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

乡镇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调研报告(5056字)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实施厕所、污水、垃圾、风貌、庭院“五大革命”,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X镇结合实际,围绕镇党委“X”工作思路,打造生态宜居,活力秀美乐育,着力解决我镇在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近期对我镇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可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将促进农村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也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地区具备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的吸引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改造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在“厕所革命”工作方面,X镇2019年至2023年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目标任务数分别为936座、313座、955座、235座,235座,均已完成;2019年至2023年公厕改造建设目标任务数共9座;实现了集镇所在地和行政村至少有一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的要求。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各村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一是按照镇政府印发的《关于开展X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全民清洁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X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督导工作的通知》,坚持将每周二、周五确定为全民清扫日;二是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全域推进”的长效机制,组建保洁队伍、巾帼服务队等“带头人、明白人”队伍,全镇51个自然村,配备村庄保洁员160名,时刻保持村庄清洁平整和路边沟排水畅通。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严格执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在春耕之际发动群众清理村内水塘、沟渠,全镇涉及X水库、2条河流和5条水沟,设立镇村两级河长4名,积极开展巡河活动,进行白色垃圾和水体污染物清理。治理自家房前屋后排水沟,对村庄排污沟进行清掏,避免沟渠堵塞,完善村庄污水管网设施。在村庄规划编制与管理上,进行任务村“1+5”规划编制,已完成六个村的规划。在村容村貌方面,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抓项目建设,促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村庄。首先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建设,主要是突出民族特色和旅游环线地域特点,对旅游环线村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其次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公房、水冲式厕所、垃圾池,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等全覆盖。截止目前,购买垃圾车1张、垃圾箱60只,公厕维护54座,种植绿化树6000株。稳步推进四类、非四类危房改造和庭院美化等项目。在建设和管护机制方面,制定《X镇村庄保洁员工作制度》,明确村庄保洁员总则、配备要求、岗位职责、管理和考核等内容,将村庄环境卫生方面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提升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州县委、政府的决定部署,统筹推进全镇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各项工作,指导、协调和解决在提升城乡人居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省州县有关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成立X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督导工作组,即时启动自检自查工作。紧扣党建引领绿美乡村建设行动主题,积极探索实施“党组织+企业+合作社”模式,在全县创新成立乡镇绿美苗木培育公司——红河绿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从源头上推动和解决了绿美乡村建设绿植资源、管理和持效发展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推进工作方式方法不科学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上热下凉”问题,特别是政府统筹水泥、砂石,由群众投工投劳开展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镇村干部热情高,群众却“等靠要”,缺乏内生动力,不愿投工投劳,出现“干部进村自己干,农民站在路边看”等现象。
二是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处理差异性大,存在因地制宜误区,群众环保意识薄弱。我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不完善、水平低下问题颇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已有管网的农村多数也是雨污合流管网,雨污分流不彻底,对污水收集、处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存在诸多差异,有的生活污水排入明沟或暗渠,有的就近排入溪、河及池塘,还有的农户将粪便等收集作为肥料,其余的用水直接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农村污水处理过分强调并片面理解“因地制宜”,技术应用五花八门,导致生产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均形不成规模效应,不利于降低投资与运行费用。由于环境意识淡薄以及对污水治理工作认识的偏差,群众普遍认为农村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9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