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会评论汇编(9篇)

2023年两会评论汇编(9篇)

目录

    1.两会评论: 电子病历全国统一关键在数据共享 2
    2.两会评论: 网络时代人格权司法保护要加固“防火墙” 5
    3.两会评论:驰而不息转作风,履职尽责开新局 8
    4.两会评论:民生保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11
    5.两会评论:片面追星娱乐现象应休矣——建议遏制地方电视台“片面追星娱乐”现象 14
    6.两会评论:让营商环境和人才环境同频共振 22
    7.两会评论:让中小学生“趴睡”变“躺睡”,称得上“最暖建议” 24
    8.两会评论:谁说大漠边关不是青春舞台 27
    9.两会评论:胸怀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29

两会评论: 电子病历全国统一关键在数据共享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教授许可慰发起提案,呼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该提案已经得到19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
    中国目前的电子病历系统基本上是以医院为单位独立规划和建设的,彼此数据不共享带来几个问题:
    一是浪费医疗资源。各家医院重复建设、运维成本高,但医院间、区域间共享互认难度大,严重影响“智慧医院”的投入产出比。
    二是增加患者负担。由于电子病历不互认,群众到不同医院就诊时,资料需自带或重录,甚至重复检查检验,不仅增加了群众就医负担,更阻碍“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模式落地。
    三是制约医学进步。开展本土化的临床研究依赖于高质量的患者数据,但各自为战的电子病历系统制约了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不仅影响日常科研协作,还影响公共卫生应急攻关。
    不要低估信息孤岛的严重后果——这是横亘在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路上的一堵高墙。长期以来,公立医疗体系依然是我国健康服务体系的主体,这一领域的数据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比如运用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开展创新药品或医疗器械的研发,推动公立医院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等。
    国家卫健委已看到上述问题并采取行动,在答复2022年全国人大代表议案时表示,正在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笔者认为,要想破解数据共享难题,从本质上讲,不是要新建一个国家级的信息系统,就算将来建成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如果跟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无法实现互通,依然只是“空架子”。
    然而,无论是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还是各省市统一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在推动信息和数据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都面临诸多阻力:
    一是合规阻力。医疗机构长期经营管理不善,对监管部门和社会存在“两本账”“三本账”,未来数据一互通就会露出马脚,因为全量、动态的电子病历数据可以印证医院其他报表的漏洞。其后果是,轻则管理成本大幅上升,重则遭到问责。
    二是专利阻力。有的大型三甲医院认为,写在电子病历里面的诊断治疗意见凝结着大科室、大专家几十年的心血,随着大批量的电子病历跨医院共享,可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将严重影响本医院在全国的专科竞争力。
    三是经营阻力。一方面,有的医院习惯于靠“大处方”“大输液”“大检查”等过度医疗创收,未来一旦要认可其他医院的电子病历数据,就会砍掉医院一大块收入,给新冠疫情后严峻的经营压力雪上加霜。
    针对这几个阻力,建议国家卫健委要持续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合规管理水平,根除医疗机构因“几本账”而阻碍医疗数据共享的动机。另外,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知识产权局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建议国家卫健委会同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指引,在保障个体患者对自有病历“携带权”的大前提下,对大样本病历对应的诊疗技术适用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消除医疗专家对于共享病历带来数据泄漏的后顾之忧。
    另外,国家医保局已通过连续七轮国家组织带量集采挤出医药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水分”,扭转医疗机构实施过度检查的动力机制,促使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建议国家、省际、省际带量集采持续扩围到诊断试剂领域,倒逼广大医疗机构只能聚焦于钻研医术,以质取胜,而不是为担心利润外流而阻挠医疗数据共享。

两会评论: 网络时代人格权司法保护要加固“防火墙”

