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学校计划10000字)

高校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盯“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聚焦“双高计划”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两翼、五重点”主要任务,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关键,以推进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五金”建设为主题,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和标志性成果水平,着力提高省级年度绩效考核等级,力争入选新一轮“双高计划”行列,积极申办本科医学院校,奋力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创学校建设的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1.加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开展二级党组织学习巡听旁听,定期督查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落实情况。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采取“理论宣讲+专题辅导+集中研讨+基层调研+互动交流”模式,完善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五种学习方式”制度化机制。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月计划,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强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引导全校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加强思想引领,抓实师生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坚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全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机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定期通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制度,开展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加强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内容建设和阵地管理,构建协同联动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强化宣传教育,构建宣传矩阵,建设以网宣员为主力的高素质信息员队伍。创新“微党课”“微视频”等学习形式,开展系列读书、征文活动,打造大讲堂等学习阵地。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不少于20篇。
    3.加强组织引领,全面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学校“标杆系部”“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联创活动。出台《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做好基层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基层党建督查考核和“两个议事规则”执行情况的督导检查。扎实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党务骨干队伍培训班。培育一批专题示范微党课、精品党课。深化“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争创全国、全省样板党支部1-2个,提升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4.加强能力提升,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分层、分批培训各级党员干部,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按照“两优一先”工作要求,培养、选拔、表彰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示范引领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坚持好干部标准,着力选用政治过硬、具备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能力的优秀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发现、培养和使用力度。完成科级干部的选任和调整工作,适时开展中层干部调整,优化干部结构,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开展“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发现身边爱岗敬业、为民服务、创新创效、廉洁守纪等各类榜样,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营造学做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
    5.加强作风养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开展机关作风网上评议,教职工满意度达95%以上。持续整治“四风”问题,深化治理维护师生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健全廉政风险的防控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开展党章党规**教育和警示教育不少于2次,提高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法律意识。涵养廉洁文化,组织开展学校廉洁文化活动,注重宣扬勤廉典范,营造崇尚廉洁的校园氛围。
    6.加强品牌创建,推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共促,使党建品牌建设过程成为解决问题、提升质量、推动发展的过程。结合“双高计划”“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和“升本”等关切的重点问题,搭建党建活动载体,资助一批“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党建品牌,重点打造2-3个“党建创新案例”、2-3个“书记创新项目”,在服务党建发展、推动业务落实上展现积极作为,形成抓党建、促业务、创品牌的强大合力,推动学校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培育“三全育人”典型学校。积极争创国家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制定2024年“三全育人”任务清单,研究出台“三全育人”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开展校级“三全育人”教学系培育,构建五育并举、德技并修,全员协同、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育人工作格局。紧密结合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环节,培育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做出亮点,推出一批有突破、有创新、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培育全国“三全育人”典型案例1-2个。
    2.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打造思政“金课”。持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实施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专职思政课教师、党务及管理队伍培训和学历提升。打造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培育省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1个、思政课示范课堂1-2个、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2个;力争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召开全校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近年来的教学工作成绩,科学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课堂革命”,加强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研究,重点培育5门线上核心课程建设;3门线下核心课程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新型教学模式,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比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申报省级教改项目、教学成果奖,做好各类各级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成果展示活动,推动教研室达标创优。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培育质量文化。加强现代化教学场景建设,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提升教师智慧教学能力。支持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
    4.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健全完善学校教材规划建设机制,加快建设养老、托育、健康服务等领域专业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的教材编写方式,编写新形态教材5-8本,实现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依据“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方案,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材建设,结合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完成5门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年度建设任务。
    5.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对接卫生健康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基础、急需、新兴专业建设。组织校内专业评价,强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大对国家、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投入。护理、药学2个专业群要将组群逻辑和核心专业研究透彻,做到组群逻辑清晰,人才培养面向准确,找准专业群定位,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对专业群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梳理,积极申报入选国家新一轮“双高计划”。
    6.增强学生工作实效。组织、举办辅导员专项培训班,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培育选树最美辅导员、辅导员年度人物,力争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奖项1个;入选国家级最美高校辅导员或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完善学生荣誉和奖助学金评定体系,树立三好学生等优秀典型;完善校系两级学生干部选拔标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干预工作。建立以经济资助、学业指导就业帮扶、精神资助、心理关怀为一体的精准资助育人体系,落实“一生一策”精准帮扶,争取获得全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做好大学生征兵宣传动员和国防教育工作。
    7.做好招生和就业创业工作。减少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强化招生宣传创新性、常态化工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围绕访企拓岗、基层就业、政策岗位推进、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特殊群体关爱帮扶、就业竞争力培训6大专项行动,完善“全员化指导、分类化服务、精准化帮扶”的就业工作机制,提升学生就创业能力,争创全省、全国就业工作典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工作队伍、平台、课程、项目等建设,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力争在“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国(省)赛获奖。发挥双创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拓展众创空间。
    8.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重建新校史馆,丰富史料和展陈手段,通过图文、视频、实物、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学校66年来的厚重历史、办学成就和高质量崛起的发展前景。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持续打造周末LEST’GO、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合唱团等重点文化品牌,培育“一系一品”特色文化。以节庆日、国家或地方重大活动为契机,开展党建引领、宿舍文化、朋辈互助、优良学风等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发掘校友故事,凝聚校友力量,打造校友文化。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升级,提升学生社区育人实效。
    三、促进科教融汇,推动科技水平提升
    1.推进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制定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策略,建立成果培育团队。立足于教学中的真问题,通过顶层设计、过程性实施以及可行性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培育过程,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实践到推广应用的辐射,力争培育出高质量的国家级教学成果。
    2.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聚焦服务地方发展,积极培育高水平科研服务队伍,通过前沿科技进课堂、学生进科研实验室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在课程创新中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成果反馈教学,实现产教、教科、科产的闭环。
    3.发挥科研平台带动作用。推进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建设,加大两个省级研发平台建设力度,保障平台考核顺利通过,力争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工作取得突破。加强市级科研平台培育,提供资源保障,力争申报省级技术研发平台1-2个。
    4.创新科研体系。充分挖掘科研人员创新能力,以“组团队、建平台、申项目、出成果,校企融、促转化、育人才、谋发展”为发展思路,建立产、学、研、创、服一体化科研创新体系,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力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6篇以上。
5.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博士学历教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组织、领军作用,完善学校科研经费使用、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政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ituxiezuo.com/94500.html