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生还读后感800字,无人生还读后感800字高中

【引子】

一直以为,在电影中,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才能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氛围。却没曾想,书页上短短几行字,竟能给人无尽遐想,带人进入新的世界,在广袤的文学原野上奔跑。正如这本并不厚,却能享誉全球的经典著作——《无人生还》。

十个素不相识、身份各异的人,受欧文先生的邀请,聚集在士兵岛的豪宅中。他们怀着激动却又怀疑的心情,殊不知危险正潜伏在四处,如夜幕降临时暗流涌动的大海,随时准备将这座孤岛吞噬。晚餐后,主人迟迟未到,老式录音机中传出诡异的声音,分别说出了每个人罪恶的秘密,宣告监狱的铁栅已经关闭,“审判”已然开始。自始至终,只有一首童谣萦绕在耳边。“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这十个可怜虫,正如这十个小士兵,逐一离奇死亡,最终竟无人生还。而凶手,瓦格雷夫法官似乎只秉承着一个信念——替天行道。

替?

“替”顾名思义,“代替”。与一般小说不同,这十个人不是偶然受邀,不是凶手一时兴起造成的惨案。这十个人或多或少藏有罪恶的过往,而这些经过,有的罪不可赦,有的情有可原,有的甚至只是无意间飘然过耳的谣言。阿姆斯特朗医生因醉酒导致手术事故;麦克· 阿瑟将军不满朋友的谎言,将他派往前线送死;布洛尔警探帮人做假证……

这些罪,法律无法涉及,以至于一直无法受到公正的审判。

而凶手,作为一名法官,办案公正严明,是当之无愧的正义之士。他心中总怀有正义感,渴望公理战胜强权、公平得到伸张。可就是这么一个“上流人物”,却从小对杀戮有着无比强烈的兴趣。这种矛盾心理折磨着他,使他想满足欲望又须披上正义的皮囊。

而在士兵岛,正义的皮囊之下终于露出了阴暗、腐败的内心。那些犯了罪却不受法律制裁,生活在灰色地带的人,成了他的猎物。

他问心无愧,在这被暴风雨笼罩的监狱,肆意挥舞“正义”的权杖。因为他正戴着“正义”的眼镜,凝视这“邪恶”的世界,霸道地代替他所认为的强权行使公理。“代替”则是凶手作为残忍的野兽而非正义使者的象征。

天?

凶手之所以能理所当然,他必定认为他在代表“天”行使权力。而“天”必定是人们意识中最具有权威的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像警察和法院。

都说“遇困难,找警察”,凶手怎么会不明白?可“天”确实是万能的吗?那可不一定,也绝不可能存在完美。总有无法解决的事情,总有证据不足而无法定罪的难题,总有法律上的瑕疵需后人慢慢补齐。

凶手当然明白,因为他本就是一名法官。这个设定确实很有趣:一位胡子发白、面目慈善却透露着威严的老法官为了“正义”而违背了正义。也确实能给予一些启发。回望他的身世,他也曾是一名坐在公堂之上,公正无私依法论事的审判长。他熟读法律条文,凡事细心求证,不放过一丝细节,甚至可以和包青天媲美。

他见证过人性之善,也目睹过人性之恶。爱德华·霍顿一案中,霍顿被指控谋杀一位老妇人,却缺少证据。霍顿以慈眉善目、花言巧语打动了陪审团,似乎他确实无罪。可这位老法官凭借经验断定这个案子没这么简单,于是重新探查,没有放过一个细节。最终,成功定了他的罪——霍顿被处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公报私仇。因此,这位可怜的老法官受到了不少舆论的诽谤与攻击。直到不久后,才真相大白、水落石出——霍顿确实有罪!

虽然案件已经落下帷幕,他的精神却深受影响。他用正义的迷魂药麻醉了自己,成了自己一生之敌的模样……

行?

“行动”?是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事情。他们一般站在公平的立场,手执法律的条文,或抓捕罪犯、审理细节,或公开庭审、依法定罪、给予处罚。

在大家的眼里,他们通常公正无私,效率极高。瓦格雷夫法官也曾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正义的劲头用错了地方——方式错了!

他没有选择诉讼的道路,而是一条既违背法律也违背道德的不归之路——这或许与他幼年时的性格有关。

更可笑的是,这样一位严谨的法官给这九个人定罪的方式竟是闲聊?通过闲聊收集线索,凭自己的经验断定是否有罪。然而这九个人确实是罪不可赦?估计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他们成了“正义”谋杀的牺牲品。这十个人(包括法官)聚集在士兵岛,接受最后的审判。他们经历过惊吓、绝望、死亡,从一开始的陌不关心到推理、互相猜忌、联盟寻凶、互相残杀……以至最后无人生还。

瓦格雷夫法官则静静观赏这一出出喜剧——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这九个人或许本不应该也不可能受到这种“正义”的审判,却没想到会带着恐惧与痛苦的回忆长眠。

士兵岛一时间成了地狱。凶手用病态的想法将这里改造成了屠宰场,将这个或许永远无法解开的秘密装进了漂流瓶……

这是恶魔所为,与正义毫无关联!

道?

什么是正义?“正义”通常指人们按照一定道德标准所应当做的事。正义与否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是不道德的,哪怕做了好事,行为利他,我们不会认为这是正义;如果一个人的出发点是道德的,行为确实是自私的,我们也不会认为他是正义的。正义包括行为与思想,缺一不可!

凶手的出发点是恶的,行为更是违背了道德,是罪行而非正义。

回望这本书,凶手的行为与现今的网络杀人如出一辙。

我相信每一个网络暴民都渴望自己能够伸张正义。每当看到不平事时,义愤填膺,打着正义的名义,举着道德的旗帜,肆意发泄,导致当事人走上绝路。当真相露出水面时,后果已经无法挽回。

舆论杀人,法不责众,这样的网民又何尝不是游离于法律边缘,自己由道德的审判者变成了一名杀人不眨眼的凶手而不自知。

【尾声】

好的侦探作品,不仅能让读者享受推理的快感,还能引发人生思考,它不仅是对残忍杀戮的见证,也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这也正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魅力所在。

这本1939年发表的《无人生还》之所以成为经典,未被超越。除了精妙的构思、难解的谜底、意外的结局,最重要的一点,是擅长人性的揭露。既有人物内心独白,又有全局者冷静的剖析。她的作品像一幅生活画卷,一群有血有肉、有仇有恨、有善有恶的人物活跃其中,栩栩如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