    每年最高法、最高检的“两会”工作报告都是一窥我国司法状况的最好机会。今年两会恰逢换届,两高工作报告不仅总结了刚刚过去的一年,还晒出了过去5年的成绩单。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不约而同都关注了网络时代人格权保护问题,尤其是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名誉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
    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全面加强人格权保护,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87.5万件。包括出台人脸识别司法解释,审理可视门铃侵害邻里隐私、扫码点餐侵犯个人信息、社交软件私自收集用户信息等新型涉及人格权案件。报告点名了网络暴力侵害“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名誉权案。
    最高检工作报告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过去五年,检察机关坚决惩治网暴“按键伤人”,从严追诉网络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1.4万人;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9109件。报告还点名了杭州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案、岳某网络上散布前女友不雅照案等涉名誉权刑事案件。
    当下,人格权保护问题变得重要且迫切,与网络时代的社会交往方式有直接关系。我国《民法典》对人格权做了界定,包括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人格权自古就有,在生活节奏慢的农耕时代,侵犯人格权的现象发生在圈子很小的熟人社会,影响有限,解决起来也较为简单。在纸媒和电视时代,虽然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专业媒体是主要信息传播渠道,能够一定程度过滤、净化虚假信息。随着网络时代来临,一切都变了。信息碎片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每个人都是信息源、传播主体、评论主体,没有专业媒体的质量把控,难免真假消息满天飞。网络时代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人格权是名誉权、隐私权和与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的权利。
    网络时代人格权保护难度大。网络上的造谣生事、随意披露个人隐私、泄露传播个人信息的影响范围远远超过传统环境。当事人不经意间就遭遇“社会性死亡”,面对虚拟空间及匿名网民十分无助。最高检2022年曾经发布过一批网络时代人格权刑事保护的指导性案例,在案例解读时指出,在网络上对他人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严重、后果不可控。而且对于网络诽谤犯罪被害人维权成本高、单凭一己之力维权难度非常大、通过自诉救济面临“取证难、举证难、证明难”的现实困境。
    解决网络时代人格权保护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尤其是要形成公私合力。
    一是要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行人格权法律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名誉权等保护方面的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为例,2009年我国刑法增设“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5年修订该罪扩大了保护范围;2017年两高出台《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时,2021年《民法典》《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陆续颁布实施,公民人格权、个人信息权的刑事、民事和行政保护体系已经建立起来。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关键在于执法司法机关是否主动积极作为、加大执法司法力度。
    目前,网络人格权保护领域需要继续完善自然人救济途径及证据、诉讼规则等方面的法律。如增强行为人取证等诉讼能力,减轻举证负担,加强国家机关对自然人维权的协助等,这样才能降低维权成本,不让上述法律规定的公民人格权沦为“空头支票”。
    二是要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相结合。公民人格权受到损害,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或者提起刑事自诉等方式获得救济。但是面对网络时代自力救济的困难,司法机关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按照我国现行刑法,侮辱、诽谤犯罪属于刑事自诉案件,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转换为公诉案件,由公安机关查处、检察机关公诉。但是也要根据网络时代侮辱、诽谤行为的新特征,对这一规则进行适当调整,畅通自诉转公诉的程序,从而加固公民人格权保护“防火墙”。

两会评论:驰而不息转作风,履职尽责开新局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最高法院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廉洁司法。亮明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态度。
    ***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当前,从严管党治党、从严正风肃纪、从严管理干部已经成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常态。我们必须自觉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在新常态中积极推进作风转变。作为党员干部的一分子,作为一位人民法官,如何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廉洁高效、公正司法,是我们每个人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是坚持做司法为民的捍卫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人民法官,必须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在司法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化解人民群众矛盾,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当前案多人少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既不做“和稀泥”式调解,也不作“一判了之”的裁决,要主动服务、用心用情、换位思考,充分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赓续“马锡五审判方式”,确保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有效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要持续加强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的惩处,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和“黄赌毒”犯罪,妥善处理涉众型经济犯罪和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
    二是坚持做求真务实的模范者。在工作中要坚决杜绝“官本位意识”,在工作中要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避免法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要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的司法需求。要推深做实涉未审判工作,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积极做好有关延伸帮教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严格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民营企业参与兼并重组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等界限,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认定为犯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防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让民营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三是坚持做廉洁奉公的表率者。不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惩治队伍中滥用职权、贪赃枉法、以案谋私等违法违纪的行为。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锻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干部作风建设任重道远,但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不断自我完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端正态度、转变作风、以身作则,才能真正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两会评论:民生保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总书记3月6日下午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会时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任务和要求。
    民生几多条,健康最重要。医疗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特别是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让群众看病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在跨省寻求最佳医疗资源时,不必担心医药费用筹措不及、垫付不起;进一步方便了跨省异地工作者、跟随儿女居住养老的群众看病和费用报销。此办法极大缓解了部分群众的医疗焦虑,真正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及比例逐年升高,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这是从2005年以来,国家第18次连续统一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养老金连涨让结束职业生涯进入退休阶段的老人,获得了老年生活的一份可靠保障,更获得了安全感和幸福感。
    减负促公平,教育要办好。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关乎提升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把教育这个大事办好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去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在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治理后,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显示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大力拓宽就业渠道,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从坚持租售并举,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每一项民生政策,背后都连接着安居乐业、万家灯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现,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面向未来,我们相信,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的保障体系,必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两会评论:片面追星娱乐现象应休矣——建议遏制地方电视台“片面追星娱乐”现象

