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桂芳
我叫乔桂芳,是陵城区临齐街道的一名残疾人工作者,说起残疾人工作,我不敢说做得最好,但肯定是最用心的一个,因为干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是源于我的亲身经历,下面就把我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倘若我站在您的面前,或许看不出与常人有什么两样,但我已不是父母给的“原装产品”了,因为在我的双膝和右肘植入了三个人工关节,就是这三根“钢筋铁骨”支撑着我走过了九个春夏秋冬,度过三千二百八十多个日日夜夜……
20年前,我不幸患上了类风湿,也叫死不了的癌症。开始病情不是很重,我生性好强,再加上入职前在学校入了党,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总有使不完的劲,根本没拿这病当回事。直到2007年6月27日,时任陵城镇团委书记的我,组织完党的生日主题演讲会,回家的路上淋了大雨,高烧不退,病情急剧恶化,四处求医无果,从那以后,上下班基本都是丈夫接送,赶上阴天下雨,关节疼得厉害,就吃点止疼药缓解一下。
这种煎熬的日子一过就是六年,随着病情一天天的加重,到了2013年春天,我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双膝和右肘关节没了间隙,无法屈伸,开始站不住、蹲不下、躺不平,全身的关节像千万只蚂蚁在啃噬,辣乎乎的又疼又痒,那种滋味真是生不如死。万般无奈,离开了挚爱的工作岗位,每天的活动范围变成了半米见方的轮椅,日常的饮食起居完全靠丈夫来打理。
屋漏偏遇连阴雨,丈夫的右臂又意外骨折,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日子总得过下去呀,他就一只手给我洗脸、穿衣服,一只胳膊夹着我进出卫生间,几次夹不住摔到地上,一只手切不了菜,就吃了三个月的白水煮面条,那一年我哭过!还有一次丈夫上班后,我突然肚子疼,这可咋办?我便偎挪到离卫生间最近的床角,把半个屁股挪到床边的方木凳上,一边借着臀部的力量,一边用左手抓着凳子边,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两米半的距离,我却足足挪了50分钟,坐在坐便器上的一刹那,全身都湿透了,那是我有生以来走过的最艰难的一段路。
我的人生跌入了低谷,每到晚上,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看着佝偻变形的身体,想到举起右手面对党旗发过的铮铮誓言,想到当初参加工作时怀揣的梦想,想到多年来都是丈夫接送儿子,曾被误认是单亲爸爸带着孩子过日子,想到儿子终究要长大、娶妻抱子,可谁家的姑娘愿意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婆婆?我不甘心就这样倒下!我还年轻,还有好多事要做,我不能活生生地被老天摁在轮椅上,我要站起来! 经过再三思考,家人倾其所有,丈夫辞掉工作,于2013年7月25日,把我背上火车,来到上海一家专科医院。8月14日,开始第一次手术,无影灯的光就像一把把钢刀刺入我的每一根神经,我害怕从此睡去就再也醒不来了,当听见医生叫我的名字时,我好激动,我还活着!虽然全身有着莫名其妙的不适,可我还是很开心,每天抱着希望入睡,带着憧憬醒来……
45天三进三出手术室,置换了三个人工关节。术后,每天在一尺长的刀口上压上20斤沙袋做绷腿训练,40度高温下,右胳膊裹着厚厚的纱布整整吊了七天七夜,经过魔鬼式地功能锻炼,我终于站起来了!
期间经历了陌生小伙子帮忙拉着行李箱,同车的乘客送还丈夫丢失的身份证和钱包,病友胡大姐送来了鸽子汤和水果,经历了七十五岁的黄奶奶辗转两个半小时送来了中秋月饼,也经历了40度高温下,丈夫抱着150斤的我满院转着做各项检查,我被人间的真情感动着……那些日子,我仿佛尝试了一个世纪的“苦”与“痛”,流尽了有生以来所有的汗水和泪水,成就了我生命史上的“刻骨铭心”,使我在“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后脱胎换骨,那一刻,就注定我要在回馈社会的路上走下去!于是我下定决心,余生不但要照顾好家人,教育好孩子,更要返回工作岗位,把浪费在轮椅上的时光夺回来!
