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报告总结,金工实训个人总结报告5000字

和工人师傅打成一片。

作为一个成功的工厂的技术人员,或者叫技术大拿,和工人打成一片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自己本身就是工人出身。但是在科技科沾染了一些学究习气。这是相当的不好的。

工人师傅,无论是加工工人还是装配工人,他们长期在生产第一线,有的师傅有一套的自己的绝技。所以熟悉机床,和工人师傅熟悉是一个技术人员不可少的环节。有很多的技术问题,可能我们自己的还没有弄明白,但是师傅已经知道一些七七八八。只要我们尊重现场的师傅,和他们的做朋友,我们技术人员就会受到很多以外的收获。对我们的技术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镗床的赵师傅的就有一些这样的绝技,如果我们关门造车,编制的工艺又不和现场的师傅沟通,到了加工的时候的,工人们要找你的岔子,那就简直是现成的。或者每一个小事情,都要你来处理,那你就吃不了兜住走。累也会累死你。

如果我们的和现场的工人师傅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尊重的现场的加工工人,那么在加工的现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师傅们就对主动跟我们提起来。有一些小问题,他们自己能够处理,就自己处理了。

装配的钳工也是这样的,我们的加工工艺没有详细的装配工艺,所以在大型工件装配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要到现场,到工人师傅们互动,了解装配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一般的情况下,装配师傅们都能够自己解决。

特别是热装工艺,要求热装的温度,但是实际上只有一个大概的温度,并没有精准的温度,这个时候很多情况下就要凭自己的实际经验。某钢机械厂加工车间装配段的师傅们和我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我在装配工段的相关技术进行得很顺利。程宝顺和张师傅以及卷取机工段的刘和清和镗床的赵师傅等等都是某钢机械工总厂里面的出类拔萃的工人师傅。

成组技术GT和计算机辅助工艺CAPP

钟高级工程师坐镇某钢机械总厂工艺科,除了对付日常的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制以外,开始革新的年头又开始了。当时有一种加工工艺的成组技术,被钟科长看中,并开始在工艺科里面的实施.所谓的成组技术,实际上就是一种零件分类的技术。因为在一个机床加工的时候,效率最高的就是加工相同和类似的零件,这样操作者在加工的时候,可以使用基本同样的刀具、工装,使用同样的装夹方法。以此来节约加工的时间和成本。

但是某钢机械总厂这样一个小件多批量的生产方式的工厂来说,成组技术并不是太有效,成组技术最有效的是大批量生产的厂家。钟科长搞成组技术当然要依靠一些技术人员的来搞,我这个他的弟子这个时候正好成了这一些新技术的不二人选,顺便说一下,某钢机械厂是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个从鞍钢搬迁过来的国营老厂,保守守旧的传统势力十分强大。所以很多的工艺人员,特别是老的工艺人员不屑于这个所谓的成组技术。

所以国营企业为什么会垮台的呢?除了厂级领导搞歪门穴道自己捞钱以外,传统的保守势力太强大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国营企业的人员,特别是一些工人提拔到工艺科、生产科的科室人员,思想十分守旧,不愿意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和新的生产管理技术。特别沉醉于五十年代的苏联、鞍钢那一套过时的生产流程管理和工艺管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会这一些老掉牙的管理方法,如果换上任何新的管理方法,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自己被边缘化,所以钟高级工程师在工艺科推广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受到了特别大的阻力。

说怪话的,看笑话的大有人在。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一个时代的问题。但是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创新,她的发展就不能长久,最终将被历史淘汰。某钢机械总厂这个当年牛逼哄哄的工厂到现在狗屎一推,就证明这个真理。

我记得某钢机械厂生产科有一个姓余的老工人,就对当时的新生事物十分不满,不仅在生产科对成组技术等大放厥词,甚至经常跑到工艺科,挑动是非口出狂言。退休以后我还经常看见老余头,不知道老余头对今天垮台的某钢机械总厂是否满意了?

对于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我们是比较拥护的,工艺科第二个就是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工艺,这个我比较喜欢,因为很多的工艺编制都是人工手写的,大量的重复劳动,计算机是重复劳动的高手,为什么不利用?

