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研报告汇编
(55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作为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导向的“十项行动”之一,是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沿着A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经实地调研发现,我市部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效果不够显著。因此,要从推进智慧党建、构建创新机制、提升引领能力、推动全民参与等方面持续改进和优化,确保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落地落实,不断开创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
一、存在问题
1.“党建+智慧社区”建设有待提升和创新。当前,我市智慧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往往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就目前的建设现状来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还存在一定的盲点,使得智慧社区的业务体系尚不成熟,智能化管理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老旧社区存在车辆和人员出入口管理系统不完善、社区监控和安防设施不健全、物业管理机制不到位、社区服务平台功能不足等问题,相比新兴社区对智慧化改造需求更加迫切和必要。但是,老旧社区的智慧化改造所需的成本投入、资金费用和施工难度又都高于新兴社区,这些都给社区智慧化转型升级带来较大挑战。
2.党组织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经调研发现,我市虽然已推进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但是社区治理中仍存在“各自为政”“各管一摊”、基层治理条块融合度不高、“小马拉大车”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权责关系的模糊化与利益诉求的不统一;另一方面,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对社区党建认识不到位,共建意识不强,与社区沟通紧密程度不高。由于“相融共建、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树得不牢,导致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职责不清晰,造成一些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间的共建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难以形成与辖区内的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社会组织间联建共建的治理合力。
3.急需补强社区治理的短板弱项。经过新冠疫情防控实践,社区治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弱项。例如,基层社区专业人才匮乏、社区应急处置能力欠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更新滞后,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应急管理组织架构松散,缺乏统一建设规范和标准,设施配备参差不齐,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不科学现象;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机制牵引不足,社会组织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和制约社区服务功能的提升,也会造成社区治理整体效能低下。
4.人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不足。新形势下的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更强调坚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目标导向。但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居民只关心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普遍缺乏利益共同体意识,存在参与意识淡薄、参与心态冷漠、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部分社区党组织对普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员能力不足,凝聚党群“大合力”意识不够强烈。同时,有些热心居民虽然有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动力,但往往不知道参与的渠道,或者即便通过相关渠道参与到治理过程中,却得不到街道和居委会的认可与支持,久而久之,容易激发不满情绪,直接影响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应对策略
1.加快推进“智慧党建+智慧社区”融合创新。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党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一项重要任务。一是依托大数据打造智慧党建服务平台。把推进智慧党建作为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有效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信息网络,构建社区管理端与居民需求端“两端协同”的数字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党建引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智慧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深度融合、协同共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数字化解决方案,提高为民服务精度,实现社区治理更加智慧、更加精细。二是有序推进现有社区设施智能化升级。结合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更新提升工程,利用智能感知、智能采集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以人、地、物、组织为基础的社区资源库系统,加强对社区建筑数量、标准地址、实住人数、流动人口等数据的分析处理,推进智能监控、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等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打造线上服务与线下社区空间相结合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三是逐步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一键通办”。进一步完善手机APP、微信、网上服务大厅等快捷线上操作渠道,积极搭建小区、街道、各委办局联动保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疾病救助、安全应急呼救、消防、防盗、卫生和水、电、燃气、管道维修、家庭保洁、家庭护理等公共安全和便民服务事项“一键通办”,让社区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实现办事“不见面”、服务“不打折”,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
2.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机制。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机制是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是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定位,建立正向推动、负面约束“两项清单”,构建市、区两级部门与街道社区联动共建、问题化解、结对帮扶的长效合作机制,尽快制定街道党工委工作规则、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意见、社区党委书记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健全以居民满意为导向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动态评价机制,形成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二是优化完善社区党组织功能设置。以增强社区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为切入点,纵向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四级架构,横向建立以大党委为基础的党建联盟,依托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将社区各类资源统一纳入党组织领导范畴,疏通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平台,调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单位资源向社区聚合。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费保障机制。依托财政资金扶持、政府购买服务、费随事转补贴等方式,积极推动资源、力量、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积聚,通过财税政策倾斜等方式,积极引导支持公益助投、慈善基金、社会捐助等社会资本以及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驻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基层治理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3.多渠道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是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治理工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功能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强党建引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把社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推行社区书记、社工队伍分类培养,制定社区人才培养两年行动规划,重点加强社区书记抓党建、带队伍、破难题的能力建设,推动构建城市社区“头雁引领”“雏鹰培育”、强基固本等人才梯队,打造适应社区治理需求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依托专兼职网格员力量解决社区治理“温度”问题。二是推动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平急转换衔接”工作难题,尽快出台多样化空间建筑标准、灾害保险、应急预案、预警系统、应急处置、救援培训等系统政策,增加社区应急管理器物投入,储备必要急救、医疗等应急资源,广泛开展社区安全教育、应急演练等工作,实现社区治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双提升。三是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适时出台我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相关制度文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培育孵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有效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行“小项目大范围”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支持方式,鼓励居民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制定和享受社区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有效解决社区治理管得过细、任务繁重、运行僵化等治理难题。
