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2,上半年当时在上海,受疫情封控影响以及工作上的不如意,心情一度很低落,于是就找了一些书看,消解烦恼。
首先阅读的是政治方面的书——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和《1984》。这是我第二次看这两本书,第一次阅读时还在上大学,那时看《动物庄园》很马虎,看完之后情节都没记住多少,甚至都不能说看过。相比于《1984》看的就认真许多,现在就只记得大致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对主人公温斯顿帮邻居疏通厨房水池的这个生活场景印象最为深刻。
这次重读,发现《动物庄园》出乎意料的好看,每个动物性格分明,各自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故事简单却深刻。讲的是农场的动物们不堪忍受主人的奴役,赶走了主人,占领了农场,并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却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依旧被新的领导者压迫奴役。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群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是默默工作任劳任怨的老马,是聪明理性独立思考的驴,还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利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母鸡。而决定动物们生活幸福又取决于领导者,书中的新任领导者拿破仑偏偏又城府极深,阴险暴虐。个体再怎么辛苦工作依旧被剥削,享受不到应有的回报,作为多年打工人,对此应该比较感同身受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作者是记者的缘故,亦或是翻译者的水平很高,看《1984》阅读体验很不错,行文流畅,情节切换就像看电影一般自然。现在回想起来,我找到了一些原因。书中描述的故事背景是一个高度集权统治的社会,所有人思想被禁锢,言谈举止被24小时监控,每天还要宣誓喊口号,过着单调统一的生活。书中以温斯顿的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他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丰富的内心活动,比如明明没什么交际,却因为邻居突然上门的求助,感到一阵慌张,对走廊上有过目光接触的女性也会心生怀疑对方是不是在监视自己。一直高度敏感,谨小慎微的隐藏心事,仿佛我就是温斯顿心中的鬼,虽没做什么坏事,但就怕自己被领导的耳目察觉。整个故事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场景切换,就像《武林外传》所有的故事在一个客栈里就能讲完,这应该算是阅读流畅的原因之一。书中塑造的环境显得很压抑,就温斯顿的爱情算的上是乌云中匆匆洒下的的一束温暖阳光,但在集权时代,这抹爱情曙光也毫无例外地被扼杀摧毁,所幸我们现在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会,书中描述的可怕统治离我们如此遥远,但它却时刻警示着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这样的统治存在过,说不定还会重蹈覆辙,我们得永远去提醒自己不要踏上这条危险的道路。
下面两本是有关为人处世的书,但我更想提的是里面涉及的教育。一本是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本是民国的教育家夏丏尊的《中年人的寂寞》。朱老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算是比较有名的,之前李开复老师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在网上引起很多人的追捧,就是借鉴了朱光潜的十二封信。十二封信中,谈立志、谈读书、谈社会运动、谈审美…从各个方面去塑造青年人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书信写出距今将近百年,百年里朝代更迭,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困惑,即使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朱老的书信依旧散发着启人心智的智慧,让我们求富贵、做学问、品真情、立三观的过程中,找到最朴素真切的答案。