所以在那一段时间内,自己偷偷地自学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慢慢能够自己上机,计算机那个时候是厂里面的宝贝啊,想到计算机房里面的上机,那是废了老大的劲头了。要搞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还要会编程,自己慢慢的学会BASIC的程序,后来居然搞了一套自己的计算机辅助工艺。简单的工件编制工艺上计算机敲打几下,计算机就可以打出来工艺文件,复杂的工件,就借助计算机在来人工干预,最后还是计算机打印工艺文件出来。

不敢说的我这套计算机辅助工艺有多好,说TMD差的人多了去了。但是有一条劳资不用天天用手写工艺文件了,很多的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工艺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本上都是重复劳动,再就是天天用手写工艺文件,除了少量的重大产品的工艺文件以外,大多数都是重复劳动。搞到老,也不能整出一个成果来。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应该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钟高工科长还是相当支持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这个项目的,在科长的位置上给予了很多的支持。钟高工不愧是老工程技术人员,他看了我这个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及打印的工艺文件后说,你可以总结总结发表一篇论文试试看?

受到钟科长的鼓励,我开始撰写计算机辅助工艺文件系统一文,写好之后请钟智慧高工审查,然后投向国内的机械工业权威杂志《机械工艺师》,没有想到稿件受到杂志社的好评,很快就发表了。没有想到的是我的这篇论文还受到大专院校的老师们的欢迎,因为当时的大专院校的机械系也纷纷正在这个项目的研究。其实我想想,我之所有能够搞出这个项目来,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就是工艺人员,另外通过自学熟悉了计算机的语言,所以占了一点先机。当时的大专院校的老师,很多计算机语言都是顶呱呱的,但是工厂里面工艺编制就不熟悉了,这样无法制作计算机辅助系统。

当时很多的正规大专院校的表示要购买我这套计算机程序,没有想到在厂里面没有几个人看得上眼,在院校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我要是在学校里面当老师,岂不是可以混一个副教授或者教授什么的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一年我的论文在各大杂志上面发表了多篇,稿费一年下来都有几百元,在那个工资只有200元的年代,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1988年年,某钢机械厂开始聘任工程师,我是第一批任聘工程师的。

但是很快工程师就一毛不值了,正当我沉醉于技术和论文的时候,我的同学大多数都当上了科长了,科长比你工程师拽多了,看他们一个个牛逼哄哄的。论文在学校里面还有用,在工厂里面有毛的用?工厂里面那是要当长的。当了长放屁都响了,人也是人模狗样的了。

某钢二烧车间 烧结机测绘

大概是九零年代,欧盟在全境启动了环境革命,所有的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和工厂都被列入清算之列。法国的一个烧结生产线被勒令全线停产,生产线的设备全部撤除。某钢闻讯之后,决定花钱将其全部购买下来,运回国内组装生产,某钢捡洋垃圾的机会来了。

2017年的我到五峰后河避暑住了几天,碰见了一群的老人也在哪里晃悠,咋一问问,原来都是一个大系统武钢的。都是武钢的人大家不免互相介绍一番,听到某钢机械总厂的,后来某钢机制公司的时候,武钢退休人群有人说到:你们那个某钢机械厂就是现在的某钢重工,现在也是一个伤不起的的货啊,名字整来整去的,搞了好几番,现在也是一个垃圾啊。说完大家不免哈哈一笑。

现在某钢重工就是原来的某钢机械厂,那还真是不能和过去的相比。很多的某钢机械总厂的人都说是这个原因,是哪个原因,什么是某钢公司干预过多造成某钢机械总厂的今天的局面。尼玛,怎么不检讨一翻自己?

法国捡回来的一条烧结生产线,设备重量大概有好几万吨,整个武钢原料进口工业港里面密密麻麻堆得象山一样。这一条烧结生产线没有图纸,因为购买的图纸那就不是这个废品的价格了,所以全套的生产线都需要重新的测绘成图,这个工作量将是巨大的。这就是一个机会,谁测绘谁拥有这套烧结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加工制造权利,或者说备品备件的加工权利。

为了保证捡回来的洋垃圾,这一条烧结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转,武钢当局决定在烧结机安装之前,首先对其全面的测绘。某钢机械总厂本的具有天理地势人和的优势,但是我看到的当时的某钢机械总厂对这个屌玩意儿,并不是很感兴趣。