4.积极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全民参与。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在参与中共享治理成果,是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一是充分激活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按照“小办公,大服务”的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载体平台,通过打造红色议事厅、党建联席会、社区研学营等服务形式,推动社区服务事项延时错时办理、社工代办、掌上平台通办。积极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普及民主协商方法,有效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参与黏性。二是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全面掌握社区治理人才需求,充分挖掘退休干部、专业人才、意见领袖、热心居民等治理资源,分类打造适合基层治理实际的协商议事、志愿服务、专家智囊、文明实践等机制平台,逐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有事儿大家议”的良好治理氛围,在治理中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让社区成为有机治理共同体。三是推动党建引领向新兴群体延伸。按照“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资源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社区党组织领导力量向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就业群体延伸拓展,加快建设暖心驿站、司机之家、快递小哥服务站等载体平台,打造适合新兴就业群体的“一站式”问题解决机制,将新兴就业群体“最活跃的地带”打造成党建“最坚强的阵地”。
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X县是百万人口大县,总人口位列全省第三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现有常住人口25.8万人,人口密度较大。近年来,城区交通拥堵,车辆行人违章,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和占道经营,市民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部分小区脏乱差等问题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容貌环境秩序和市民的身心健康,加之过去执法管理工作手段单一,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矛盾冲突时有发生,造成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意见很大。为治理城市顽疾,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工作,县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各类顽疾得到有效治理,成功破解了城市管理工作难题。
一、主要做法
邀请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标准编制设计方案,并公开定向招标,向社会购买服务,由中国联通市分公司全额投资建成数字城管一期工程,并提供5年租赁服务,年度租赁服务费为223万元。
(一)智能视频监控“全覆盖”。以城管执法服务热线“12319”为基础,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技术,构建数字化城管网络体系。对建成区20平方公里的基础数据普查并全部采集实景三维影像数据,除按照住建部要求建设无线数据采集、监督中心受理、大屏幕监督指挥等9个基础业务子系统外,还拓展建设城乡环境综合问题治理库、违法停车数字管理、渣土清运数字管理等11个应用子系统。系统平台共采集录入城区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等城市部件超过17万个,其特有的“身份证”标识代码能迅速找到部件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确保城市管理监管全覆盖。公安、城管执法部门共享200余个“天网”监控点位和76个数字城管监控点位、4辆移动监控、60部单兵视频监控设备,对城区动态秩序真正实现“全路段、全覆盖、智能化、可视化”监管。
(二)问题发现处置“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与“12319”服务热线有机结合,采用“一级指挥、二级处置、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为核心,以一线巡查队员、相关职能部门为处置部门。高清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检测,实时抓拍违法停车行为;执法巡逻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可全程记录巡查过程,将巡查情况实时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对车辆通行困难的街巷,单兵视频监控设备将巡查发现的问题与照片图像实时上传至平台。监督指挥中心通过后台视频影像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人员调度、发出处置问题指令。特别是在数字化城管模式下,相关职能部门、属地镇政府、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责更加明晰,视频技术手段实时采集的事件、部件问题以及投诉举报、上级交办的城市管理等问题均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规范办理,形成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实时处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三)资源共建共享“全参与”。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部门共建共享,共享符合城管事(部)件信息采集要求的公安“天网”监控布点200个左右,共享数字城管的智能视频分析监控点位76个,实现了数字城管信息系统与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公安道路交通违章处理信息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系统创新开发全民数字城管APP监督软件,畅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高效便捷通道。市民既可以是城市管理监督员,又可以是兼职信息采集员,可通过“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门户网站下载安装“市民通”软件,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监督,逐步走出“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事”的误区,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城市管理问题和建议。政府也可利用全民数字城管服务平台,及时进行舆情收集与分析,将可能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考核评价“全量化”。城市管理工作干得好不好,以往多是打“印象分”,城市管理习惯于被动接受任务,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时有发生。而数字城管模式下,相关职能部门、属地镇政府、社区职责一目了然,工作成效用数据说话,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系统平台更是对每一个问题在置期届满时由电脑自动生成评价。基于系统实时生成的大量基础数据无形中建立的监督评价体系,使对各责任部门、相关人员的综合绩效评价由过去凭主观印象评价变为客观数据评价,更加科学规范,也促进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主动加压、主动作为、主动服务,做到了早介入、早知情、早处理。同时,依托数字城管系统形成的科学规范的监督评价体系,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对城市管理的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二、主要成效
数字化城管虽然只是引入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但在具体实施中,却达到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理想效果。截至目前,累计接受市民投诉、举报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500余件,视频督办一线人员纠正、处理影响城市容貌秩序的事件3500余件,视频自动抓拍并处罚违反临时停车规定、违反禁令标志的车辆19362辆,为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查处治安案件复制视频资料20次,推动城市管理从城管部门一家“独唱”转变为政府领导、城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大合唱”。
(一)市容市貌和运行秩序实现大跃升。传统管理是静止、被动的,而“数字城管”改变传统城市管理的理念、流程和方法,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在现场、监督在现场、反馈在现场、最后检验还在现场,形成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新机制。实时管理、动态管理、可视化管理,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流程,加快了反应速度。指挥大厅大屏幕系统实现了城市容貌秩序管理的可视化,督查人员可及时发现并高效快速地解决街面容貌秩序问题;高清智能视频分析监控系统,全天候抓拍违法停车行为,实现与公安交警对城市秩序的共治共管,违法停车、占道经营等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明显减少,有效舒缓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强化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及时发现、查处渣土运输车跑冒滴漏的问题,市容市貌和城市运行秩序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执法手段和执法水平实现大跃升。指挥大厅大屏幕系统对城市容貌秩序管理的可视化,强化了对一线执法管理人员工作实效的适时监督;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单兵视频系统,同步传输执法人员的执法管理情况。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的全程记录,将行政执法权力装进“数据的铁笼”,让权力运行处处留痕。同时,可视化管理执法一定程序上强化了执法人员人身安全保障,阻碍执法的事件大幅减少,有效解决了阻碍执法、暴力执法中取证难问题。
(三)政企共赢和联动协作实现大跃升。一方面,引入的系统由中标单位负责建设和维护,若该系统由政府建设,设备及安装和维护的费用每年投入将不低于500万元,且管理运行成本更高。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有部分收益,实现了政企共赢。另一方面,数字城管系统将住建、环保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77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