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建设的“粮草”,是国内外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有色金属产业是﹡﹡重点支持发展的三大集群产业之一,是﹡﹡打造“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其产业规模位居全市14条产业链之首。为更好了解﹡﹡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和建议,近期,﹡﹡市统计局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14家有色金属企业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下,﹡﹡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速,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但仍面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高素质人才紧缺、生产渠道不畅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平稳增长,企业盈利持续向好
2022年,﹡﹡正常生产经营的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33家(采选和冶炼压延加工企业分别为3和30家),产值过10亿元的有色金属企业8家,产值过30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过80亿元的企业2家。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到356.4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16.6%;实现营业收入351.55亿元,增长24.1%;实现利润总额11.89亿元,增长29.2%。在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背景下,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4%,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个百分点,擦亮了﹡﹡“有色金属之乡”这块金字名片,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二)空间布局加速优化,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目前,﹡﹡有色金属产业已基本形成以﹡﹡为核心,﹡﹡、﹡﹡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其中,﹡﹡围绕五矿铜业、水口山有色、株冶有色、高诺铜业等优势企业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基地,其产业规模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9.9%,是﹡﹡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全国最大的铅锌产业基地、享有“世界铅都”和“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被列入“﹡﹡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县依托创大钒钨、世纪钨材、南东有色等骨干企业,重点打造钨材深加工产业基地;﹡﹡市以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聚焦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回收与循环利用,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固废处置基地。
(三)龙头企业加速聚集,产业体系日益完善
依托有色金属产业的传统优势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了覆盖原矿开采、冶炼、压延及深加工的完整产业体系。其中,在铜加工产业领域,聚集五矿铜业、高诺铜业、和富铜业、隆源铜业等国内知名骨干企业,打造废杂铜、铜精矿→铜冶炼→铜精深加工的全域产业链;在铅锌加工产业领域,聚集株冶集团、水口山有色、沿江锌业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镀锌板、锌基合金、铅酸蓄电池等产品;在钨材加工产业领域,聚集创大钒钨、远景钨业、世纪钨材等优势企业,将全市钨产业链延伸,形成新的增长极;在有色循环产业领域,聚集焱鑫有色、仁发科技、金翼铅业等高成长企业,打造有色金属固废处置基地;在铍精深加工产业领域,聚集了五矿铍业等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在高精尖金属材料上有新突破。
(四)研发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是全国50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之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在有色金属产业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能锌冶炼院士工作站、国家级认证实验室各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55项、行业标准114项,其中“sks”炼铅、炼铜法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有色金属科技一等奖。近年来,﹡﹡积极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利用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优势的铜铅锌产业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黄金、锡材、稀土金属等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循环经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五)有色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是全国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稀有金属矿藏有铅、锌、钨、铜、锡、金等40余种,其中钠长石是全国稀有富矿,铅锌储量居全国之首,砂锡储量居全国第二,黄金储量居全省之冠。﹡﹡有色金属产业技术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最大的铍冶炼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铜铅锌产业基地,铜、铅、锌等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拥有企业技术中心26家,其中国家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技术中心23家。拥有著名商标19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7件。
二、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生产成本持续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2022年,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国加息等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供应不稳定,有色金属类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严重挤压了企业经营利润。﹡﹡水口山工业园区多家企业反映,初级矿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造成企业资金运转困难。二是能源价格高位。﹡﹡某有色金属集团反映,燃料动力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某铜业公司反映,企业想优化能耗,实施“煤改气”或“电改气”,降低生产成本,但园区还没有规划预留天然气接口。三是环保投入费用较高。﹡﹡区某金原有限公司反映,企业生产后残留的尾渣可作为稀土、铀针产品的生产原料进行循环处理,但企业现有综合回收技术难以高效、便捷处理尾渣,存在循环、回收两难困境。
(二)高素质人才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一方面本地人才吸引力不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3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