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最深刻的回忆,也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同形象。它也是让世界人民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重要方式,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故事,不仅可以为我们当今讲中国的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而且还可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民族地位、国家形象,以及国际声望。
此外《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和传播,对于当代在国际上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为我们在新时代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共的形象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由建党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星照耀中国》的中共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共形象的国际地位。其中的形象表现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新型政党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阐述了广大苏区人民对中共在政治、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手段的拥护与支持,展现了一个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自由、民主、公正的苏维埃政权形象。在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土地法,将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废除了“高利贷”、赋役制度以及“特权阶层”,并解决了“地租”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了其最迫切的需求,即“土地”与“生存”的需求,并给予充分的支持与满足;实行集体农具,牲畜,耕地,劳力互助组织,实行合作化运动,以增加广大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在政治方面,将民众主动融入政府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和联合起来。苏维埃各级政府机构都是通过全民投票选出,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都有选举投票权。
除了苏维埃,中共还将大部分青年组织到共青团、少年先锋队、儿童团,把妇女组织到“共青团、抗日协会、幼儿园、纺纱班、耕种队中去,成年的农民组织在贫民会、抗日协会中”[i],使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苏区的发展之中,并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一起来。同时,在学校、军队、社会等方面,中国共产党也进行了有力的宣传和教育,不但让人民群众了解了革命斗争的理念,而且在文化落后的苏区也产生了巨大的革命性质的意识形态震荡。中共通过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的不
懈的努力,使苏区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从根本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更加拥护苏维埃和红军。而且,在参与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的民主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行驶,并培育出了强烈的民主观念。
(二)中共领袖的群体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历程,以及红军成长的历程为主线,向世界人民展现了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真实地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的炽热激情与期望,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且真实,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们的形象。毛泽东是一个淳朴的人,他十分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两者的发展。他是苏维埃和共产党的领袖,还是一个幽默与和蔼并存的人。和斯诺谈话交流的时候,他会在屋里走来走去,或者躺着,或者坐着,或者靠着书桌看报纸,有时还会因为看见一只飞蛾扑火而欢呼。
周恩来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行为和知识都与他的信仰是一样的,十分纯粹。他是一个满腹诗书的学者,却又拥有较强的叛逆个性。他做事拥有条理,礼貌谦逊,虽然是一个领袖,却像个孩子一样轻松愉快,富有朝气。彭德怀是一个久经战场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打游击战的专家。他具有中国人少有的特质,言谈坦率,说话直接不拐弯。他尊敬并喜爱“小鬼”,亲切和蔼与他们相处,并经常给小鬼讲一些关于他们的政治和个人问题。
徐海东是最有阶层观念意思的人,他是个勇敢的人,爱恨分明的人,他对自己的军队感到骄傲,他看起来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也像一个乡村小伙。斯诺认为共产党是善良的,友善的,爱国的,坚强的,是一支朝气蓬勃、有前途、有希望、有人格魅力的团体,与那些讲究中国礼仪的中国人大相径庭,使他觉得与共产党打交道就像对待自己的人民那样轻松自如。
同时,苏区已经形成了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相比较于国民党那司空见惯的形式主义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风格则更加大方亲切,且个人财物也很稀少,和一般军人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毛泽东经常默默无闻地和观众们一起看戏,周恩来则热情地把手臂放在“小啶”的肩膀上。彭德怀能够在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将外套给他身边的小号手穿上。红军将领与士兵在战场上能够团结一心,并肩作战,“与敌军的强大力量相抗衡”,在他的日常工作中,从领袖到指导员,再到普通的士兵,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一模一样,没有阶级之分,只有平等相处,且不拘泥于礼节和形式。由此,人民与共产党交往平等且密切,这使得官与民、官与兵、军与民之间形成了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将民主、公平的社会环境极大程度地营造了出来。
(三)中共领导下的军队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对红军政治信念、军队纪律、军人的战斗意志等方面的阐述,反映了红军无敌的精神面貌。斯诺从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个人经历、红军官兵的实战经历,认识一支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的人民部队。红军从四面八方汇集成一支队伍,他们都是为同一个目标而团结起来,即打倒地主和帝国主义。经过长征这一战略性的撤退形式,他们已经铸造了不怕牺牲、顽强作战、意志坚定的高尚品格。在面对日本的入侵时,由于知道这一战是必然的,所以,在抗战中,将战线进行统一,并积极筹划着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在政治、军队的教育与训练之下,红军不但可以看、写简单的信件、文章、标语,而且在中国革命、社会形势、抗日战争战略问题、游击战术等问题的理解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他们的革命意识更加强烈,更加坚决地进行抗日。红军战士都非常年轻,且心态开朗,许多作战七八年、十年的红军的年龄约为十九岁,就算是红军队伍中的老兵,也不过二十来岁。
他们长年累月地战斗,有些战士身体已经负伤残疾,但是他们仍然对革命事业抱着一种积极豁达向上的心态。红军还担任政治宣传和组织工作,向苏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讲解革命思想,使广大的苏区民众意识到,中国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的红军不仅能够解决他们的日常需要,也是他们想要实现这一事业所唯一能够信任和领导他们的政治党派。
红军纪律严明,团结一致,与人民群众为伍。红军深知军队是“人民打击迫害者的拳头”,“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只有实现群众的要求,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ii]。因此,红军制定了铁一般的纪律,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严明的纪律约束自己,以赢得人民的支持。红军还把农民动员和组织起来,作为红军的后卫和基地,以保证游击战的顺利进行。
注释:
[i] 赵岩.《红星照耀中国》:发现纪实文学的讲述者[J].万象,2022(Z3).
[ii] 燕维.《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主要人物[J].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22(04).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