夏丏尊的名字估计很多人没听说过,毕竟做了大半辈子的中学老师,名气不如他的友人鲁迅和李叔同,但他绝对算的上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书中回忆了一段他当舍监的往事,舍监就是现在的宿管员,在当时的学校里最不受学生待见,学生经常玩弄欺负舍监,甚至有的舍监都被气死了,这种情况下导致学校里竟然找不到人当舍监了。夏先生却自告奋勇的接替上了这个职位,就靠着一颗赴死之心。当学生们恐吓他喊出打的口号时,他直接走上前去,一人面对数百名学生,仿佛身后千军万马,毫不退缩,呵斥道:“我不怕打,你来打吧。”这一句大有张飞喝断当阳桥之势,吓得学生们直接当场认怂。当有学生无故请假旷课,他就拉着学生讲道理,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学生怎么受得了,毕竟孙悟空也怕唐僧的碎碎念呀,只好乖乖回去上课。晚上查寝,遇到私点蜡烛的就没收蜡烛,学生与他争辩,他就开始讲道理,一直讲到学生自觉理亏,乖乖去睡觉,就这样学生们气的背地里给他起了个阎罗王的绰号,但从心底里,他们都非常敬畏这个敢于豁出性命的老师,至此几年里学生们都安分守己,不敢旷课。
书中还记录了一些与朋友相处的往事,其中写鲁迅先生的那篇最为有趣。当时他们在同一所中学教书。鲁迅先生兼带生理课,应同学们要求讲生殖系统,鲁迅先生答应了,但要求听课时不许笑,因为这是一场很严肃的课。读到这里时,我就想鲁迅先生是不是之前有过这样的授课经验,知道学生听到这些都会笑场,所以提前立下这个规矩。后来这堂课学生们都听得极其认真,对其都是称赞不已,导致没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后悔不迭,甚至主动向鲁迅先生借讲义去学习,鲁迅先生对学生如此好学的行为十分高兴,欣然予之。但当学生阅读讲义时,发现自己居然在看天书!原来鲁迅先生故意用大量的古语,将讲义中的一些词汇二次处理,如男性生殖器官用“了”代替,女性生殖器官用“也”代替。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是懂马赛克的。
全书最打动我的是一篇有关夏老先生对学生的劝导,文章的题目叫《你须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原篇。当时中国经济凋零,很多学生家境贫寒,升学无望,继续读书家里负担不起;不读书进入社会又找不到工作,感觉前途黑暗,目睹国家衰败,满腔热血想为国家做些什么,却无能为力,种种困扰,让许多学生郁闷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夏老先生对此,指出不能继续上高中读大学是非常平常的事,不用为不能升学感到悲观,先给学生们泼一盆冷水。然后去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境,做不了读书的士不要紧,士只是封建时代留下的虚名,化士为商,化士为农,化士为兵,从各个行业去发掘生存之道,养活自己。学校的文凭不能证明你的能力,只有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提升自己,培养与职业相称的实力,才能去应对时代的变化,这样每个人慢慢变得强大,国家也会逐渐强大。这一番劝导,让当时沮丧的我阅读后心情也大感宽慰,重新燃起面对困境的勇气与斗志。
介绍完前面的几本,最后一本是卡夫卡的小说《失踪的人》。以前我一直觉得卡夫卡的小说很难读,到现在依旧如此,原因在于小说经常用大量密集的对话去推动故事发展,人物的性格、故事的发展,细节又全都隐藏在这些对话里,看的比较费脑子。第一章司炉就是劝退篇,在一个办公室里的对话,就能写上几万字,然后来个猝不及防的转折,进入下一个场景。当你熬过第一章,故事开始变得有意思了,这里我不介绍小说的内容了,因为这篇小说有好几处精彩的转折,如果把故事做个概述,大家知道了故事的走向,就丧失了读这篇小说的乐趣。当读完本书时,我觉得卡夫卡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当主人公被昔日朋友囚禁起来,当做仆人奴役时,他好几次逃跑都失败了,看的我一阵绝望。在心底里我认为主人公应该有着不错的运气,在某个时刻爆发的勇气让他逃离魔爪,走向幸福,可是作者却一直浇灭我的希望,告诉你这就是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给你机会跑,再把你抓回来蹂躏,再给你机会跑,然后再抓回来,如此反复,我仿佛成了老鼠,作者是那只猫。卡夫卡就是靠着这股近乎冷酷的冷静,讲述反抗也会失败的故事,让读者变得不再热血,冷静的去迎接绝望。
至此,五本书全都介绍完了,其实2022年看完的不止这几本,有几本书没看完就弃了,有的书实在是看不下去,很大一部原因是由于书太厚了…有的书看完又没有太多的感触。上面的几本比较打动我。除了夏丏尊的《中年人的寂寞》,其余都是名篇,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当然夏先生这本书可是个宝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