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件一等奖,苏武传优秀课件

今日备课《苏武》。两千年前的三位古人,他们的人生际遇令我感慨久之。

李陵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他的祖父更是赫赫有名。小学课文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说的就是敌人都要尊称一句的“飞将军李广

汉武帝时,汉和匈奴亦战亦和,以战为主,汉占军事优势,胜多负少。

武帝为给自己的舅哥,也就是他宠幸的李夫人的二哥李广利创造立功受赏的机会,安排他和李陵搭档讨伐匈奴。

本来说好,李广利是主将,李陵负责押运辎重。李陵却主动向武帝请缨,也要为国杀敌。武帝只好调节了五千精兵与他。李陵欣欣然领兵而去。

后李陵部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又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纷纷指责李陵的罪过。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最后,司马迁被认定为死罪。如要赦免,在当时只有三条路可走。

一是祖上有朝廷颁发的免死券书,二是用相当数额的钱帛赎罪,三是接受腐刑替代。

司马迁头两条路走不通,因为没有资源。他当时实在是不想死,据说是想完成《史记》的创作,所以他只能选择第三条路。

李陵被俘后,从了匈奴。武帝灭了他的族。后来,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宁死不降匈奴。

北海牧羊19年后,匈奴人放苏武回汉。

苏武公元前81年归汉之前,李陵和他有一个告别。

李陵摆酒宴送别他时说:“假使汉朝不诛杀我的家人,我或许能像曹沫那样立功赎罪。但皇上杀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你我一分手,再没有相见之日了。”并亲自作歌起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再后来,武帝晚年也有后悔对李陵惩罚过度,但也仅仅是说说而已,不可能有实质动作的,他不可能自己否定自己。

再后来,武帝谢幕后,有汉使再来匈奴,又对李陵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李陵果断谢绝了……

牛车盘人认为:

李陵,司马迁,苏武这三个官二代,李陵的军事才干,司马迁的文史才华,苏武的外交才能,都是妥妥的一时瑜亮。可是他们的人生都活成了一个大悲催。

表面上看,他们的悲来自于皇帝的薄情寡恩或匈奴的残暴和不守信用,但事实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

先说李陵,身为武将,需要在战场建功立业,可以理解。但你偏要和国舅李广利争锋和争功,这其中的风险就必然巨大。

其实,李陵真的不该主动请缨了,祖父的前车之鉴,还不刻骨铭心吗?

也是没有被启用,也是自告奋勇。结果,老马失蹄(李广部在大漠中迷失方向,被单于逃脱),被后生卫青羞辱(统帅要求李广写情况说明,其实就是检讨),愤而自杀。一代名将,不是战死沙场,却死于羞愤难当,悲哉!

时人赞誉李广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达的是对功勋卓著的他一直没有封侯的一种遗憾罢了,老将军其实是没有真正做到像不言的桃李那样啊……

既然选择了风险,就要有勇气承担后果。兵败之后,其实只有两条路好走,要么杀身成仁,要么归附匈奴。

李陵走的却是另外的一条难走的路,他想保全性命,又想精神上和汉还连在一起。最终,汉拒绝了他,灭了他的族,主动切断了和他的关联。(尽管有记载说是武帝弄错了信息,误认为李陵已在为匈奴练兵,但我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武帝是误听人言,误灭他的族的),倒是匈奴单于表现出大度,没有逼他太盛。

李陵后来说,武帝杀了自己的母亲,断了自己归汉的路。这是他在和自己和解,努力说服自己罢了。

他自己心里也明镜似的,兵败之时,陷入匈奴的自己和留在大汉的家人只能有一方能活下去了。

功名之念,害了李广,也害了李陵。

李陵后来一件事做得非常对,那就是汉使再来匈奴的时候,不管他们抛出如何诱人的橄榄枝,李陵都不为所动,坚持留在了匈奴。

至于李陵兵败该不该投降,武帝该不该灭他的族。用今人的价值观来看,这简直不需要回答。

再说司马迁。从《史记》中他对项羽荆轲陈涉等人的态度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带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文人。

他对人性和皇权认识不足,对李陵之事,以错误的言词应对了武帝的垂询。他仅凭书生意气和一腔忠心,在朝堂之上,否定天子和所有世俗的朝臣。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有人说,厄运成就了太史公,成就了千古留名的《史记》。这样的人该受雷劈,让命运安排你腐刑,再给你万古不朽,你干么?庄子早就说过,宁做泥里摇头摆尾的凡龟,也不做悬在梁上的神龟……

我相信,在无数个寂寞的夜里,司马迁一定有后悔……

最后说苏武,作为一个使节,他自始至终,头脑清楚,明白自己的目标。既要保持气节,也要保全性命。

他知道,怕死不能止死,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必要时,他以死抗争。

在匈奴来诱降他,恐吓他的时候,他义正辞严,历数以前那些外族残害汉使的可怕后果,从而达到震慑单于的目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彼时的单于是条汉子,否则,随便一个理由,苏武就消失了。

苏武的人生,尤其是牧羊的十九年,非常悲催。只是,这悲催是命运的安排,与苏武无关,他已做到了最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