当时有一口饭吃,谁他妈的还管以后的事情。北京的冶金设计总院派出了大约有50-100人的测绘队伍在现场,其他各个冶金设计院所和工厂也有不同程度的参加。某钢机械总厂这个经常叫嚣要生产成套设备的大厂,只派出了不到20人的测绘队伍到现场参加测绘,因为没有人员,终于想起我来了,给我增加一个助手叫李助理工程师,83年的武汉科技大学大专毕业生,让我俩组成一个测绘小组到武钢工业港测绘。

测绘的是一个苦差事,特别是在野外的测绘。工业港的野外冬天北风像刀子一样,测绘要使用器材,卷尺,游标卡尺,要使用画板首先将图形描述下来,然后根据地测绘的数据,在草图上面标注尺寸,这以后才可以作为备品的图纸。配合我们的是即将成立第二烧结车间的朱师傅。我们需要拆开的零件,就要通知朱师傅,他们有一帮专门的拆卸的工人,测绘需要他们就打开,测绘之后在还原。

整个测绘的工作整整搞了大半年,夏天的的测绘那也是够呛,金属构件热得发烫,测量画图那是大汗淋漓,盐汽水直往嘴巴里面灌,李助理工程师好多次都不想去工地了,但是没有助手,一个人怎么测绘?都是我硬扛把他叫了回来。

就这样的一段的在工业港的测绘,和我们的联系人武钢烧结厂二烧车间备品员朱师傅成了朋友,因为老朱就是我们的联系人。测绘当时应该是技术科这样的部位的事情,我当时已经再次回到加工车间。按照道理说:车间的技术人员是应该是保证车间的正常生产的的。但是因为没有人员愿意去,厂里面硬是死拉硬拽将我和李助理工程师派到测绘第一线。这他妈的的真是怪事一桩,测绘管车间屁事啊,我们干这个事情,纯粹就是吃力不讨好的。

好马不吃回头草,我就吃了回头草 成了二次再回车间的胡汉三

大概是在90年初期,当时已经在工艺科呆了数年之久,又接到了再回车间的调令。什么原因呢?因为当时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都当科长和主任去了。这车间的技术工作还是要人来做的。这个时候想起俺来了。这次俺也是学乖了,到车间不是我要去的,是你们要劳资去的。我是服从分配的。某钢机械厂金工车间当时搞了一个带钢卷曲设备加工工段和一个齿轮工段。需要一个技术人员去,就这样劳资就像胡汉三的还乡团一样,又回到车间去。

当时某钢机械厂当局的几个人,名字就不提了。为了忽悠技术人员安心在技术岗位的工作,搞了一个所谓的主任工程师的岗位,名义说的好听相当于科长和车间主任的奖金。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忽悠。

这次到了车间以后,俺的服务意识还是比较到位的,说归说做还是要做的。因为机床工人遇到技术问题,第一个就是要找你,你就要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要赶紧的找原因,是设计原因?还是什么原因?总之不能让正常的生产流程宅到你的手上。

齿轮工段的由于普遍采用公法线测量,所以计算的问题比较多,俺就想一个简单的办法啊,将齿轮的计算公式全部扯开,重新推导简化,然后使用带程序的计算器,将齿轮的计算参数全部带进去,需要计算的时候,只要输入加工齿轮的几个主要参数,需要测量的公法线立马就出来。大大的方便我自己,总是首先想到自己,然后也方便了加工工人师傅。

在带钢卷曲设备的工段的技术问题上,因为已经在工艺科做了好几套的卷取机的加工工艺。到了车间以后,加工技术方面注意加强了赵师傅的互动,钳工安装方面注意和刘和清师傅的互动。所以这次到某钢机械厂二金工,基本上都很顺利,打得出去拉的进来。

车间的几位主任也没有话说,说什么?有问题立马解决,是我的事情我干,不是我的事情我按照流程丢出去。就像击鼓传花一样,只要花不在俺手上,哈哈OK。

再在就是要发挥车间技术组技术员的积极性,一般的技术问题的要技术员去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要求技术人员说明原因为什么不能解决?这样一来二去,年轻的工程技术员基本上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一个400人的大车间,我居然还混得很舒服,和车间里面的工人和干部关系都处理的比较可以。我的前任就是那个83年毕业于来车间就当了技术组长,什么事情都是自己积极主动干,屁大的事情都是亲自出马,一天到晚累的黑池黑池的。一个弼马温的官至于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