认为不对的事,你是否可以《不吼不叫》,当你还在愁孩子的习惯不好时,《自驱型成长》可以给你指明方向,当很多家长在拼孩子人生的所谓起跑线时,你真的应该去学习下《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当你作为爸爸为自己的繁忙而不能陪伴时,妈妈纠结在学习的对错时,看下《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当你处于孩子所谓的青春期时,去了解《解码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们最后不管经历什么,看过什么,都要学会《掌控习惯》,然后《刻意练习》,最终才能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
50、60后父母多是初高中毕业,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家庭教育,他们只管把一帮儿女平平安安拉扯大。80、90后的我们小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家庭教育,只知道过年过节有好吃好玩的,课后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老师负责教,家长负责养。但现在的孩子们呢,他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毫无家庭教育相关基础和经历。他们该如何去面对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让我们迎来孩子的青春期时,重新过自己的第二青春期。学习吧、改变吧、成长吧,家长。最后把这首诗送给那些《热火上的蚂蚁》的父母: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与你对着干,
从而你可以学习如何放手;
他不听话,
从而你可以学会聆听;
他有拖延症,
从而你可以学会欣赏静止时的美;
他老忘事,
从而你可以学习摆脱对于事物的依恋;
他过度敏感,
从而你可以学会理智;
他总是心不在焉,
从而你可以学会专注;
他敢于反抗,
从而你可以学会打破常规思维;
他感到害怕,
从而你可以学会相信宇宙的力量。
希望你有幸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他使你学会,
这一切不是关于孩子,
而是关于你自己。
南外河西一附小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