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也不能只是将知识存放在脑海中,而是要将所学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我们应该将知识与行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促进知识的深化和提升。正如一句名言所说:“只有行动者才能实现知识的初步,而只有实践者才能达到知识的成就。”无论是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实现。
实践育人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价值导向,在新时代尤为重要。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过程,也是道德在不断内化和外化的转变中获得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只有深入社会,才能真正融入社会,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塑造人的全面发展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建立起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在高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内涵和育人层次,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
高校实践课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坚持实践教育的原则,即通过实践来学习,再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才干,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向课程化、项目化、基地化、网络化、社会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可以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有机结合。我们深入挖掘社会实践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教育价值功能,注重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提高他们为国家服务的水平,推动他们在不断融入国家和社会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途径。为了塑造优秀的大学生,我们从培养政治素养、精神品质、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促进勇毅笃行。
首先,我们将关注国家大型主场外交、赛会赛事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以实现青年服务国家的目标。通过参与这些重大政治服务,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的发展,提升政治意识,坚定爱国情怀和报国行动,从而与祖国同频共振,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我们通过实践项目如“笃行计划”等,鼓励大学生深入群众、扎根一线。在实践学习和向人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激发志愿奉献精神,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第三,我们发挥大学生的专业和智力优势,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大学生西部计划等,支援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和教育事业。大学生要主动承担积极的角色,在不断积累人生经历的过程中磨砺意志品德,培养道德情操。
最后,我们通过理论宣讲、社会调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个过程,大学生能够内化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实现政治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等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形成高尚的人格。
创新高校育人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实践育人是重要手段之一。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角度出发,实践育人致力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实践育人创新工作体系。首先,建设权责明晰的实践育人组织管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常态运行机制。其次,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实践育人支持保障体系,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经费考虑,加大投入保障,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提升社会效益,完善相关制度,保障社会实践有序开展。再次,构建公正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设定实践学分,实行综合测评加分,通过正向激励方式激发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活力。最后,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全员参与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加强高校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实践基地、教学单位和职能机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长效协同对话机制,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7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