出院四个月,不满恢复期的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提前回到单位,主动请缨担任临齐街道残联理事长,不为别的,就想实实在在为残疾人做点事,每天在岗时间,就是无数次的接待登记解释回复所有来电来访的残疾人,不厌其烦地倾听他们提出的各种诉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因为我比任何人都了解他们的不容易。
为了让更多的疑似残疾人早一天持证,能够第一时间享受到惠残政策,我拖着行动不便的身子,主动下村寻访。2016年冬天,在三龙侯村发现一对聋哑姐弟,两个小小的身体蜷缩在屋角,怯生生地看着我。孩子妈妈一见到我,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姐,这俩孩子命苦啊!家里穷,把孩子的病给耽误了,这不,小的十二,大的十七了,连学校的门都没进过,唉!以后可咋活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我坚定地对她说:别担心,现在国家政策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回来后,我连夜查找姐弟俩能享受的政策。弟弟信豪年龄小,还可以安装耳蜗,可姐姐没机会了。我一刻也不敢耽误,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好了检测机构和手术医院。第二天信豪一家来到济南,来回倒了六次公交车,辗转三家医院才做完检测,最后终于在山大二院免费为孩子装上了耳蜗。出院后,我把姐弟俩都送进了夏津县特教学校,看到一家人开心的笑脸,我高兴极了!
晚上回到家,两条腿肿得像充了气,锃亮锃,一摁一个窝。丈夫一边给我按摩,一边心疼地嘟囔: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就你这个折腾法,你的关节可用不了几年!我说没事,能顶得住。有国家的惠残政策做后盾,我也就说句话,跑跑腿的事。
如今,小信豪十八岁了!阳光、帅气,不仅能与人简单的交流,还学会了跳舞、打球、刻瓷,参演的舞蹈荣获省残疾人汇演二等奖,2021年7月,他考上了中专!被济南特教中心服装设计班录取了。姐姐海燕学会了哑语,毕业后,我把她送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去年“五一”结了婚,小夫妻开起了修车店,每月收入可观,现在海燕已是一位幸福的妈妈了。
孙来仪村陈和英,瘫痪在床三十多年,见到她时我心里一颤,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全身肌肉严重萎缩,整个人才40多斤,身子弯曲成弧形,躺不平,也坐不直。我问她为啥不早点去评残?她说:“唉!出不去门呀!”我心疼地说:“姐,对不起,是我来晚啦!”我录了视频采集了信息,半月后,证出来了,我又帮她申请了每月300元的生活和护理补贴,并把一辆崭新的轮椅送到她的家中。她激动地说:“这回好了,不光每月能领到钱,还能出门晒晒太阳了!”
“脱贫攻坚”期间,我遍访了659名贫困残疾人,据实填写659份评估表和服务卡,逐一为他们落实了扶贫助残政策,帮助他们解决了出行、如厕、洗浴的难题。摸排出389名疑似残疾人,第一时间全部落实了残疾鉴定工作,截至目前我街道共有残疾人1939人,其中新办证593人,到期换证541人,等级变更67人。安装假肢29人,实施残疾儿童康复项目26人,累计发放康复床、轮椅、太阳能、助行器、坐便椅、盲杖、智能手环等辅具1325件,达到了精准康复和无障碍改造全覆盖。
近年来,我一直为临齐街道16到59岁的精神智力三、四级困难残疾人,申请政府购买的第三方上门送托养服务。累计开展“送托养”服务30余次,服务困难残疾人1000余人次,推荐了王吉军等百余名残疾人,每年分两批参加残疾人技能培训班。涌现出了“市级致富能手”李溪、穆居前、柴洪亮、“省级创业标兵”郑宪华等身残志坚的楷模;折翼的天使窦伟华、穆居前登上了陵城区“乡村振兴杯”创新创业大赛的领奖台,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2021年国庆期间,我带领全街道 25余名残疾人来到红嫂影视基地和孟良崮战役博物馆,参加了区残联举办的“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看一场电影、参加一次文化活动、读一本书”的五个一活动,让他们重温红色历史,弘扬沂蒙精神。今年2月份,帮助金都电子申请了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并先后介绍了22名残疾人进公司工作,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5月11日,全省第一家品牌项目以党建带残建,集康复、日间照料、辅助就业于一体的红色“如康家园”落地我街道西街、西关党群服务中心,并全方位投入使用,目前已经通过了省市级领导的验收,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党的助残政策给残疾人带来崭新的生活。毕业于特教学校的邢佳昕圆了大学梦;安上假肢的韩永军能出门溜达了;贫困残疾人杨海林洗上了热水澡;肢残老人盛桂荣有移动坐便椅,再也不为上厕所发愁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九年了,我忙碌并快乐着……我惦记着每一个残疾人的挂心事,渐渐地办公室多起了一面面锦旗,我也荣获了市残联系统先进个人,并当选市肢协副主席、省残代会代表。这些是荣誉也是激励,在脱贫攻坚的这场硬仗中,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钢筋铁骨”的我没有掉队!在党的政策惠及下,残疾人朋友也没有掉队!还是那句话:就算生活给了我无尽的苦难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因为“经历”所以珍惜,因为“经历”所以无畏,也是因为“经历”让我诠释了生命存在的美好和无私奉献的意义!
现在,我依旧快乐地骑着电动小四轮,继续行驶在为残疾人服务的乡村小路上,带领着154个村的1939名残疾人站起来,走出去,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