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原貌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唐诗飞传
才到武威三个月,老大高仙芝就吃了败仗,不得已只好跟着老大班师回朝,回到长安时,已经是初秋时节。老大吃了败仗,岑参谋亦难逃干系,被皇帝骂几句是小事,搞不好怕是要丢官。回师路上岑参谋无心赏风景,刚开始练习的边塞诗也被放在了脑后,只想着回京述职的事情,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休息好了。
岑参谋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岁会说话,三岁会走路,五岁会写字,七岁可以写文章,文风独特,惜字如金,直切主题。
十五岁参加院试,凭一篇《我的宰相曾祖父》顺利获得全市第一名,随后又被评为棘阳文学新星,文章在全市内参中刊登传阅。
十六岁参加乡试,一篇《我宰相堂伯祖父》让岑参谋一鸣惊人,被直接保送为举人。不过岑参谋为人谦虚谨慎,放弃了保送举人的机会。
十七岁时,亲自到长安参加了贡试,凭借一篇《我的宰相堂伯父》顺利拔得头筹,靠实力拿到了举人文凭。据后来的主考官回忆说,岑参谋的这篇文章对家族情谊的描写细腻,人物特征显著、情感真挚、感人肺腑,至今回忆起来都叫人忍不住泪目。
殿试时,岑参谋改变了以往的写作风格,作了一篇情感饱满的议论文《我的父亲:三代宰相之家的悲惨遭遇》,讲述了自己父亲尽管经纶满腹,却总是受到同僚排挤,没有机会报效祖国的悲壮情怀,也侧面说明了岑家为官清廉,同时借三个宰相长辈之口,表达了对岑参谋这一代的担忧。情感之真切,描写之细腻,语句之对仗,文字之工整,无不让阅卷考官为之动容,皇帝阅完岑参谋的文章,赞叹才华之余,内疚感也涌现心头,久久不能褪去,朱笔一批,直接给岑参谋点了个状元,后来在左拾遗们的力荐下,才勉为其难的改为了榜眼,理由是满则溢、盈则亏,要给岑参谋留出发展空间。
岑参谋进士及第后,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岑参谋是三代宰相之后,守选三年,尽管还没有走入仕途,找岑参谋说亲的、送礼的、托关系的、念旧情的接踵而至,一时间门庭若市,扰的岑参谋心烦意乱,只好出门远游,三年时间,游历大江南北,拜访了大官名儒,玩的不亦乐乎。
转眼间,三年的守选期到了,在唐代,这样的三代宰相之后也是绝无仅有,如何安排岑参谋,竟然让皇帝也一时间犯了难。一日,在批阅高仙芝的任命文件时,受到了启发,不如让这小子先到塞外战场上历练历练,立了军功,将来提拔时也少了一些口舌。于是岑参谋就成了真正的岑参谋,跟着高老大去了武威前线。
去塞外,原本被给予厚望立军功的,让岑参谋始料未及的是不但没有帮高老大谋划好,还吃了个败仗,愧对列祖列宗也就算了,反正看不见他们,可他想起满脸失落的皇帝的脸,岑参谋想死的心都有了。
尽管两个月没休息好,回长安第二天,岑参谋还是第一时间就约上了高适、薛据、杜甫、储光曦等一众好友去参拜慈恩寺,一来散散心,排解一下苦闷,二来请这几位好友也帮忙出出主意,如何能更从容的应对这次败兵。
慈恩寺出来后,几位好友来到了醉仙楼把酒言欢。酒足饭饱后照例是和诗会,岑参谋是组局者,敬酒时被杜甫、储光曦多灌了几杯,心里有些不满意,因此在和诗的标题里仅点名高适、薛据两个人,刻意隐去了杜甫和储光曦,于是这首诗的标题就变成了《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