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偶然在《四川日报》文艺副刊读到一篇散文随?笔,介绍的是一道四川名菜,同时也是一道家常菜。
作者文笔极尽渲染之能事,从色、香、味到入口的咀?嚼?;从食材、刀功、?配料、?火候的掌握;从煮、炒、爆、下料、起锅、装盘的流程;淋漓尽致,生?动活泼,细细描述,娓娓道来。直看得当时还?很?年轻的我如身临其境,口舌生津,心驰神往!
此?篇?随笔介绍的这?道菜便是“?回锅肉”,居川菜之首,?四川人?民?家?喻?户晓的大?众?菜?。
回锅肉起源于四川农村,又称“熬锅?肉”。因其做法简单,配料丰富,故四川人几乎家家都会做。
既然回锅肉如此寻常,那为何还有人专门去写它,还有人慕名而去品尝呢?莫?非?当?年?那?文?中?的回?锅?肉,?是?回?锅?肉中?的“战斗机”??
记忆中的40年前的那篇小文提供的线索是:四川连山回锅肉。
可是,当年文章好象并没有提及连山的具体位置,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方?
但那篇美文所?描述的“连山回锅肉”,因?回?锅?肉?前?缀?了“?连?山?”?两?字?,?从?此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即使知道连山在何处,也不敢有一丝丝的奢望。况且,?回锅肉于?我?并?不?陌生,?自?家?妈妈也?能?做?。?
我家?的回?锅?肉?几?乎?都是蒜?苗?炒的,?半?肥瘦的头?刀?或??二?刀??坐?墩?肉??(?猪?臀?部?)??,?煮?至?半熟?,?切?薄片,放?到?铁?锅里?爆?出油?,?肥?肉?片?遇?热?后略??卷?曲?成“?灯?盏?窝??”,?油?香?蒜?香?豆?辨?香?,?香?气扑鼻。
小时候穷?,?偶尔才?吃?一顿?回?锅?肉?。?妈妈前?些?年?还在世?时?,?最?爱?笑?话?我,?说?儿子守在厨房看??着妈妈炒?回?锅?肉?,?经?常?喊?妈妈少?爆?一?会儿?,?因为?肥?肉?油?爆干?了肉?吃?起?不?过?瘾?。?妈妈说每?次??听?到我喊?“妈妈,?不要爆?了嘛?”,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就?连?我那?女?儿?小时候在?爷爷婆婆家吃饭,?跪?在?椅子上都?经?常??手?举?筷?子?,?指?着那一斗?碗???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扯?起?喉?咙?喊?:?“?我?要大?块?的?!?大?块?的!?”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高速公路又拉近了城市距离,网络资讯丰富致曾经许多的未知得以确定。已经退休多年的我,至今仍然心心念念着那“连山回锅肉”。我恨《四川日报》那篇小散文,更恨那作文的人,让我中毒太深!居然40年光阴都没有消磨掉这关于回锅肉的文学记忆。
2023年疫情后春暖花开的3月,我独自驱车从重庆沿渝蓉高速一路向西,目标直指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去寻找40年前的那篇文学诱惑:吃连山回锅肉,解悠悠岁月结。
可是,我心又忐忑。俗话说,相见不如怀念。扪心自问:今天的连山回锅肉,还和40年前的那个美食作家所描绘的滋味一个样吗?天虽还是那个天,地虽还是那个地,但猪却已不是当年的猪,操刀的人恐也不是当年的人了吧……
又或许我就是“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生命之舟早巳远去40年,还寻得到当年的那把“剑”吗,是否有些蠢啊。
网络资料显示,“连山回锅肉”上世纪八十年代,创立于连山镇供销社餐馆代氏兄弟,其在四川回锅肉基础上改良而成。特点就是肉特别大块,近乎巴掌大,按块定价而非按份定价。佐料其实还是传统的蒜苗豆豉等打主力,另拌有少许小块锅盔。当然,另外是否还有配料的私房秘笈,就不得而知了。
重庆到广汉全高速直达三个小时,到连山镇驻车后去侦察了一下,一定要去正宗的连山回锅肉餐厅。因为曾经在四川的南充市撞到过李鬼连山回锅肉,很煞风景。
连山镇距广汉、德阳及成都均很近,地处成都平原。街镇规模较大,纵横交错,周边被春天的碧绿麦田和金黄油菜花田所簇拥。田园风光十分秀丽宜人。
我下榻的宾馆在川陕老公路边,对面是代氏哥哥代木儿连山回锅肉总店,扼镇一方的进出口;相距约1.5公里外的另一端镇公路进出口,是弟弟代术儿连山回锅肉总店。据店内招牌看,哥哥代木儿是正宗创始人。
经过仔细考察,哥哥店内稍显陈旧,弟弟店内档次略高;兄弟两个店规模都较大,既有大厅、包房,同时也可以在院内园林开敞式用餐。遗憾的是据当地人说,哥哥代木儿前不久巳去逝。
下午五点半,我正式去到弟弟代术儿店,以了却那40年前的心愿。点了一道小份连山回锅肉,一盆豌豆尖西红柿鸡蛋汤,一瓶啤酒。然后正襟危坐,松开皮带,燃颗烟,吃盏茶,呡口酒,动筷!
由于我去的时间尚早,店里很清静。几个女服务员闲坐着看我吃,还笑嘻嘻地叮嘱我快点吃,说肉嘎嘎冷了就不好吃了。我心想这几个堂客或用成都方言所说的瓜婆孃,看我一个人在那里做过场,又点烟又吃茶的,心头暗暗好笑吧。想这个糟老头好瓜哦,吃以马个回锅肉还搞恁多摆杂,好隆重的样子。
小份回锅肉只有四片,近乎巴掌大,近乎筷子厚,每片18元。服务员说一片肉重二两五,我这一份是一斤猪肉。天呐!最终我痛下决心整了三块,剩下一块无奈只好拍照留念了。
吃连山回锅肉,我便会想到《四川日报》文艺副刊,想起那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浓郁肉香的散文。想那作者,也不知他今宵何处。若有幸与之相遇,定当把酒言欢,共话当年那肉那情、那景那文,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吃连山回锅肉,我也会联想到“水泊梁山”。那些行侠仗义、劫富济贫、爱憎分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绿林好汉。想起鲁提辖,想起黑旋风…
吃连山回锅肉,我还会想起母亲。妈妈做的油香油香、红亮红亮、呈“灯盏窝”状的、裹满蒜苗豆豉甜酱汁的回锅肉。蓦然回首,原来这才是我唯一的最爱!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