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在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推进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契合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然而,在实践中,校企党组织联合育人成效不明显。文章认为,可从抓好组织、人员、教育、活动“四个融合”,建立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的相关制度、联动管理、平台载体等,形成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其目标定位决定了“产教深度融合”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1];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2]工作要求,强调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国家政策领域的持续推动,旨在打破经济与教育、职业与教育、企业与高校的边界,使学校和企业从教学、科研、技术、就业等单方面的合作,上升至对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体制的探索。其中,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契合了校企双方的发展需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黨建共建联合育人的价值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聚焦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如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创办产业学院,融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完善校企合作有效运行机制[3];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建设培育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为契机,在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经验、新模式,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4];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使高职院校进一步夯实与一流企业合作共建“双主体”产业学院、实验实训基地、联合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等,积极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这些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服务企业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服务高校产教融合改革创新、服务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等提供了资源和力量。
建立党建引领的深度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实现校企双赢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深度融合不能仅限于教学和经济生产等业务方面,应当在科学构建的顶层党建引领下,通过双方在组织、思想、队伍、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达成资源共享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在促进多主体协同、产业链贯通、跨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中,需要加强党组织建设,以校企党组织共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以党建引领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要素循环、开放融合,营造校企双方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良好党建生态,带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落实,推动校企形成事业发展共同体。
二、校企党组织育人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是为党和国家培育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基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要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能力拓展、文化熏陶等方面的育人功能。近年来,高职院校党组织育人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党建工作脱离业务工作。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党建引领行政、党建推动业务的认识不透,存在两者结合不实、融合不深的“两张皮”现象。二是党建工作脱离学生实际。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不透,教育内容不接地气、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对党建工作产生疏离感。三是党建引领协同成效不显。部分高职院校党组织对内落实党建带团建不充分,党组织与其他组织协同不充分;对外联系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四是对实习学生教育管理不够。当前,高职院校通常采用“订单式”“2+1”“学工交替”等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学生有1年左右的时间参与企业实践,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往往因其离校实习而中断。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内涵建设和教学调整较为滞后,导致学生与岗位匹配“错位”。这些问题必然导致高职院校党组织无法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发挥育人功能。
就企业而言,拥有充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无疑是在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发展的“加速器”。优秀高职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技能,能提前落实就业岗位,备受企业青睐。但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因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与岗位不匹配,就业优势不显。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在现实管理中一般由行政部门对实习实践的学生进行业务培训,直接指导学生发展。然而实践中,企业党组织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职能成效不显。
为此,在学生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实习阶段,要改变院校党组织鞭长莫及、企业党组织虚化缺位的现状,必须深化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模式,让学校、企业党组织协同发力,全过程为学生把好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练就过硬本领[5]。
三、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机制构建路径
高职院校党建教育工作要围绕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从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以校企党建共建联合育人为抓手,进行“四个融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大学生党建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组织融合,党建共建
组织的搭建要服务于共同目标的实现,校企双方通过共建党组织、共带团组织,确定权责关系,协同推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已经建立“校企”“行校企”“政校行企”产业学院中,高职院校党组织可成立产业学院联合党委,宏观指导产业学院中各主体对接、合作中的党建工作,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行业发展、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规划党建工作目标,对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在实现校企党建共建目标的基础上,建立校企一体化运行和管理制度。产业学院联合党委根据各联合主体的组织结构和合作情况,可成立指导推动合作项目的产业学院党总支和党支部,传达落实产业学院联合党委的指示精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通常按照专业方向设置二级学院,可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和行业企业进行党建共建,形成联合党总支、联合党支部,结合具体的合作项目,使之落实于某个二级学院或者专业集群与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中;还可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和企业党组织实施共建,整体指导同步推进多个合作项目和较大规模的党建教育和学生培养工作;也可以从某个合作项目出发成立联合党支部进行试点运行,将校企双方参加项目的党员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纳入党组织,如此有助于在项目推进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连续性,促进企业生产。
受学制限制,高职学生在校发展党员人数较少。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大都通过“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从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等方面探索党带团工作路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校企共建党组织也要抓住“党建带团建”这一有效工作路径,以校企党组织共建推进校企团组织共建,让校企共建党组织带好学校各级团组织,拓展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深化学生思想意识,提升素质和能力。
(二)人员融合,队伍共建
校企融合背景下,要以人才整合为关键,推进校企党建队伍共建。高职院校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企业,以此提高专业实践水平、服务社会;企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培养情况和素质能力水平;高职学生不仅要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更要树立人生理想、规划职业发展、提升品格修养。这就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学校党建和企业党建一体化,由学校党建工作者、党员教师、辅导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学生党员等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强、深受学生信赖的党建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党员、企业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教育引导作用,以党建带动科研、教学、实习等环节,推进校企合作党建队伍建设。
在具体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校企双方可基于专业设计、课程嵌入、实习实训、技术研发等方面,依托共建的党组织开展课程学习、学业交流、专题讲座、党课教育、技术培训、科研探讨、发展咨询等共同教育培养学生。建立“双导师”制度,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中或者在实习实训阶段,为学生同时配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定期与学生联系交流,确保及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教育融合,党员共管
校企党组织要共同参与党员教育、培养、发展和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党员发展工作无缝对接。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165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