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 《易》与太极图
现代所有研究《易》学的著作中,都配上太极八卦图,却很少讲太极图的起源。今略作浅说如下:
太极八卦图及其学说,出自东汉的道士魏伯阳,他的学术师承,可追朔老子为祖师,也注重修身,养生。其所著《周易参同契》,借《易》象以论炼丹术,又取天地法象,与人身相参合,故曰“参同”。其阴阳升降,五行生克与《黄帝内经》相印证。
(注:魏伯阳的太极八卦图,本是用于修炼仙丹的,类似于现代的工业制程图。如阴阳升降是物质数量多少,五行是五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纳甲爻辰是炼丹的时间变化,《西游记》太上老君炼丹炉,就是以此为原型的。)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在《书录解题》说:“《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明镜图诀》一卷,真一子彭晓撰。有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斗枢建子午图、将指天罡图、昏见图、辰见图、九宫八卦图、八卦纳甲图、含元播精图、三五归一图。”上面这些图是道家炼丹专用的,大概是炼制仙丹的过程图。彭晓是唐末五代道士,在注释魏伯阳《参同契》时,以魏氏为蓝本,再作《参同契分章通复义》一书。
(注:北宋大儒周敦颐,把水火匡廓图、三五至精图、三五归一图三图合一,窃道教成果后,成为儒家理学的太极图之一,此图未流传于世。仅存于周氏《通书》。)
据彭晓在该书《序》称,广政丁未,乃蜀主孟昶年号,广政十年为丁未,也是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亦在陈抟之前,可见阴阳八卦图,在唐及五代已有流传。彭氏更称伯阳“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瞻文词,通诸纬候,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其妙”。从彭氏话语可见魏伯阳所受易来自道家,其所获《龙虎经》及斗建水火各图,据传是河上公所作。
由于道教自创立起,就派别林立,各师各法并不统一,甚至师出同门,也泾渭分明。所以,才有五花八门的太极图,八卦图。道教的符箓据说是驱瘟神,避邪恶的,太极八卦图一开始,是用来炼丹的。《西游记》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就是依据九宫八卦图制作的。
也就是说,现在通行的太极八卦图,包括罗盘,都源于道教,并非儒家。唐朝《真元妙品经》已载有太极图,叫“太极先天图”,是一圆图。分黑白三层,左右相错,中分金木水火土五行,下是两圆圈。这是其中的太极图。
宋朝大儒朱熹,晚年信道教,注《参同契》,悟出其源流虽出于《易》,必有秘传图箓藏于道观,故嘱蔡西山入陕蜀求之。蔡西山在蜀地觅得三图,视为珍宝秘藏。这三图的其中一图,即是今世俗所见的太极图。
此图在元朝时,由蔡西山的后人传出,至明朝初盛行于世,今则家喻户晓,人人知之识之。
(注:明朝理学家来知德,也作过类似的太极图,大体与蔡氏图一致,只加阴阳鱼眼,可谓苦心造诣,却难与蔡图争高下。)
今所盛行,仅蔡西山一图,开始仅用来辟邪镇恶的,与八卦合而为一。至明朝中后期,道教受儒家理学影响,把太极图八卦图合二为一,制作了中国的罗盘,创新为风水学术的理气派。(注:道教来源于道家,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道教讲究术,具有科学技术的一面,道家讲究思想,是哲学范围。)
太极图、八卦图是道家思想的成果,与《易》无关,更与儒家无关。且今世通行的《易》,因道教太极图名扬海内外,却少人知源流。
《易经》系列讲座己完结,如有不对,敬请各位易学大师指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