    观察了许久,思考了许久,终于耐不住沉默和寂寞不得不有感而发,从而敲起宁静的键盘特作此感言拙文;为一些省市区电视台扑面袭来、日趋欲盛之怪现象——愈来愈多、愈演愈烈的追星综艺娱乐节目而反思;为何时能够遏制此风,开辟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多方位电视节目频道谏言献策,为电视媒体强化全民国防教育鼓与呼!一家之言,恐失偏颇,实乃善意也。
    毋庸置疑,健康、必要、适当的电视娱乐节目对于活跃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精神情操,提升文艺素养观念无疑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然而,凡事都有度,物极必反也。有道是:吸取精神食粮如同就餐饮食一样,如果长期暴食偏食,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弄坏身体的。一派歌舞升平、过度和放大追星娱乐色彩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容易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追逐明星、玩物丧志、安于享乐之境地而不能自拔。
    长期以来,一些省市等地方电视台其绞尽脑汁、别出心裁、花样翻新的电视娱乐节目大都离不开“追星捧腕、消遣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故始终在这一窠臼与怪圈中竞技演绎、徘徊不前,其电视娱乐节目也是万变不离其宗,轮流聘请歌星演员、大腕名角上台爆荧屏、亮镜头、竞风流……或是邀请明星大腕担任评委出镜头、显身手、议长短……在此风炒作、熏陶与影响之下,不少省市电视台争先恐后、衍生繁殖诸如此类、大同小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片面追星娱乐节目;在如此狂热追星炒作氛围之下,明星大腕长时期以来成为地方电视台相继追逐热捧的热点与焦点,亦成为吸引其电视媒体上镜率、收视率火爆的亮点与看点……事实上,一些有劣迹违法行为诸如强奸、嫖娼、吸毒、偷税、学术造假、朝拜日本神社的年轻艺人在娱乐圈已屡见不鲜,司空见惯;我国已有不少大腕演绎明星与歌星靠电视媒体片面炒作谋取暴利之后已加入外国国籍,其人格魅力与艺术感召力已大打折扣为国人所不耻。一些省市地方电视媒体片面过度渲染炒作明星歌星效应,引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盲目“追星热”,显然偏离了文艺服务的宗旨和方向。
    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是靠追星娱乐唱出来的!而是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和平亦不是追星娱乐唱出来的,而是靠军事实力赢来的!地方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绝不能局限于为歌星明星这个小圈子搭建平台服务,更要立足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学教育事业与国防军事建设等多方面搭建平台鼓与呼!“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国不仅需要歌星演艺圈等文艺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多方位的经济建设人才、科技教育人才和国防军事人才,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企业家、教授学者、工程师、高级技师、医务人员、创业人员、乡村振兴路领头人……尤其需要培养造就陆海空军火箭军指战员与领军带兵之帅才将才。
    电视媒体应多宣传英雄人物,片面追星娱乐弊大于利。英雄与明星之待遇收入反差如此之大,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某些省市等地方电视媒体片面追星娱乐的误导之下,不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歌星明星大腕的生活习俗甚至花边报道都如数家珍、追逐热捧!而对英雄人物的报国壮举则漠不关心、置之度外!这种误导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三观”的倾向务必坚决予以遏制并扭转。如此变味、循环之片面追星娱乐,无疑将会带来极大的消极负面社会作用与影响,其至少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利于强化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前,美国霸权主义和超级军事大国充当世界警察的野心不断膨胀,靠军事实力插手干扰他国内政。以美国为首北约等国家竭尽全力为俄乌战争拱火添乱,靠大量出售军火大发战争财,不断为乌克兰提供重型武器弹药和军事情报信息,并多次派出其航母战斗群在我国南海横冲直闯,派出其军机军舰穿越台湾海峡,与台独分裂势力遥相呼应。事实上,这些诸多不安定军事因素对我国周边环境和领土主权已构成新的威胁。“天下未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心系国防,科技强军竞打赢。”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清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务必大力推进科技强军进程,不断提高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时刻准备捍卫我国南海诸岛、钓鱼岛神圣主权,打击台独势力分裂祖国领土的行径,系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带”。
二是助长了某些青少年过度追星娱乐、玩物丧志的陋习。“青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立则国家立。”长期以来,在和平建设的环境和受物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