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党课: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
    同志们:
    进入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内涵进一步拓展,逐步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党建引领逐渐从政策话语向实践话语和学术话语拓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坚强战斗堡垒”。既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也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引领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的过程中,党建引领既是落实“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的内在要求,又是贯穿基层治理实践的现实机制。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
    同时拥有革命党、领导党和执政党“三重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广泛的治理功能。党的全面领导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持续有效的政治保障,党的政治功能保证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政治方向,严密组织体系凝聚了基层治理的有效资源。领导、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五维要素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序运转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领导要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核心前提
    中国共产党是基层治理的总体领导者、多元社会资源的整合者、公共事务多方参与的倡导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关键要正确理解基层治理中的“总揽全局”和“党委领导”的内涵。“总揽全局”意味着各级党委要在治理过程中立足全党工作大局、社会发展全局和时代发展变局,抓住主要矛盾,注意战略性、方向性和前瞻性问题,把好政治方向,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党委领导”体现在政治方向把握、公共价值引领、区域性共治平台搭建、治理资源整合优化等方面。其中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的关系,即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党政关系问题;二是党委领导和社会协同的关系,即如何在治理过程中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培育社会自主性的问题。党的领导优势具体体现在:党组织拥有的政治权威性使党的指示、决策、态度等能够获得基层社会的广泛信任、认可;党组织拥有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通过其政治权威性能够对基层社会、群众进行组织动员;党组织拥有最高创制权,其意志主张能够经过合法程序转化为具体的可持续的政策、制度和规范;党组织相对于其他治理主体拥有最高配置权,通过其组织体系能够调动基层党组织、党员,进而调动和配置党组织所在单位人、财、物、权等资源。
    (二)政治要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方向保障
    政治属性是政党本质的彰显,政治方向是事关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首先,政治领导力是党对社会治理各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影响能力,是对社会力量、市场力量以及自治力量的整合、动员、统筹和协调。一是要正确理解政治要素同行政要素的区别,政治要素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凝聚共识、资源协调、利益整合、诉求表达、服务供给、动员群众等;我国政治体制下,行政从属于政治,其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具体政策的执行中。党建引领机制可以有效弥补行政治理体制的不足。以党建引领为轴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体制机制引领,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以基层问题为导向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悬置问题。二是正确认识政治和业务的辩证关系。政治和业务具有高度一致性。“坚决防止和纠正把政治和业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确保政治和业务融为一体、高度统一”。其次,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辨别能力。政治辨别能力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作出决断的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具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提高把握方向、大势和全局的能力,对基层治理形势做出及时的分析和预判。最后,营造基层治理的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指各类政治主体在一定政治环境下的互动状态,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基层治理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三)思想要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念导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重视思想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多元的背景下,人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各种思潮、观点空前活跃,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掌握思想意识工作的主动权,把党的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区文化建设融合起来,在基层治理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首先,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不仅是在经济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同时也是凝聚着知识、情感、观念等各种意识理性要素和感性要素的复合体,蕴含着对世界、社会和人生深刻的认知和感悟。理想信念表现在社会群体中就是群体团结奋斗精神源泉的共同理想,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表现在个体上就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性的精神追求,其本质是社会主流核心价值的凝结。其次,勇于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中,增强话语说服力。深化改革新阶层出现形成的多元利益格局,必然引起思想领域的多样多变,因而要求在理论创新中增强对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的阐释力、说服力,话语表达的内容要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利益群体不断分化,新兴阶层不断涌现,要时刻关注不同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治表达,用党和政府具体政策的实效,切实解决好人民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最后,党的思想、理论和话语能否被群众真正地理解并内化,关键在于党员群体的身体力行。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核心主体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影响力的发挥既要依赖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更要依赖于主体能否亲身践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四)组织要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行动依托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不断构建和形成了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具有强大组织优势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构成的严密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深度嵌入国家和社会中,是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政治组织。首先,党的基层组织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相联系,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承担着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的职责。中国共产党按照工作和居住区域组建党的基层组织,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使党的组织嵌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党的组织能够涉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从纵向组织设置来看,党的组织体系贯穿了中央、省、市、区县、乡镇、社区和农村。从横向延伸来看,党的组织体系覆盖了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城市社区、两新组织、农村、互联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的有形有效覆盖使党的领导能够落实到基层治理前沿。其次,基层党组织能够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夯实党的组织体系根基。基层党建的内容和形式逐步扩展,从传统的单位党建、居民区党建、农村党建,逐步拓展形成依托农业合作社、金融商业楼宇、各类园区、商业协会的楼宇党建、园区党建、产业链党建、商圈党建、行业党建等新形式。
    (五)制度要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建设和法治化建设是党领导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以法治为基础建构的,法治是执政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撑,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制度要素”不仅包括党员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系列党内法规、条例和规定,还包括工作中的制度意识,以党建制度化带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
基层治理的有序推进依赖于一定的法律和规范,以制度化的方式推进党的群众路线,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予以明确,以相应的规范程序推进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基层治理的规章制度。党章中关于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进一步具体深化,二十大党章修正案第三十三条对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8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